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老闆跟我說為何我們不把某個產品賣給別人,看了這篇文章,理解了。
http://www.36kr.com/p/44964.html
Gartner最新報告稱Android手機以近2:1的優勢在出貨量方面超過了iPhone,Google肯定在慶祝。鑒於蘋果的市場領先地位,Android的確很了不起。但Google或許對自己過去所採取的戰略感到後悔。為了“獲勝”,Google組建並訓練了一支由硬體廠商組成的僱傭軍,誰出的價格高,他們就跟誰合作,不管是Google、百度還是Bing。
毫無疑問Google明白移動互連網的重要性。Google的未來從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行動裝置的帶來的廣告流量。這可能也是Google決定和蘋果兄弟鬩牆的主要原因。
為了有效對抗iOS和iPhone,Google不得不圍繞Android的業務模式做出一些重大決策。在這方面,Google選擇了類似微軟的策略,把精力放在手機作業系統上,並提供給儘可能多的廠商。但不同於微軟的是,Google靠廣告盈利,而圍繞靠軟體。Google不必依賴Android直接獲得收入,只要能帶來流量就好。
所以Google決定免費提供Android給有意願的廠商,由此產生了開放手機聯盟(Open Handset Alliance)。以前生產手機最難得部分——開發一個靠譜的作業系統——不僅輕而易舉,而且還是免費的。Google甚至開源了整個作業系統。硬體廠商趨之若鶩就難怪了。
一開始這招對付昔日的盟友蘋果非常成功。Google不動一兵一草,開發手機聯盟中的手機廠商替它搞定,不用生產自己的手機(儘管Google的確嘗試過),Android就在智能手機市場獲得了數量優勢。Google則搬了一個沙發坐在一旁,坐收漁翁之利,兩手清白,並且搜尋流量暴增。
但Google或許很快就會發現很多自己依賴的第三方廠商反過來會成為比蘋果更大的威脅。
第一批跡象來自中國。今年年初,Google似乎要完全撤出中國,有幾家開發手機聯盟廠商意識到沒有Google的若干服務他們照樣可以銷售智能手機。所以他們開始尋找Google服務的替代品。Android的開源屬性為這提供了可能性。最近,Google在中國最大的競爭者百度動作更大,據說正在和一些智能手機廠商談判去掉Google的服務,改用百度自己的服務。
這不是什麼好訊息。但真正讓Google擔心的是這類戰鬥開始發生在美國本土。最近微軟和Verizon正在就某些Android手機進行談判,把微軟的Bing作為預設的搜尋引擎,而不是Google搜尋。廠商也開始加入這個行列,前不久摩托羅拉推出的一款新的Android手機Citrus就採用了Bing搜尋。
是的,這裡說的是Google的作業系統。在這兩種情況下,表面上看是在數量大戰上戰勝了蘋果、微軟、諾基亞和RIM。但Google一分錢也撈不到。所有這些搜尋收入都流向了微軟。
結果如何呢?隨著手機廠商和網路商業化程度越來越高,它們都在千方百計地尋找新的收入來源。在他們之間,最有價值的東西就是在手機到達使用者手中之前確定裡面裝載些什麼東西:什麼應用,哪家搜尋。這正是Google在未來移動互連網想要控制的東西。
Google正在失去這場戰鬥。現在Google需要付錢給蘋果,以便把Google作為iPhone預設的搜尋引擎,這已經是公開的秘密。很快開發手機同盟Android廠商們也會發現,比起Google對廠商的需求,Google更需要這些廠商,如果想成為手機上的預設搜尋服務,Google需要付出一定代價。Google或許別無選擇,只能破財免災。並且代價肯定不菲。
正如Google當初所聲稱的那樣,Android作業系統不受任何一家夥伴的限制。這招在對抗蘋果方面奏效。至於能否藉此拿下移動搜尋市場並獲利,還有待商榷。
有關Android作業系統的問題,推薦閱讀《如果說Android是Google的特工Smith,那麼誰是Neo?》一文。
作者:James Allworth,哈佛商學院成長與創新論壇學者。 圖:逆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