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眼看到CPG的介面,會覺得像一個論壇,這也是它的多層分類的結構決定的。與一些相簿網站不同,CPG可以有無限級的分類,這樣就如同與一個論壇有諸多版面,版面還有子版面,等等。理解了這個概念,我們才能開始日常的管理和使用。
作為管理員登入CPG的時候,有兩種模式,一種是讓你觀看普通會員的介面的會員模式,另一種則是預設的管理員模式,只有在管理員模式才可以看到類別、相簿、會員等管理按鈕。下面主要就來講講這些管理功能。
一、類別
要上傳圖片,要選擇所傳到的相簿;要建立相簿,首先要建立類別。在“類別”菜單中,我們可以建立、修改類別,還可以修改類別在頁面中顯示的順序,還可以修改類別的詳細屬性(點擊類別後面的“e”表徵圖),其中很重要的一點是類別縮圖,是該類別顯示時的標題縮圖,如果不想你的類別是自動的最後一幅上傳圖作為標題圖,就自己修改一下吧。
二、相簿
在此介面建立和修改相簿。先選擇一個類別,會顯示出其下現有的相簿。點新增,然後在下面的文字框輸入相簿名,把所有的相簿都建立和修改好,再點修改,這樣比較方便。注意,普通會員不能建立相簿更不能建立分類,只能上傳到管理員預先建好的相簿(須開啟群設定中的“允許公用相簿上傳”,並且該特定的相簿必須在屬性中“允許訪客上傳圖片”)或者會員自己所有的相簿中。
三、使用者管理
群、會員、限制會員這三項都是用來進行使用者管理的,第一個“群”應該譯作“使用者組”更為合適。在這裡你可以修改各個使用者組的設定,其中預設的四個組是不能被刪除的;空間配額可以決定該組可以上傳的所有圖片總容量;上傳方法中的欄位數量表示一次可以上傳多少個檔案。會員介面也是大概的用法,把組和會員的關係剛好理解為分類與相簿的關係就好了。
四、批量上傳
這可能是最常用的功能之一了,因為除非你擁有很快的網路速度,並且要傳的圖片不太多,否則用普通的上傳功能是非常麻煩的。在這裡首先要說一說CPG的檔案管理結構,CPG的資料庫記錄加入其中的圖片的路徑,而具體圖片怎樣存放是使用者管理的。預設所有的相簿都在CPG自己目錄下的albums目錄下,其中userpics目錄是預設的使用者個人相簿的目錄,而我在albums目錄下又自己建了一個albums目錄,用來存放公用相簿。個人建議嚴格地按照你的類型、相簿的結構來布置檔案夾結構,另外注意盡量不要使用雙位元組目錄名(中文、日文都不可以)。
建好目錄結構之後,向欲存放某相簿的目錄上傳這個相簿的所有檔案,然後到CPG中點擊批量上傳(只有管理員才有此功能),會出現你CPG目錄下的目錄結構,一層層找到你剛剛上傳的目錄(不用選擇任何檔案),點擊OK,就開始自動建立圖片的縮圖和中型圖,縮圖和中型圖都儲存在原圖同樣的目錄下,有設定項裡規定的名字。要提醒的是,如果你的主機支援使用ImageMagicK,會大幅度提高產生縮圖的速度,而且還能突破GD2的記憶體極限(GD2在我的主機上對付4096*4096的圖就常常產生不了,另外有傳聞說php5+Zend對GD2支援不好)。等表格的右邊一欄中所有圖片都顯示完,在右上方選擇你要加入這些圖片的相簿,點擊確定,則開始寫入資料庫的工作。每一個圖片成功加入後,表格右邊會顯示OK,這與上一步是速度差不多的過程,我一般添加100多幅漫畫要2-3分鐘不等。等全部都顯示出OK的圖樣後,就完成了批量上傳,去相簿目錄看看吧。
五、管理功能
這裡是進行批量的資料庫處理的介面,可以批次更新圖片的資訊、批量重建縮圖,這對於更改過縮圖設定的人來說非常有用,所有舊的圖片的縮圖也將按照你的新設定重建一遍。其他功能也都寫得很清楚,就不詳述了。
六、會員模式
普通會員的功能,大致包括向自己的相簿上傳圖片,向允許上傳的功用相簿上傳圖片等。這些上傳方式與普通的相簿系統、論壇系統都差別不大,而普通會員的相簿管理功能其實就是簡化了的管理員的管理介面,就不再介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