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高山到平原:移動AI下沉的關鍵節點

來源:互聯網
上載者:User

標籤:手機AI

在我們的常識體系中,科技一詞往往有兩種定義。第一種是封存在實驗室裡的科技,它們如同高嶺之花,只有少部分山頂上的人才能接觸和瞭解這些科技,大部分人只是在新聞中聽說過。第二種則是進入了生活的科技,人們時時刻刻都在使用它,將其視作一種常態而不再把“技術”作為關鍵詞。

從第一種到第二種的過程,即是科技下沉的過程。在下沉中,科技會改變人類的生活,會因此衍生出高價值的產業鏈,從而進一步推動科技自身的進步。

這個過程曾經發生在智能手機上,也正發生在移動AI上。

移動AI並非奢侈品,讓高嶺之花開遍平原

目前來看,移動AI通常集中在蘋果、華為、榮耀等幾款搭載了AI晶片的旗艦機中。但任何一項科技的應用化發展,都離不開反覆投入使用再進行調試。對於AI這種需要資料累積的技術來說尤其如此。

想象一下,如果未來移動AI技術帶來的語音助手、使用者習慣學習等等功能都只能應用在幾款手機上,很有可能導致兩種後果。第一種是由於無法攤薄技術研發成本,能夠承載終端AI計算的手機會很昂貴,第二種是由於使用者數量少無法帶來邊際效應也缺乏流量支援,參與移動AI應用開發會變成一件低回報率的事情,最終只能由終端製造企業自己承擔服務開發。

不過集合了這兩種特點的手機已經有了——起步價49999元人民幣,購買後即提供收費私人助理服務的Vertu手機。

手機廠商和晶片廠商重金押注移動AI,自然為的不是再造一個Vertu,而是希望藉助技術的提升完善硬體普遍的使用體驗,碰撞出完整的商業機會。讓移動AI功能下沉到更多終端中去,才能讓高嶺之花開遍平原,成為供養整個移動AI生態的作物。

但目前的現狀是,移動AI的相關應用很少,大部分集中在拍照、錄影等影像處理和翻譯、語音互動等等自然語言處理的簡單應用上,移動AI的想象力還沒被完全開啟。同時能進行本地AI計算的終端數量不多,開發人員如果想在產品中加入深度學習等等功能,就需要配適多種終端的不同解決方案——A型號可以在終端完成計算,B型號卻要在雲端進行計算,為了包容兩種解決方案,開發人員只好在產品設計中加入更多彈性,最終犧牲一部分功能和體驗。

硬普及和軟開放:移動AI下沉的兩個節點

但沒有任何一種技術的下沉是無緣無故發生的,目前來看移動AI會在以下兩個節點開始發生下沉。

第一個節點是移動AI晶片向中端乃至低端機型的普及。

經過此前的介紹,我們知道移動AI體驗的關鍵在於獨立的神經網路計算處理器,利用異構計算極大地提升算力並降低計算任務的能源消耗。因此移動AI想要向更多使用者下沉,必然需要NPU向更多機型普及。

如今麒麟970已經搭載在華為P系列、Mate系列以及榮耀10和V10中,遍布了2500-6000元的中高端+旗艦兩個檔次。有訊息稱華為在麒麟659的下一代——麒麟670中也會搭載NPU,把端側AI能力進一步下放給千元機。

除了麒麟海思,高通推出的AI Engine模式也在讓更多機型增強端側計算能力,雖然高通用向量處理+CPU+GPU的解決方案來替代NPU,在最終實現效果上還與NPU有著一定的差別,但毫無疑問的是,未來在一系列晶片和AI引擎的加持下,手機的端側算力會出現普遍的提升。這也給移動AI下沉的第二個節點提供了先決條件。

