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P.NET Web Page應用深入探討
來源:互聯網
上載者:User
一、伺服器指令碼基礎介紹
首先,我們先複習一下Web伺服器頁面的基本執行方式:
1、用戶端通過在瀏覽器的地址欄敲入地址來發送請求到伺服器端
2、伺服器接收到請求之後,發給相應的伺服器端頁面(也就是指令碼)來執行,指令碼產生用戶端的響應,發送回用戶端
3、用戶端瀏覽器接收到伺服器傳回的響應,對Html進行解析,將圖形化的網頁呈現在使用者面前
對於伺服器和用戶端的互動,通常通過下面幾種主要方式:
1、Form:這是最主要的方式,標準化的控制項來擷取使用者的輸入,Form的提交將資料發送給伺服器端處理
2、QueryString:通過在Url後面帶參數達到將參數傳送給伺服器,這種方式其實跟Get方式的Form是一樣的
3、Cookies:這是一種比較特殊的方式,通常用於使用者身份的確認
二、ASP.Net簡介
傳統的伺服器指令碼語言,如ASP、JSP等,編寫伺服器指令碼的方式大同小異,都是在Html中嵌入解釋或編譯執行的代碼,由伺服器平台執行這些代碼來產生Html;對於這類似的指令碼,頁面的生存周期實際上很簡單,就是從開頭至末尾,執行完所有的代碼,當然用Java編寫的Servlet可以編寫更複雜的代碼,但是從結構上看,和JSP沒什麼區別。
ASP.Net的出現,打破了這種傳統;ASP.Net採用了CodeBehind技術和伺服器端控制項,加入了伺服器端的事件的概念,改變了指令碼語言編寫的模式,更加貼近Window編程,使Web編程更加簡單、直觀;但是我們要看到,ASP.Net本身並沒有改變Web編程的基本模式,只是封裝了一些細節、提供了一些易用的功能,使代碼更容易編寫和維護;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將伺服器端執行的方式複雜化了,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討論的主體:ASP.Net Web Page的生存周期。
三、ASP.Net請求處理模式
我們說,ASP.Net的Web Page並沒有脫離Web編程的模式,所以它仍然是以 請求->接收請求->處理請求->發送響應 這樣的模式在工作,每一次與用戶端的互動都會引發一次新的請求,所以一個Web Page的生命週期是以一次請求為基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