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價格低者獲得拍品的拍賣形式又叫荷蘭拍賣,這是一個讓賣家設定最高賣價而不是最低賣價的拍賣網站。簡而言之就是產品從高價開始跌,按照預先設定的下跌周期與下跌幅度,第一個競價者獲得購買產品。這種競價模式不需要很多次的bid,只要誰最先bid了,那商品就是誰了。這無疑是挑戰著消費者的心理底線。
無論是上淘寶還是上ebay,相信大家都有過參與拍買或者拍賣的經曆,按照一貫的風格,這類型的拍賣模式都是從低價往高價喊,知道成交為止。其實,細想一番,這種拍賣模式成功率會有多大呢?使用者的消費心理是購買更便宜的產品,而不是跟別人競價,所以除非你的產品的確是非常有價值,是珍稀產品,否則成交的幾率是不高的。因為你不是麥迪,也不是賣雪佛蘭limo。基於這樣的一種狀況之下,引出了一個新的概念:荷蘭式拍賣(Dutch Auction)。
何謂荷蘭式拍賣?大家可參考維基百科:Dutch Auction 或者互動百科:荷蘭式拍賣
而對這個概念的第一次認知在於一個國外新上線的電子商務拍賣網站pricefalls,這是一個讓賣家設定最高賣價而不是最低賣價的拍賣網站。簡而言之就是產品從高價開始跌,按照預先設定的下跌周期與下跌幅度,第一個競價者獲得購買產品。這種競價模式不需要很多次的bid,只要誰最先bid了,那商品就是誰了。這無疑是挑戰著消費者的心理底線。
拍賣其實就像炒股
其實,我覺得,無論是英國式拍賣(就是傳統的拍賣模式)還是荷蘭式拍賣,事實上都是在複製股票市場的模式。難道不是嗎?
英國式拍賣類似追漲
英國式拍賣就是大家追捧一件產品,這些產品基本上都是珍稀物品。為了得到這件珍品,大家都不惜一切代價出更高的價格,直到最後產品最高價者得。這種模式跟股票市場中的追漲是很相似,當你認為這個股票還有上漲空間的時候,就會不斷有新的資金進入,把股價逐步推高。當然最後的結果有所不同,最高價拍賣得到的產品未必一定虧,但是在股票最高點買入的就一定是傻的。
荷蘭式拍賣類似沽空
全世界都知道商品的價格在跌,但是會跌倒哪裡會有人先bid了呢?這個是無人可知,所以這種模式基本上就是考驗著消費者的心理承受能力。因為如果你不在這個價位買,很有可能就有另外一個消費者搶先購買了。這樣就有點類似股票市場的賣空機制,什麼時候才會是跌到低點?什麼時候才可以再大量資金進入並抬升之前搶先進入?其實,心理學真的是無處不在。
電子商務+荷蘭式拍賣
最近有位朋友要參加創業創新比賽,我給了這樣的一個建議,“電子商務+荷蘭式拍賣”模式。當然,這不是我首創的,看到pricefalls之後才瞭解到這種模式,事實上,這種模式在國內應該算是創新了,因為任何最先複製國外成功模式在國內運用都可以叫創新(呵呵,抱怨一下國內環境)。
pricefalls最近獲得了$40W的種子資金,證明這種模式還是會受到青睞,或多或少是值得投資的。無論如何,這種模式會是一種亮點。然而,亮點其實未必就是前景無限。當然,不否認這種模式是可以盈利,可以發展,但貌似就無法做成大事。
至於盈利模式:其實電子商務的盈利模式莫過於是會員費,中介費,登陸費等之類。而pricefalls取消了登陸費,只收取交易額一定比例的傭金。這無疑是最主要最清晰的盈利模式,此外增值服務,廣告也可以慣例成為網站的盈利模式。
然而這種模式的最大亮點也是其最大的弱點,門檻低,模式容易複製。沒有迅速佔領市場,樹立企業品牌,很容易被競爭者有機可乘。
荷蘭式拍賣在電子商務最好的出路
其實,我覺得最好的出路不是在一個新創立的電子商務網站以概念性炒作出現,而是作為已有的電子商務網站的一個很好的補充。因為事實上主流的交流方式還是以一口價為主,拍賣只能作為一輔助形式存在。個人認為單獨這種模式是難以成大氣候,但是作為補充就剛剛好了。Eaby大可以試著採用荷蘭式拍賣,監測下效果,讓這種拍賣模式得到普及。就好像我認為淘寶開店比獨立B2C有優勢一樣,嫁入豪門比獨立單幹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