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的訊息表明,Android 手機的銷售量超越 iPhone,雖然在整體市場佔有率上,仍然不及競爭者,但是卻已經初現王者風範,一些文章也預測 Android 最終會穩坐智能手機第一把交椅。
Android 的確是十分有潛力的,在Google的推進下,多家知名手機生產商傾力支援這個開源的智能系統。為使用者提供了諸多選擇。
相較於蘋果的 iPhone 使用一個系列的產品參與整個市場的競爭,像 Android 這樣開放的、百家爭鳴的情形是有優勢的。各種型號的手機,為不同層次的使用者提供了適用的產品,破除了飽受詬病的電訊廠商限制,從而使得使用者能夠更加自由。
然而正像先前一些文章所指出的那樣,這種開放是一把雙刃劍。
具體說來,不同廠商生產的不同型號的手機由於硬體和軟體上的差異,使得電子商店上的應用相容性變差。
其中硬體上的差異包括核心效能和互動韌體上的差異。不同手機的核心效能差異導致同一應用再不同手機上運行體驗的差異,在高端的手機上可以流暢啟動並執行 軟體轉移到主流平台就會出現難以啟動並執行情況,這種情況將會降低應用和平台本身在使用者中的口碑。而雖然目前來說大多數智能手機都標配了多點觸控螢幕幕和重力感 應韌體。但是一些手機還加入了軌跡球,數量不一的按鍵等,觸控螢幕最多支援的點數也不同。這些差異使得不同手機擁有不同的互動方式,應用程式如果針對其中一 種手機設計,那麼對於其他手機的相容必然減弱。
軟體方面,主要是一些手機擁有自己的 UI 設計,這些 UI 設計也會倒是應用程式的相容性問題。
這些相容性存在差異的手機共用一個電子商店,商店內的應用在下載時大多不能先行判別相容程度,從而可能導致使用者的損失。
與開放性相對,為了克服這些缺點,iPhone 使用單一系列的解決方案,將平台幾乎完全封閉起來,這樣雖然保證了相容性,卻也喪失了廣泛性。也就是說這一產品綜合考慮功能和價位後並不適合所有人。
我們看到 iPhone 試圖把自己打造成一個廣泛的平台,它在硬體上採用較為適中的配置,通過和電訊廠商捆綁而降低價位,然後通過近乎無限的可擴充性盡量適合所有使用者。但這樣做的作用畢竟有限。
比如說一些商業使用者,雖然在 iPhone 的基礎上添加應用軟體完全可以滿足辦公的需要,但是卻因為這需要額外費用而沒有其他廠商的解決方案划算。所以限制了 iPhone 擴充的領域。
Windows Phone 7 也有類似問題,微軟為使用它的手機定立了嚴格的標準,連手機按鍵的個數和設計都有規定,這樣無疑會影響創新,導致設計千篇一律,使使用者失去選擇的興趣。而且在這樣的情況下,價位也很難做出區分。實際上抑制了內部的有益競爭。
那麼如何能夠破解 Android 開放性的魔咒,又保持開放性呢?
現在,有一些應用會事先驗證手機效能,再選擇安裝進階版本或是低級版本,但這樣做是不夠了。也增加了開發人員的負擔。
Google應該首先在電子商店上強化相容性測試,使得不相容的應用不會被使用者下載安裝,從而保證使用者不會因此遭受損失。也許對不同效能的手機進行分級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應用程式可以選擇自己支援的最低等級,從而保持流暢性。
Google也應該對外設韌體做出一些規定,除了標配的觸控螢幕和重力感應外,一些有創意的新硬體也應該加入名單。不時更新這個名單,從而剔除過時的設計,加入創新的設計等。
但是若要真正破解相容性問題,需要做得還很多。這需要Google和其他手機廠商共同發揮智慧。
我們相信開放是一個正確的道路,他帶來的好處比缺點多,當 Android 真正破解了相容性困局,或許就是它成為智能系統王者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