第二個節點是移動AI應用開發適配性的提高。

在一千款手機中加入同一款移動AI應用,顯然是達不到下沉的目的。相比硬體,應用生態的百花齊放才是讓消費者感知到移動AI的關鍵。而在這方面付出最多的顯然是華為。

在通過麒麟970佔據了端側AI的先發優勢後,華為一直很注重應用生態的打造,在HiAI移動開發架構中開放了多項軟硬體能力,還推出了開發板HiKey 970。目前在華為的應用市場中,已經可以看到一系列具有AI能力的應用,包含拍照、翻譯、短視頻、社交等等多個情境。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不久前的華為分析師大會上,華為消費者BG智慧工程部部長張寶峰解釋道華為HiAI架構和其他能夠實現異構計算的AI晶片是有相容性的。也就是說開發人員在HiAI架構上開發的AI應用,在搭載了麒麟970以外的手機上也能應用,只是根據端側計算能力的強弱有著體驗上的差別。

對於開發人員來說,這無疑是最有誘惑力的一點,一方面可以佔據HiAI的高效開發優勢,另一方面又在可見的端側AI未來中把應用推向更廣闊的市場。開發人員的動能終將進行轉化成電能,用豐富的應用體系點亮移動AI生態。

學霸的“心機”:移動AI下沉會削弱華為的NPU優勢嗎?

但移動AI的下沉同樣也會帶來一個問題:當最大的優勢開始下沉,是否會削弱當今主打移動AI手機廠商體驗獨佔性?

想象一下,如果以往只能在旗艦機中體驗到的離線機器翻譯、情境識別拍照等等功能,一下子突然成了所有手機的必備功能。對於華為這樣重金投入研製NPU、打造HiAI開發生態的企業,好像顯得有些“不公平”。但在這時華為堅持開放HiAI的適配性,顯然是選擇了另一種方式參與競爭。

我們可以回想起智能機與功能機迭代的情形,蘋果等廠商作為先鋒掀起了觸屏智能手機的浪潮,很快其他廠商就進行跟進,甚至打起了千元機大戰,以更低的價格向消費者提供類似的體驗。但等到智能機真的成為一種常態時,反而加大了蘋果的優勢:當人人都可以擁有大屏時,我們才開始注重螢幕的解析度和互動感,當我們已經離不開智能手機應用時,才會注重哪些手機使用應用時更流暢。

同樣的道理,也一定會發生在移動AI上。目前來看華為等廠商固然擁有NPU硬體獨佔優勢,但只有當移動AI徹底下沉,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這樣的獨佔優勢才能真正顯露出來。

當我們習慣於用語音和手機互動,才會去追求哪款手機可以更精準的聽懂我們的話;當我們習慣於端側AI帶來的快速處理,才會提高閾值不斷追求NPU帶來的高效體驗。

就好像在一個班級,大家都不及格的時候,考八十分和考九十分都算得上好學生,但等全班都考到了八十分,才能展現出九十分的可貴。如今盡心儘力推廣HiAI架構,培育移動AI生態的華為,就是一位九十分的學霸在幫全班的學渣“補習”。下沉不是最終目的,下沉後的細緻體驗差異,才是移動AI的真正戰場。

在2018年的新機發售季,雖然有不少廠商打出了AI手機的旗號,但移動AI的真正競爭還尚未開始。等到發布會上“手機AI”、“AI手機”的叫賣聲漸漸停歇,真正的角鬥才會開始。

耐心等待,你想象中的移動AI或許就會在下沉之後出現。


從高山到平原:移動AI下沉的關鍵節點

相關文章

聯繫我們

該頁面正文內容均來源於網絡整理,並不代表阿里雲官方的觀點,該頁面所提到的產品和服務也與阿里云無關,如果該頁面內容對您造成了困擾,歡迎寫郵件給我們,收到郵件我們將在5個工作日內處理。

如果您發現本社區中有涉嫌抄襲的內容,歡迎發送郵件至: info-contact@alibabacloud.com 進行舉報並提供相關證據,工作人員會在 5 個工作天內聯絡您,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

A Free Trial That Lets You Build Big!

Start building with 50+ products and up to 12 months usage for Elastic Compute Service

  • Sales Support

    1 on 1 presale consultation

  • After-Sales Support

    24/7 Technical Support 6 Free Tickets per Quarter Faster Response

  • Alibaba Cloud offers highly flexible support services tailored to meet your exact nee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