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描述:從Web到行動裝置 App的設計思維轉換。 |
隨著移動互連網的快速發展,很多Web產品經理、設計師轉而投身至行動裝置 App領域。看起來非常相關的工作,卻可能給他們帶來了不小的困擾。
很多剛剛接觸行動裝置 App的產品經理、設計師依然習慣用Web的思維去做App。張小龍在談微信時就曾經說過:絕不考慮Web形態,一切考慮都基於App。那麼,行動裝置 App和Web相比,區別到底在哪裡呢?
以下是作者以自己在工作中通過血的教訓總結出的幾點內容,在此與大家共用:
1、單一且專註
創新工場曾推出一款應用叫“布丁愛生活”,裡麵包含電影、美食等內容,但是推出後一直反響平平。後來這些內容被拆分成不同的應用,反而取得了不俗的成績。這是為什麼呢?
我認為:
第一、移動端的螢幕小,情境不固定,太多的功能會造成層級複雜、操作困難,影響體驗。所以移動端本身不適合太多、太複雜的功能。
第二、從情境方面考慮,使用者在相應的情境下,才會想到相應的應用。比如說,使用者在想看電影的時候,可能就會搜素和電影相關的應用,而“愛生活”之類的產品,一般不會主動被搜到。即使使用者看到了,也不知道它是做什麼的。所以做行動裝置 App,千萬不要“大而全”。
2、細分需求並做到極致
陌陌在微信這種強大的競爭者面前,是怎麼生存並壯大起來的?況且微信也可以通過查看附近、搖一搖等方式聯絡陌生人。拋開產品定位、營銷等問題,我想對比一下設計方面的區別。
開啟應用後,在微信介面上,看到的是最近和你聯絡過的人,以及它們的留言;而在陌陌上,首先看到的是附近陌生人的照片及心情小語。
點擊微信標籤欄上的“找朋友”,再選中“附近的人”,才能到達如下圖的列表頁面。但很明顯,微信的頭像比陌陌的小很多,資訊也不如陌陌豐富。如果你只是單純的想結交陌生人,會選擇哪個應用?
因此我的結論是,面對強大的對手,找准一個細分的需求點,把它做到極致,也不是沒有機會(不考慮營銷等其它因素)。
3、功能優先順序
行動裝置 App的使用情境、裝置都和Web有巨大的區別。因此行動裝置 App的功能,不僅取決於使用者需求,還要考慮使用情境、裝置限制等因素。不要直接移植Web的功能到APP上。
比如說優惠券產品,Web端更重視列印功能;而手機端側重於到店展示。
微信剛出的時候,很多人覺得奇怪:騰訊已經有了手機QQ,為什麼要再做個微信?它們有什麼區別?
過了一段時間,我發現原先用手機QQ的人都改用微信了。為什麼大家覺得在手機上,微信比QQ好用呢?
[1]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