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微軟創始人兼董事會主席比爾·蓋茨(Bill Gates)將於本月底辭去微軟首席軟體架構師一職,正式退出公司日常管理事務,全身心投入慈善事業。蓋茨的離去意味著一個時代的結束。日前,《PC Magazine》前主編邁克爾·穆勒(Michael Miller)對蓋茨進行了專訪,二人回顧了過去30年電腦業的發展曆程,並展望了電腦業未來發展方向。
以下是這次採訪的詳細內容。
第一部分:成功與失敗
穆勒:從技術角度講,你認為自己最成功的地方是什嗎?是推廣PC的使用,還是提供圖形化使用者介面?
蓋茨:最重要的事情是開創了軟體業,並將這個平台向所有人開放。一切還要追溯到針對Altair開發的Basic語言以及Commodore PET、TRS-80、Atari 800、Apple II,即人們做事情所用到的程式庫的建立。在PC普及之前,並不存在什麼軟體業。最神奇之處是電腦變得如此便宜,使用者需要大量軟體,所以,有人開始大量出售軟體,並給軟體定了相當合理的價格。如果是在一個電腦售價昂貴、數量不多的時代,這種軟體數量多、價格低的神奇是不可能上演的。在我們推廣使用PC前,大多數軟體製造公司都將此視作副業。
我們主要著眼於軟體業的整體發展,並為之做了一些重要的貢獻。我們逐步發展了軟體業的平台:從Basic到DOS,從DOS到Windows,從Windows到.Net Internet,再到modeling、“雲端運算”和自然使用者介面。由於硬體效能的提升,以及某些方案成為可能,軟體平台不斷在發生著變化。這產生了迥然不同的結果。我們是在建立一個軟體平台和一家軟體公司。
穆勒:多年來,你也曾談論過大量你認為將取得成功的技術,比如tablet PC、語音辨識等等,但主流受眾對這些技術的滿意程度並沒有達到你的預期。對此你怎麼看待呢?是軟體的問題、硬體的問題還是只是社會的問題?為什麼有些東西的受歡迎程度令人難於相信,而有些東西卻只能或多或少地立足於特殊領域呢?
蓋茨:想想保羅和我建立微軟時都寫了些什麼,有一半的東西是我們希望通過軟體加以實現的想定,而現在仍擺在我們前面。對於包括語言識別以及tablet PC的“數字墨水”在內的自然介面。我的看法是,它們並不是為主流受眾準備的。你可以用“頑固”形容我的觀點。
我們必須不斷升級軟體和硬體。當前的互動方式——使用滑鼠和鍵盤——仍具有壓倒性優勢,但在未來10年,這種互動方式將發生深刻變革,對此,我沒有絲毫懷疑。但這種變革並不意味著滑鼠和鍵盤退出曆史舞台,而是通過引入語音、視覺、墨水等東西加以補充。出於對這些新技術的信任,微軟才願意投入數十億美元資金。
tablet PC被一些特殊人群所接受,但每年的銷量只有數百萬台,而不是數千萬台。我相信這一數字會達到數億。也就是說,我們的銷售目標是達到現在的100倍,這是我希望看到的結果,也相信它會發生。到時候,每一名學生都會擁有一台可以上網的tablet PC,允許他們進行編輯、創作、錄製聲音以及瀏覽。
第二部分:漫長的旅程
穆勒:為什麼它花費的時間比很多人認為的長得多呢?
