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xtView tv=(TextView)findViewById(R.id.tv);
DisplayMetrics dm=new DisplayMetrics();
getWindowManager().getDefaultDisplay().getMetrics(dm);
//解析度 只有整數
int width = Math.round(dm.widthPixels*dm.density);
int height =Math.round(dm.heightPixels*dm.density); //計算出來是799.5 用Math.round 四捨五入 整數800
tv.setText(width+"X"+height);
其中dm.withPixels和dm.heightPixels得到的寬度和高度值都是以寬度為320為標準的,也就是說,不管你的螢幕是什麼解析度,寬度都會得到320,而高度就根據比例寬高比例計算,
所以在Milestone上(480X854)得到的寬高為320X569,如果要得到真實的解析度,就必須乘以dm.density,
這個值是因硬體解析度而異的,如果是螢幕硬體寬為320像素,那麼這個值就是1,
如果是480,這個值就是480/320,就是1.5。
下面我們來比較Android中dip, dp, px, sp之間的區別:
dip: device independent pixels(裝置獨立像素). 不同裝置有不同的顯示效果,這個和裝置硬體有關,一般我們為了支援WVGA、HVGA和QVGA 推薦使用這個,不依賴像素。
px: pixels(像素). 不同裝置顯示效果相同,一般我們HVGA代表320x480像素,這個用的比較多。
pt: point,是一個標準的長度單位,1pt=1/72英寸,用於印刷業,非常簡單易用;
sp: scaled pixels(放大像素). 主要用於字型顯示best for textsize,根據 google 的建議,TextView 的字型大小最好使用 sp 做單位,
過去,程式員通常以像素為單位設計電腦使用者介面。例如,定義一個寬度為300像素的表單欄位,列之間的間距為5個像素,表徵圖大小為16×16像素 等。這樣處理的問題在於,如果在一個DPI(dpi)更高的新顯示器上運行該程式,則使用者介面會顯得很小。在有些情況下,使用者介面可能會小到難以看清 內容。
與解析度無關的度量單位可以解決這一問題,Android支援下列所有單位:
px(像素):螢幕上的點。
in(英寸):長度單位。
mm(毫米):長度單位。
pt(磅):1/72英寸。
dp(與密度無關的像素):一種基於螢幕密度的抽象單位。在每英寸160點的顯示器上,1dp = 1px。
dip:與dp相同,多用於android/ophone樣本中。
sp(與刻度無關的像素):與dp類似,但是可以根據使用者的字型大小喜好設定進行縮放。
備忘: 根據google的推薦,像素統一使用dip,字型統一使用sp 舉個例子區別px和dip:px就是像素,如果用px,就會用實際像素畫,比個如吧,用畫一條長度為240px的橫線,在480寬的模擬器上看就是一半的屏寬,而在320寬的模擬器上看就是2/3的屏寬了。而dip,就是把螢幕的高分成480分,寬分成320分。比如你做一條160dip的橫線,無論你在320還480的模擬器上,都是一半屏的長度。public static int dip2px(Context context, float dipValue){
final float scale = context.getResources().getDisplayMetrics().density;
return (int)(dipValue * scale + 0.5f);
}
public static int px2dip(Context context, float pxValue){
final float scale = context.getResources().getDisplayMetrics().density;
return (int)(pxValue / scale + 0.5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