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Insert操作
Insert操作是MongoDB插入資料的基本方法,對目的地組合使用Insert操作,會將該文檔添加到MongoDB並自動產生相應的ID鍵。文檔結構採用類似JSON的BSON格式。常見的插入操作主要有單條插入和批量插入兩種形式。插入時只是簡單地將文檔存入資料庫中,不進行額外的驗證,也不會執行代碼,所以不存在注入式攻擊的可能。
1、單條插入
2、批量插入
MongoDB對批量插入的支援是通過傳遞多個文檔組成的數組到資料庫來實現的。由於它插入資料是通過發送TCP請求的,這樣只需發送單個TCP請求,且資料庫無需處理大量的訊息頭,減少插入時間。這種方式的批量插入一次只能將多個文檔插入到一個集合中,對於插入到多個集合可以迴圈調用Insert操作。
二、Remove操作
remove函數可以用來刪除資料,它能接受一個文檔作為選擇性參數,只有合格文檔才會被刪除。刪除資料是永久性的,不能撤銷,也不能恢複,需要謹慎。刪除文檔需要清空整個集合,不如直接刪除集合快。
三、Update操作
update函數用於修改資料庫中的資料,它接收兩個參數,一個是查詢文檔,用來尋找要更新的文檔,另一個是修改器文檔,用來描述對找到的文檔做哪些修改。更新操作是原子性的,如果多個更新同時發生,則所有的更新都會執行,但最後的更新是最終贏家。
1、整體更新(文檔替換)
2、局部更新(修改器)
部分更新是通過原子的更新修改器實現的,使用修改器時除了”_id“的值不能改變,其他任何值都能改變。文檔替換是可以改變所有值的。
$inc修改器:將指定屬性的值增加特定的步長,如果鍵不存在則建立它。
$set修改器:用來指定一個鍵的值,如果不存在則建立它。
$push:數組修改器,如果指定的鍵存在,則向已有的數組末尾加入一個元素,鍵不存在則會建立一個新的數組。
3、upsert操作
upsert操作具有saveOrUpdate的功能,如果沒有文檔符合更新條件,則以更新條件和更新文檔為基礎建立一個新的文檔。如果有符合更新條件的文檔,則正常更新。建立新文檔時會以條件文檔作為基礎,將修改器作用其之上。upsert操作是原子性的,高效的。
4、批次更新
批次更新只需將update的第4個參數設為true即可。
四、瞬間完成
上面的插入,刪除和更新操作都是瞬間完成的,它們不需要等待資料庫響應。這樣的實現可以擷取高效能,速度非常快,只會受用戶端發送速度和網路速度的制約。但由於不會擷取伺服器狀態,所以不能保證操作順利完成。這對於付費系統,安全性較高的系統是不可行的,此時對這些操作需要使用它們的安全版本。安全版本會在操作執行後立即運行getLastError命令,來檢查是否執行成功。如果失敗一般會拋出可捕獲的異常,然後我們可以在代碼中處理。
五、請求和串連
資料庫會為每個MongoDB資料庫連接建立一個隊列,存放這個串連的請求,用戶端新發送的請求會被放到隊列的末尾。只有隊列中的請求都執行完畢,後續的請求才會執行。即對於單個串連來說,請求都是順序執行不存在並發問題,所以它總能讀到自己寫的東西。但對於不同的串連就有可能出現讀取和寫入不一致的問題,在驅動程式使用串連池時要特別注意此行為。具體串連池資訊可參考官網:MongoDB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