蓋茨:每一件事情都花了更長的時間。為何圖形介面花了這麼長的時間?為何網路的邊線電腦花了7到8年這麼長的時間?然後你就會接觸到問題的實質了。
拿圖形介面來說,如果史蒂夫·鮑爾默和我全國各地到處跑,舉行關於圖形介面的研討會,人們會說“不,太慢了,太難了,編不了軟體”。奇怪的是,我們在向前推進。然後在差不多一年的時間裡,它變得如此明顯,沒有人再討論它。所以,它是你奮鬥這麼長時間中不可思議的事情之一,當時沒有人會說“呀,你是對的。”等一切事情都發生,他們又立即說“為什麼你們還在討論那個,當然那是對的。現在我們想討論你的下一件事。”
早先的128K蘋果Mac機幾乎宣告失敗。之所以活了下來,唯一的原因是蘋果和微軟的技術人員能夠把一些程式壓縮並維持正常運行。接著,512K Mac機誕生了,而且銷量不錯。其間,出面為Mac機編寫程式的公司有95%都倒閉了。因此,我們確實採取了以下舉措:轉向PC機作為主流辦公裝置;轉向圖形化使用者介面;接管資料中心,轉向基於PC機的伺服器。我記得《財富》雜誌上有篇文章說,一些工作站增長率超過了PC機。於是,我們以高容量/低價位的方式研製基於PC機的系統,這些系統擁有和那些工作站一樣的功能。我們不僅吸收了專用功能,而且還變成了一流的辦公裝置。
這些驚人的事情都發生在以軟體平台為基礎的資訊經濟時代,所有這些高科技東西都需要時間磨練,從沒有一夜成功的東西。有些產品仍在不斷進步,但已初見端倪,如寫字板式PC、網路電視和自然使用者介面。它們是你所知道的目前未能實現的三款產品。如果你對這些東西的實現速度心存樂觀,那就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援。
但是,對微軟以及我們面臨的形勢來說,好的一面是,我們目前要做的是儘快推出這些產品。 我們會繼續努力,不斷更新改良。以網路電視為例:隨著類似AT&T公司的到來,並宣稱:“我們希望做一個勝於電視的視頻平台,該平台的優勢在於可實現私人化,目標化。”
在視頻平台成為社會共識之前只需等上2、3年,到時候,你可以跳過自己不感興趣的內容收看新節目,觀看你喜歡的更多節目。那時,人們會說:“啊哈,這是一個多麼絕妙的想法啊。”不,他們會說:“當然!它為什麼是任何其他方式?”因為任何其他方式都是愚蠢的。電視節目接入家庭速度的能力相當有限。現在,至少在富裕國家的城市家庭中,這種規則正在發生著改變。
雖然還需要走一段很長的路,但是,很多東西終將會出現。就購物方式和習慣而言,在人們完全接受產品之前,改變人們慣用方式差不多需要經曆一代人,無論這種科技有多大好處。電話介面和自然介面能起到促進作用,但是,所有這些東西都存在軟體和硬體、價格以及圍繞它們的行為事物的技術問題。
第三部分:乘著互連網革命的大浪
穆勒:當你回顧過去,重新考慮整個互連網革命時,微軟在這個過程中哪些做得對,哪些做法不妥?
蓋茨:我們做對了的最關鍵的一件事情是,我們讓1億台PC等著連機。
當時必須考慮在某個階段的連通性成本以及應該接受的協議。它就是從大學環境產生的ARPA協議,對於這一事實,你瞭解嗎?我在創辦微軟前,採用了許多這類協議。有時候一個小生境就能變成推翻那些協議的地方,它們都是特別好的協議,但是它們必須有效果才可以。因此動員所有人員、單位,創造大量適合的環境,就意味著連通性有了保證。
我們不知道它會擊中“曲棍”的哪一部分。多年來很多人公開宣稱“互連網年”,我們也支援這一說法。當我們的公司不斷髮展,通過到大學採訪,我們看到在一個特別的環境裡,比如康奈爾大學,大學把課程要點放到網上,利用網路定購比薩餅,這些期望的門檻,我們已經跨越了。現在如果你將人口看成一個整體,你就有了採納了不同接受模式的不同的人群。
穆勒:你的團隊花了很多時間開發網站和網路工具。在這一過程中,你採取過哪些正確的做法又犯下過哪些錯誤?
蓋茨:很多東西是通過實踐得來的。我們收購了一些東西,現在是反思的時候了。正如我所說的,在這個派對屋裡,我們是一群坐在角落裡的冷靜的傢伙,手裡只端著半杯酒。現在,只擁有10名員工的軟體公司,價值已達到20億美元。一家從事廣告迴圈播放業務的公司估價也在5億美元左右。我的員工也將目光對準廣告迴圈播放,他們一直在說“我們難道不能打造第4種拳頭產品嗎?”
