標籤:
資料庫——>按照資料結構來組織、儲存和管理資料的容器
常用函數,要用什麼函數可以上手冊查,很方便,主要先會一些基礎的就可以
mysql函數--(mysql貌似會被廢棄,推薦使用mysqli或PDO):
1、面向過程:串連一個MySQL伺服器--mysql_connect($servername, $username, $passwd);
例如:
//產生一個串連
$con = mysql_connect( ‘localhost‘, ‘root‘, ‘123456‘ );
if(!$con){
die( ‘串連失敗!失敗原因:‘.mysql_error() ) ;
}
//選擇一個需要操作的資料庫$dbdatabase
mysql_select_db($dbdatabase,$con);
//執行MySQL語句$result=mysql_query("SELECT id,name FROM user");//提取資料$row=mysql_fetch_row($result);
用mysqli函數
$server = ‘localhost’;
$user = ‘root’;
$password = ‘123456’;
$con = mysqli_connect( $server, $user, $password )
or
die( ‘串連資料庫失敗,失敗原因:’.mysqli_connect_error() );
注意:
①在mysql_connect()、mysql_select_db()等函數之前使用@(錯誤控制運算子),可以忽略掉系統產生的錯誤資訊,然後我們用die()來自訂錯誤資訊;
②提取資料的時候,除了上面的mysql_fetch_row,常見的還有mysql_fetch_assoc和mysql_fetch_array,具體差別請查閱PHP手冊;
③對於mysql_query()函數的傳回值,如果執行的語句有傳回值(如SELECT、SHOW、DESCRIBE等),則返回相應資料(成功 時)或FALSE(失敗時);如果執行的語句沒有傳回值(如DELETE、DROP、INSERT、UPDATE等),則返回TRUE(成功時)或 FALSE(失敗時)。
2、物件導向方法--這種方法和普通方法非常類似,只是把相應的函數換成了物件導向方法。
$db=new mysqli($server,$user,$password,$dbdatabase);if(mysqli_connect_error())
{ echo ‘Could not connect to database.‘;
exit(); }
$result=$db->query("SELECT id,name FROM user");$row=$result->fetch_row();
這裡用到的是mysqli,意思就是mysql的擴充,既可以通過面向過程的方式也可以通過物件導向的方式與資料庫進行互動,唯一不同的是調用函數(對象方法)的方式不一樣。
方法三:PDO方法
PDO是PHP Database Objects的縮寫,即PHP資料庫物件。它提供了一種統一的PHP與各種資料庫互動的方法。
它的優勢在於:只要正確提供資料來源,對於餘下資料庫的基本操作都是一樣的。即:同一段代碼既可以同 MySQL互動,也可以和SQLite3互動,當然也可以和PostgreSQL進行互動(前提是你提供了正確的資料來源)。
串連mysql資料庫:
$dsn=‘mysql:host=‘.$dbhost.‘;dbname=‘.$dbdatabase.‘;‘$dbh=new PDO($dsn,$username,$userpass);
如果是SQLite3,直接使用下面的代碼:
$dsn=‘sqlite3:"D:\sqlite\user.db"‘;
$dbh=new PDO($dsn);
如果是PostgreSQL,下面的代碼能夠對付:
$dsn=‘pgsql:host=‘.$dbhost.‘ port=5432 dbname=‘.$dbdatabase.‘ user=‘.$username.‘ password=‘.$userpass;$dbh=new PDO($dsn);
跟資料庫成功建立串連之後,下面就只需要從資料庫擷取資料或插入更新資料,執行個體代碼如下:
$stmt=$dbh->query(‘SELECT id,name FROM user‘);$row=$stmt->fetch();
PHP資料庫--MySQL的串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