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感謝@狂熱香蕉 大力支援,這張海報是他提供的。開始我也不知道這張海報是什麼意思,百度之後才知道是James White風格懷舊海報,我很納悶這跟一個籃球運動員又有什麼關係?
不過我覺得這個風格很像一部電影,就是《創戰紀》,這是一部非常不錯的電影,其中那個拖著光帶的>機車格鬥的場面讓我印象深刻,非常經典的鏡頭。
我是個科幻電影迷,好萊塢的科幻大片我一部都沒有落下。鑒於上幾期的風格沒有多大的變化,所以這張海報我也是挺喜歡的。
不過我認為香蕉的這張圖背景有點單調,我在百度上找了這種風格的一系列圖片,綜合了其中幾張圖的背景,最後就是這張我山寨後的圖:
這個就是香蕉提供的原圖:
不過香蕉要求我把圖中的數字“九”改成下面的LOGO。
這個LOGO中帶有F和B英文首字母,據說是香蕉自己的象徵,意思是fabulosity Banana(傳說中的香蕉),人才啊~
還有就是我百度了幾張同類型的海報,借鑒了其中幾張的背景~
下面開始我的山寨過程:
建立一個1600X1200,72解析度,黑色背景色的新畫布,順便粘貼進一張沙丘圖片~
把山峰圖放大,選了其中的一部分,水平方向我稍微做點變動,讓左右山峰對稱一點~
還找了一張雲層的圖片,天空有點雲朵更符合我的審美觀~
放大雲層,疊加在沙丘上,再加一個蒙版塗掉雲層下面的地平線~
把沙丘的透明度調至10%~
在最上面添加一個純色調整層,圖層混合模式設為“顏色”,好像太亮了,把透明度調至60%
再加一個曲線調整層,用蒙版讓四周暗下來,雲層中間的亮度包不變~
我在考慮是不是也加一個閃電~
後來覺得還是先放放,到收尾階段再做這個閃電。把閃電隱藏掉,粘貼入香蕉提供的LOGO,布置四條輔助線來界定原圖中LOGO的大小和位置~
我不建議立刻對這個logo進行展開調整到輔助線的位置,這樣logo的圓角都會變形扭曲,最合理的方法按原本的比例做出向量形狀後調整錨點。
用一個圓角半徑為85像素的圓角矩形畫B的上半部分,減低一點透明度方便看到底下的原圖~
按A點擊這個圓角矩形,CTRL+ALT+T複製後移動到下邊,要點就是兩個圓角矩形有重合的部分~
點擊“組合”按鈕合并這兩個圓角矩形~
選擇鋼筆中的“刪除錨點工具”,把左邊中間形成凹陷的三個錨點刪除~
用輔助線標出LOGO~
用鋼筆工具利用“減去”模式畫出logo的空心部分~
合并這個LOGO~
按A點擊這個形狀,按比例放大,使其先滿足其高度能符合輔助線位置~
選擇“直接選擇工具”,框住右邊的錨點~
按住shift,把滑鼠指標移到錨點或線段中間,摁住左鍵往右移動到輔助線位置,確定位置後鬆開左鍵~
下面是logo外光暈的效果,原圖的外光暈似乎還帶有一些圖案,所以在圖層樣式裡不可能完全實現這個效果,為什麼我用投影而不是直接用外光暈
是有我的原因的,我認為陰影的編輯更可控一點~
點擊“圖層-圖層樣式-建立圖層”,把這個外光暈效果分離出來單獨成為一個層~
再次雙擊那個形狀圖層進入圖層樣式,給它加一個非常複雜的漸層描邊。細緻調整各個不透明度色標的位置。
PS:漸層預設裡有點點亂,可能是我兒子弄亂的~
建立一個剪貼蒙版層,用畫筆上色,有人會認為還是用漸層好,想法是不錯,不過這個logo的形狀限制了漸層的發揮,所以還是直接用畫筆好~
在圖層頂端建立一層,按D恢複前景色彩和背景色,填充顏色(黑色白色都一樣),執行“濾鏡-素描-半調圖案”~
CTRL+ALT+G剪貼蒙版,把圖層混合模式改為“疊加”,透明度改為11%~
按住ALT移動複製這個半調圖案層到“外光暈”層上,CTRL+ALT+G剪貼蒙版,那透明度再降低一點,再加一些高斯模糊,
讓外光暈裡能隱隱約約看到一點棋盤格圖案~
在頂上建立一層,把圖層混合模式改為“強光”,用藍色和白色畫筆更替畫一個炫光,右下角的那個你完全可以用套索工具
選擇後按ALT移動複製下來~
在“炫光”層下面建立一層。CTRL+ALT+G剪貼蒙版,用白色畫筆畫一點logo左上方的高光~
用“減淡”工具把圈中的角落加亮一點~
在圖層頂端建立一層,按D恢複前景色彩和背景色,填充顏色,執行“濾鏡-素描-半調圖案”,這次選擇“直線”模式,
對比的調到0的作用是我想讓這些直線的邊緣柔和一點~
把這個“直線半調圖案”的混合模式層設為“線性減淡(添加)”。按ALT添加圖層蒙版,這也是一個快速鍵結合滑鼠的使用,讓蒙版隱藏全部。
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