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資料:http://blog.chinaunix.net/uid-14114479-id-3035143.html
http://www.cnblogs.com/lzjsky/archive/2011/01/24/1943199.html
資料成員可以分靜態變數、非靜態變數兩種. 靜態成員:靜態類中的成員加入 static 修飾符,即是靜態成員.可以直接使用類名+靜態成員名訪問此靜態成員,因為靜態成員存在於記憶體,非靜態成員需要執行個體化才會分配記憶體,所以靜態成員不能訪問非靜態成員..因為靜態成員存在於記憶體,所以非靜態成員可以直接存取類中靜態成員.
非成靜態員:所有沒有加 Static 的成員都是非靜態成員,當類被執行個體化之後,可以通過執行個體化的類名進行訪問..非靜態成員的生存期決定於該類的生存期..而靜態成員則不存在生存期的概念,因為靜態成員始終駐留在內容中..
一個類中也可以包含靜態成員和非靜態成員,類中也包括靜態建構函式和非靜態建構函式..分兩個方面來總結,第一方面主要是相對於面向過程而言,即在這方面不涉及到類,第二方面相對於物件導向而言,主要說明 static 在類中的作用。 -------------------------------------------------------我是分割線----------------------------------------------------------------------------------- 一、在面向過程設計中的 static 關鍵字
1、靜態全域變數
定義:在全域變數前,加上關鍵字 static 該變數就被定義成為了一個靜態全域變數。特點: A、該變數在全域資料區分配記憶體。 B、初始化:如果不顯式初始化,那麼將被隱式初始化為 0(自動變數是隨機的,除非顯式地初始化)。 C、訪變數只在本源檔案可見,嚴格的講應該為定義之處開始到本檔案結束。 例(摘於 C++程式設計教程---錢能主編 P103) //file1.cppView Code
//Example 1#include <iostream.h>void fn();static int n; //定義靜態全域變數void main(){ n=20; cout < <n < <endl; fn();}void fn(){ n++; cout < <n < <endl;}
D、檔案範圍下聲明的 const 的常量預設為 static 儲存類型。
靜態變數都在全域資料區分配記憶體,包括後面將要提到的靜態局部變數。對於一個完整的程式,在記憶體中的分布情況如:
代碼區 全域資料區 堆區 棧區 一般程式的由 new 產生的動態資料存放在堆區,函數內部的自動變數存放在棧區。自動變數一般會隨著函數的退出而釋放空間,待用資料(即使是函數內部的靜態局部變數)也存放在全域資料區。全域資料區的資料並不會因為函數的退出而釋放空間。細心的讀者可能會發現 ,Example 1 中的代碼中將static int n; //定義靜態全域變數 改為:int n; //定義全域變數 程式照樣正常運行。的確,定義全域變數就可以實現變數在檔案中的共用,但定義靜態全域變數還有以下好處: 靜態全域變數不能被其它檔案所用; (好像是區別 extern 的)其它檔案中可以定義相同名字的變數,不會發生衝突; 可以將上述範例程式碼改為如下View Code
//Example 2//File1#include <iostream.h>void fn();static int n; //定義靜態全域變數(只能在本檔案中使用)void main(){ n=20; cout << n <<endl; fn();}//File2#include <iostream.h>extern int n;(可在別的檔案中引用這個變數)void fn(){ n++; cout < <n < <endl;} 編譯並運行 Example 2,您就會發現上述代碼可以分別通過編譯,但 link 時出現錯誤。試著 將 static int n; //定義靜態全域變數 改為 int n; //定義全域變數再次編譯運行程式,細心體會全域變數和靜態全域變數的區別。
2、靜態局部變數 定義:在局部變數前加上 static 關鍵字時,就定義了靜態局部變數。先舉一個靜態局部變數的例子View Code
//Example 3#include <iostream.h>void fn();void main(){ fn(); fn(); fn();}void fn(){ static n=10; cout < <n < <endl; n++;}
通常, 在函數體內定義了一個變數,每當程式運行到該語句時都會給該局部變數分配棧記憶體。但隨著程式退出函數體,系統就會收回棧記憶體,局部變數也相應失效。 但有時候我們需要在兩次調用之間對變數的值進行儲存。通常的想法是定義一個全域變數來實現。但這樣一來,變數已經不再屬於函數本身了,不再僅受函數的控制,給程式的維護帶來不便。
靜態局部變數正好可以解決這個問題。靜態局部變數儲存在全域資料區,而不是儲存在棧中,每次的值保持到下一次調用,直到下次賦新值。
特點: A、該變數在全域資料區分配記憶體。 B、初始化:如果不顯式初始化,那麼將被隱式初始化為 0,以後的函數調用不再進行初始化。 C、它始終駐留在全域資料區,直到程式運行結束。但其範圍為局部範圍,當定義它的函數或 語句塊結束時,其範圍隨之結束。 3、靜態函數(注意與類的靜態成員函數區別) 定義:在函數的傳回型別前加上 static關鍵字,函數即被定義成靜態函數。 特點: 靜態函數與普通函數不同,它只能在聲明它的檔案當中可見,不能被其它檔案使用。 靜態函數的例子:View Code
//Example 4#include <iostream.h>static void fn();//聲明靜態函數void main(){ fn();}void fn()//定義靜態函數{ int n=10; cout < <n < <endl;}
定義靜態函數的好處:靜態函數不能被其它檔案所用;其它檔案中可以定義相同名字的函數,不會發生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