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kid用來查看硬碟的唯一識別碼UUID及檔案系統,掛載時不指定檔案系統時候,系統會自動使用blkid去
探測一下要掛在的分區所使用的檔案系統。
mke2fs -b 塊大小
-j 格式化為ext3
-L 卷標
-m 指定管理空間,以%表示
df 可以顯示當前系統掛載了哪些裝置
-a 列出所有的檔案系統
-[k|m] 以K或者M來顯示
-i 不顯示磁碟容量,而用inode數量來表示
df -h
Filesystem Size Used Avail Use% Mounted on
/dev/mapper/vol0-root
29G 4.8G 23G 18% /
/dev/mapper/vol0-home
1.9G 36M 1.8G 2% /home
/dev/sda1 99M 30M 65M 32% /boot
tmpfs 506M 0 506M 0% /dev/shm
dumpe2fs -h 分區名稱(/dev/sda1) 查看超級塊的資訊,不加-h則顯示所有資訊
du 檔案或者目錄名稱
-a 列出所有檔案和目錄的容量
-[h|k|m] 以K,M或者自動計算顯示
-s 只列出目錄的總量配合[h|k|m]使用
ln 源檔案 目標檔案
-s 不加建立永久連結,加了建立軟串連
-f 如果目標存在移除並重建立立
fdisk 磁碟名稱(/dev/sda)磁碟分割工具
-l 不加參數顯示當前所有分區,否則顯示指定分區資訊
不加選項則對某個磁碟進行分區操作
mkfs 選項 參數 針對某塊磁碟格式化
-t 指定檔案類型
mke2fs 選項 參數 針對某塊磁碟格式化
-b 設定block大小
-i 多少容量給一個inode
-c 檢查磁碟錯誤
-L 後跟卷標
-j 格式化為ext3,預設為ext2
badblock 選項 參數 進行壞塊檢測的
-[s|v] 在螢幕上顯示進度
mknod 裝置名稱 指定裝置類型 主裝置號 此裝置號
-b 建一個塊裝置
-c 建一個字元裝置
-p 建一個管道裝置
建立的所有裝置開機後消失,系統/dev/目錄下的所有特殊裝置都是每次開機自動建立的
hdparm 裝置名稱 進行磁碟的測試的
-i 將檢測到的磁碟參數顯示出來,這裡顯示的是kernel讀取到的資訊
-T 測試緩衝
-t 測試硬碟的存取效能
此外還有分區的掛載和卸載mount和umount,比較簡單就不做介紹了。
本文出自 “成長全記錄” 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