如果你要做事情的思路很清晰,無數的資金便會隨之而來。這非常奇怪,因為我們是一群擁有足夠資金的人,可以在微軟內部完成優秀軟體的開發。如果你打造一款極受歡迎的軟體,便會創造一個以它為中心的生態系統,這是我們在1975年的想法。當人們也都有了這種想法的時候,步子邁得太快了,他們並沒有想到其他很多人也會在同一時間出手。
上世紀90年代晚期,我們也曾陷入狂熱,我們也收購了幾家公司。我仍然堅持對Sidewalk的看法:這是將整座城市納入其中的網站,你可以在上面找到所有的事情和商人,可以在上面計劃所有的事情。Sidewalk將更多地應用在手機之上。這無疑是一個很好的想法。我們建立了這家公司,但由於Expedia的緣故,我們付出了10億美元,這主要與航空公司訂票有關,而不是軟體。我們建立了Expedia、Slate、Sidewalk、MSN,同時又收購了Hotmail和Link Exchange。我敢打賭,我都記不過來曾經收購的所有瘋狂的東西了。
我們的正確之舉就是協助企業考慮使用網路,這是他們應該做的事情。在這方面,我們的表現真的很出色。對於一些更具消費潛力的東西,究竟是否要牢牢抓住,我們很難給出一個令人滿意的答案。搜尋引擎就是其中頗具代表性的一個,你難免會問“為什麼微軟不在初期就提供更好的搜尋服務呢?”我們不可能面面俱到,也不希望這麼做。我們已經做了很多,與其他任何人相比,我們的眼光放得更遠。
所以說,這就像是一片大海,一些大浪不時打來,有人恰好在浪尖上,他們在你知道衝浪這項運動之前就開始玩了。Google的創始人確實都很聰明,他們一開始就身處浪尖之上。Google雖不是第一個涉足搜尋引擎的公司,但是他們的執行能力相當強,他們推出了AdWords軟體,並用這套軟體開創了一片天地,佔據了相當大的市場份額。他們確實做得不錯。他們一直處於領先地位,並在這方面保持著良好的執行能力。
軟體業出售給企業的產品數量始終超過出售給個人使用者的產品數量,這種事情也許永遠不會發生。微軟確實著眼於任何具有實效性的產品服務,比如怎樣使員工的工作效率更高,如何發現IT部門的問題,公司網站的開發涉及到哪些方面。過去幾十年,我們建立了同企業進行深入對話的能力,隨時可以瞭解他們用軟體做什麼,以及他們怎樣做。在這方面,我們處於非常有利的位置。
倘若你想知道,十年之後IT從業人員的工作效率為何會遠遠高於現在,我向你推薦微軟科研實驗室,它們會為你提供答案。那裡儲存了更多有關互動白板技術和面板式案頭的解答,可以示範未來溝通方式,以及模型如何讓你表達想法。另外,在有關一些地方的員工工作效率為何比其它地方員工工作效率高的問題上,這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事實上,很難想象你會提到其他什麼領域,因為大多數人對軟體發展的總體看法沒有 IT從業人員那麼深刻和廣泛。這方面的經濟價值相當高。
這是微軟有意發展的一個領域,但需要很長時間。首先,我們要扭轉那些忽視IT的人的固有思想,接著我們必須掌握平衡這種關係的訣竅。現在,我們經常面臨著滿足從上至下的建設需要,甚至從產品研發之初就要面臨著壓力。我們用SharePoint做什麼,我們用.NET開發平台做什麼,這都需要一段時間去摸索。
在目前這個階段,Windows平台無論在效能和安全性方面確實有所提升。以Windows Server為例,它發展今天的水平確實令人難以置信。如今,主機(mainframe)依舊存在的問題與效能無關,而在於我們所編寫的代碼。我們不打算對代碼進行重新編寫。在性價比方面,任何人在主機面前都無能為力,不過,還存在繼續改進的空間,畢竟代碼是可以改寫的。基於Windows的伺服器和基於Unix的伺服器使用相同的硬體,可以完成相同的工作,唯一不同之處就在於其代碼。
第四部分:雲端運算預測
穆勒:人人都在談論諸如“軟體即服務”(Software as a Service)和雲端運算之類的話題,這些技術趨勢對微軟最著名的案頭計算有何影響?
蓋茨:有一個問題早已提出,即“在何處計算?天涯還是比鄰?”。隨著網路頻寬的增長和延時的減少,計算任務的分割變得愈加靈活。分時計算曾造就了幾乎沒有本地計算的終端時代,不管是不是字元終端,也不管是IBM 3270終端還是X協議,除了結果展現,一切都在集中式伺服器上進行。在互連網出現之前,PC又取代了終端。除了某些檔案和資料庫儲存操作,其他都需要在本地PC上進行。絕大部分的任務處理,包括編輯、展示和互動,都在PC上完成。它的好處在於你可以離線工作,應答速度快,無須擔憂網路延時。對於從分時計算時代成長起來的我們,若回頭去使用終端,即使它功能再強,也會覺得不好用了。
