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代理模式:
所謂代理,就是一個人或者一個機構代表另一個人或者另一個機構採取行動。在一些情況下,一個客戶不想或者不能夠直接引用一個對象,而代理對象可以在用戶端和目標對象之間起到中介的作用。
代理模式是一種結構性設計模式。當用戶端不想直接調用主題對象,而希望主題對象的行為前後加上預先處理或者後續處理時,則可以使用代理模式。
代理模式的三種角色:主題抽象類別、實際主題類、代理類。
主題抽象類別:
package com.yihai.spring.proxy;public abstract class Subject {//主題抽象類別定義了主題對象的行為,下面的例子中主題抽象類別定義了主題對象的request行為。public abstract void request();}
實際主題類:
package com.yihai.spring.proxy;//實際主題類繼承了抽象主題類Subject,實現了抽象主題類中的行為request。實際主題類就是AOP中的目標對象。public class RealSubject extends Subject {@Overridepublic void request() {System.out.println("RealSubject--實際主題類");}}代理類:
package com.yihai.spring.proxy;/** * 代理類繼承了抽象主題類,同時關聯了實際主題類。代理類中定義了 * preRequest和postRequest方法,對實際主題類中的request * 方法實施了控制。代理類對應Spring AOP中的ProxyFactoryBean * 類,用來組建代理程式對象。 */public class ProxySubject extends Subject {//代理類關聯實際主題類private RealSubject realSubject;@Overridepublic void request() {preRequest();//自訂的方法,方法中可以實現一些想在請求之前就要完成的邏輯if(realSubject==null){realSubject = new RealSubject();}realSubject.request();postRequest();//自訂的方法,方法中可以實現一些想在請求之後想要完成的邏輯}//自訂方法:代理之前完成的邏輯private void preRequest() {System.out.println("--------------代理之前完成的商務邏輯輸出------------");}//自訂方法:代理之後完成的邏輯private void postRequest() {System.out.println("--------------代理之後完成的商務邏輯輸出-------------");}//main方法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ProxySubject proxySubject = new ProxySubject();proxySubject.request();}}
著作權聲明:本文為博主原創文章,未經博主允許不得轉載。
java設計模式之代理模式程式舉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