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android handler looper threadlocal
理解Handler的原理首先要搞清楚什麼是Looper,在我的上一篇博文中對此有專門的介紹。Looper的作用是開啟一個訊息迴圈,從MessageQueue(Message隊列,是Looper的成員變數)中迴圈取出訊息處理。一個線程要使用Handler來處理來自其它線程的訊息,這個線程必須有且僅有一個Looper對象與之綁定,也可以說一個Looper對象是是與一個線程一一對應的。
Hander有一個Looper類型的成員,在Handler的建構函式(new Handler()或者new Handler(CallBack))中會執行個體化這個Handler的Looper成員,Handler()建構函式的源碼如下:
public Handler() { //獲得當前線程在 ThreadLocal 中所對應的 Looper mLooper = Looper.myLooper(); if (mLooper == null) { throw new RuntimeException( "Can‘t create handler inside thread that has not called Looper.prepare()" ); } mQueue = mLooper.mQueue; mCallback = null;}
在Handler建構函式中執行個體化的Looper不是通過new關鍵字來執行個體化的,而是從Looper.myLooper()這個靜態方法中取得的。而Looper.myLooper()又是從哪來取得的Looper對象呢?這就涉及到另外一個類ThreadLocal。Looper有一個靜態變數是ThreadLocal類型的:
static final ThreadLocal<Looper> sThreadLocal = new ThreadLocal<Looper>();
這個變數就是儲存每一個線程和這個線程對應的Looper。這樣設計的作用是保證每一個線程的Looper是唯一的。
每一個線程在new Handler()之前必須為這個線程建立Looper對象,使用Looper.prepare()方法建立。
Looper.prepare的源碼如下:
public static void prepare() { //調用此方法的線程是否在 全域變數 sThreadLocal(即Map<Thread,Looper>)中存有一組以此線程為鍵的索引值對 if (sThreadLocal.get() != null) { throw new RuntimeException("Only one Looper may be created per thread"); } //如果在Map<Thread,Looper>中沒有存放當前線程對應的索引值對當存入 // 一個 set 操作,其實就是在 Map 中插入了一組 <Thread,Looper>值,即 <調用此方法的線程,new Looper()> // new Looper() 時,Looper的建構函式就會執行個體化一個 MessageQueue sThreadLocal.set(new Looper());
關鍵是sThreadLocal.set(new Looper());這條語句,它會把new 出來的Looper儲存到ThreadLocal這個全域變數中。
有一個問題,就是為什麼我們在主線程中new Handler(){...}之前不需要使用Looper.prepare()呢?因為在主線程執行之前,android虛擬機器已經幫我們執行了這段代碼,因此在主線程中建立Handler對象不需要再建立Looper對象。建立了Handler之後,還要使用Looper.loop()開啟訊息迴圈來取訊息。主線程也不需要這句代碼。
總結:
Looper負責開啟訊息迴圈,從MessageQueue中讀取Message,由Handler負責處理讀出來的Message。
Looper和它的MessageQueue與某一個線程是一一對應的。
使用Handler之前需要使用Looper.prepare()為當前線程建立Looper對象。
使用Looper.loop()開啟訊息迴圈。
本文出自 “Focus_000” 部落格,請務必保留此出處http://120806872.blog.51cto.com/8289253/1432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