如今使用者有了更好的平衡性。以瀏覽網站為例,儘管HTML比大多數展現協議更複雜,它仍屬於展現協議的範疇,它回到了終端模型。但在HTML中加入作用中的控制項或者本地指令碼後,這些AJAX的東西可以執行某些代碼。所以這有點諷刺,讓人稱頌的網站並不是僅使用HTML展現的網站,而是利用了本地執行機制的網站。
我們可以集中本地和遠程兩種方式的優點,讓使用者調用在互連網中另一台電腦上的子程式。已有的一些開發工具可以遠程調用一項服務,卻讓使用者以為是調用本地子程式。
電腦科學中的總體趨勢是少寫代碼。什麼樣的技術可以讓減少編碼量呢?許多已有技術,例如物件導向程式和“軟體即服務”,都利用了複用子模組的思想。當你想要製作一幅地圖時,你會說“這太麻煩了,資料太多。要是只需調用一個子模組就好了”。如今你調用Virtual Earth或者Google地球就會得到想要的結果,無須考慮資料及格式問題。我們要把這一思想提升到一個新高度並加以簡化,這一新產品在程式調試、效能最佳化及離線工作方面還有一些事情要做。
舉一個極端的例子,我們可以把別人的整個資料庫拿過來並在“雲”裡運行,相關的問題涉及計算管理、計算能力、資料屬主、錯誤機制和錯誤資訊,這就是雲端運算,其中有許多重大的發明和工作。微軟在雲端運算商用方面的投資是最多的,也有一些很不錯的計劃。雷·奧齊(Ray Ozzie)會在明年披露。
但這並不意味著反應速度快的本地計算只能靠邊站,並不是每件事情都得用終端方式來解決。
人們都很疑惑。“雲”裡有儲存,檔案會在“雲”裡儲存並備份,“雲”裡有計算,這也很好。但把儲存主機都放在“雲”裡似乎有欠考慮。這樣做的主因是計算,計算並非無限自由,在延時、掉線和配置有限資源方面都有很大的問題。現在,我們已將一些試驗客戶的大部分資料庫移進“雲”裡,並由我們來負責管理。在未來幾年內,還會有一些資料庫開始遷移。有些人認為遷移速度會很快,但我認為會有所差別。
關於遷移到雲端運算,有兩件事需要釐清。首先,用戶端仍可工作,在儲存主機遷入“雲”內後,用戶端保留緩衝。其次,你仍可進行基於伺服器的計算,雖然它也可遷入“雲”裡。那隻是一個不同的資料中心,但它可能規模很大並涉及資料交換池。早期涉及雲端運算的程式如Amazon的S3服務程式中仍需要考慮多台電腦及其內在運行機制。
雷·奧齊今年晚些時候會在PDC披露一項我們當前的工作,即在真正瞭解運行機制後,如何更容易地編寫在雲端運算中大規模啟動並執行程式。
第五部分:Windows事業未竟
穆勒:回顧Windows這樣的作業系統時,您覺得有什麼經驗得失嗎?您認為未來十年Windows還需增加什麼呢?
蓋茨:我曾提出過一個著名的要求叫“複合儲存”,即作業系統並不僅是一個檔案系統,而是需要管理一個更多樣的對象型資料庫。你的連絡人、議程表、照片、音樂和其他你喜愛的東西,以及你對它們的分級都儲存在一個包含更多結構的環境中。你可以很容易在電腦中找到它們,並在各種應用軟體之間自如移動。這一點我們現在尚未實現,但將會在我們向雲端運算的過渡中實現。我們將設計出特別的儲存結構。例如,你想在手機、PC、電視和汽車電腦之間移動資料。你並不想僅僅移動檔案,你想移動包含更多結構的資料。現在能滿足這種要求的複合儲存或者統一儲存結構還沒有出現,這很糟糕。你可能知道蘋果和微軟正在做後台字串索引,但僅是一小步,還沒法建立整個結構。
現在的作業系統在人機互動上扮演著重要角色。我們已把Windows安裝到微軟的案頭電腦(Surface)中,但在如何添加程式模型,並與不同類型的程式互動方面,仍有許多未完成的工作。
安全性也亟待完善。現在的狀況其實是一個折衷,我們希望能有所突破,能讓使用者很容易明白他們的操作將會產生什麼樣的風險。現在使用者在使用電腦時會收到很多資訊,但他們並不知道如何回應。而且即使有目前的資訊反饋機制,使用者仍然會做一些非常危險的操作。這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仍有許多工作要做。
目前,不同裝置上作業系統的升級工作需要依次進行。你得先升級這台機器上的作業系統,然後再升級那台機器……如果你有多台甚至一屋子的電腦,你應當只需要說,“我想給所有的電腦裝上Adobe軟體”,或者“我想把那個檔案複製到所有的電腦上”。使用者希望能整體完成這件事。我們正在解決這個問題,但現在還沒什麼頭緒。
以上這些尚待完成的事情中,雲端運算可以較好地完成某些任務。你的音樂,包括你的喜好,以及你的軟體可以存在“雲”裡。如果你現在買一部新手機,會有很麻煩的初始化過程。為什麼要這樣?你應該只需說,“嘿,我是邁克爾·米勒,把這部手機弄得和我另一部手機一樣好了。”即使新手機由不同廠商生產或使用了新軟體,對於像電話本和議程表這樣的東西,也應當可以相互複製。使用者無須從頭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