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Java是一種編譯解釋型語言,編寫Java程式就是編寫類;Java程式中的類以class檔案形式儲存,一個Java檔案中只能有一個public類,且Java檔案的檔案名稱必須是在檔案中聲明的public類的名稱;編譯後的Java代碼稱為位元組碼,且位元組碼以.class的檔案形式出現。在Java編程教材中編寫人給我們對Java程式和編寫做了以上概括。
在第一節專業課上,老師就對我們強調在Java程式中代碼的大小寫很重要,不能像C語言那樣隨意(當然C也不能隨意)。以下我就來寫以下我們幾天來所學習有關Java的知識。
1、Java的基礎文法
a、關鍵字,用來定義語言,這些單詞對於編譯器有特殊含義,並且不能用來作為標識符,這些關鍵字有很多我們在C語言中就遇見過,這就不一一列舉了,其作用也大致相同。且在Java中main不是關鍵字,並且還有三個保留字(true、false、null)不是關鍵字,但不能作為標識符來用。
b、標識符,對於標誌符Java也有自己的規則:
>、不能使用關鍵字和三個保留字
>、標識符可以包含字母、數字0~9、底線(_)或貨幣符號($)
>、標識符的第一個字元必須是字母、底線(_)或貨幣符號($)
>、標識符區別大小寫但是美元規定長度
標識符在命名時,不僅要遵守規則還有一定的規則(駝峰命名法或pascal命名法)。
c、基礎資料型別 (Elementary Data Type)
整型(int),長整型(long),短整型(short),浮點型(float),雙精確度型(double),字元型(char),布爾型(boolean),位元組型(byte)
d、定義常量
final 資料類型 字元型常量名 = 值; 在通常情況下常量名為大寫
給常量命名可以帶入業務含義、一處修改處處修改。這是給常量命名的兩大好處。
2、程式流程式控制制
a、流程式控制制有三大方法:調用、選擇(if/else、switch)、迴圈(for、while、do/while)。
b、布爾邏輯是指兩個到多個布林運算式組合為單個布林運算式,在組合時,有四種類型邏輯(和、或、異或、非)
c、布林運算子:短路和(&&)、短路或(||)、異或(^)、和(&)、或(|)、非(|)
3、類、對象、包
a、說到這個就要說到結構化編程和物件導向編程:
勾結化編程:將一個大問題分解成更小的任務,然後為每一個更小的任務編寫一個過程(或函數)是C語言常用方法;
物件導向編程:是圍繞要解決的問題中的對象來設計為Java常用;
b、類是具有相同屬性和行為的一組對象的集合;對象包括行為和屬性;package的申明必須是源檔案的第一條可執行語句。
c、包的命名:使用組織網域名稱倒置的方式,使用小寫字母和數字。
類名 + 包名 = 完全限定名;
d、存取修飾詞:
>、public: Java語言中訪問限制最寬的修飾符,一般稱之為“公用的”。被其修飾的類、屬性以及方法不僅可以跨類訪問,而且允許跨包(package)訪問。
>、 private: Java語言中對存取權限限制的最窄的修飾符,一般稱之為“私人的”。被其修飾的類、屬性以及方法只能被該類的對象訪問,其子類不能訪問,更不能允許跨包訪問。
> 、protect: 介於public 和 private 之間的一種存取修飾詞,一般稱之為“保護形”。被其修飾的類、屬性以及方法只能被類本身的方法及子類訪問,即使子類在不同的包中也可以訪問。
> 、default:即不加任何存取修飾詞,通常稱為“預設訪問模式“。該模式下,只允許在同一個包中進行訪問。
就學到這兒了...
初識 Jav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