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電腦教育的問題(轉載略有刪減)

來源:互聯網
上載者:User
    1.學生的困惑

      我給本科生講授以語言為主的程式設計系列課程,課前課後,學生問的問題具有驚人的一致性,摘錄幾個問題如下:

      老師,C++/Java/C#,我學什麼比較好找工作?

      老師,推薦幾本好書吧……

      老師,有沒有什麼書是說明物件導向的產生過程,我現在知道他的很多概念和功能,但是不知道什麼時候該用他的哪個特性……

老師,電腦專業女生畢業以後可以幹什麼工作……

對學生問的問題進行一下分類,就很吃驚地發現許多學生對電腦理論課嚴重地“消化不良”,對真正的軟體開發過程沒有真正的理解,不知道學電腦技術的正確方法,學到的一點理論也不知該如何應用,面對一些開發中真實的問題,絕大多數學生都不知道該如何下手。此外,面對著以“火箭般”的速度發展的電腦技術,層出不窮的新名詞,互連網上爆炸的資訊資源,學生們更是盲然,不知如何應付這資訊暴炸的現實。有些學生不斷追新,每種新技術都拿來學幾個月,一到看不懂了的時候就放棄,另有些則乾脆採取舵鳥政策,只管把課本學好,考試考出好成績,對校園外的技術變化不聞不問……

女生的情況更讓人擔憂,電腦專業的女生許多都在使用錯誤的學習方法來學習電腦技術,例如一些女生把程式設計課程當成是“政治課”,通過“背”的方法來應付考試。較之男生,女生一般不喜歡編程式,因而實際開發能力較低,但由於考試成績好,就業壓力大,許多女生又盲目地考研,想著畢業後可以留校當老師有個穩定的工作……,這種想法不管男生女生都有,很好理解,大家也能接受,但這樣出來的電腦教師,能教出好的學生來?難道不是對下一代學生的不負責任?

       1999年擴招的學生2003年湧入就業市場,就業情況的嚴峻讓許多學生選擇了考研,現在中國除了高考,又出現了“千軍萬馬過考研獨木橋”的情況,我的一些學生為了考研,國慶長假也不休息,每天花10個小時去學習考研課程,作為大四的電腦專業學生,在大學生涯的最後一年,上半年準備考研,下半年準備找工作,四年大學其實只相當於學了三年,真正學習電腦專業課的時間算起來就更少了。面對著博大精深的電腦科學,許多學生連門都沒邁進去,萬一考研失敗,要找工作時,又發現自己沒有真正掌握電腦專業人員的基本技能,心虛,不知自己能幹什麼活,在IT業,沒有一定的能力與實力,找工作怎會不難?

       這是一個怪圈,圈中的學生苦惱不已,圈外的人也愛莫能助……

    2.我看中國高校電腦教育體制

從我所看到的現象,我發現目前的電腦教育存在的最主要問題是:重理論輕實踐,重灌輸輕探索,重應試成績輕能力培養。

許多學生由於電腦理論課難度過大,講授內容與軟體開發實際情況相脫節,再加上學生普遍缺乏開發實踐基礎而抑制了對軟體開發的興趣,視軟體開發為畏途。對於電腦專業之外的其它工科專業,在軟體開發技術教育上更是薄弱,許多學生對現代軟體技術知之甚少。

據國外的朋友說,美國一些大學電腦專業的學生,四年本科期間至少要編著寫數萬行代碼。而中國電腦專業數十萬在校生中,獨立編寫並調試過2000行以上代碼的有多少(直接Copy別人程式的不算)?

電腦技術具有極強的實踐性,不去實踐,根本不可能學好。對於缺乏經驗的學生,學校必須引導他們進行實踐。而要做到這一點,則需要有大批具有深厚行業背景的高素質的教師,師資力量的數量與品質,成為了中國高校電腦教育的軟肋。

記得哈佛大學的校長曾說過:我們學校的任何一位教師,都是世界上他那個領域內的一流學者。其自豪溢於言表。

名師出高徒。劣師難出高徒,如果劣師出了高徒,那一定是學生自己努力的結果,而這個高徒如果有緣得遇明師,成就定不止此。

高等學校要有能吸引一流人才任教的機制,才能實現一種良性迴圈。

當前中國高校的電腦教學師資力量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從剛畢業的碩士博士中產生的,而這批人中的一流人才往往不是出國就是去了外企,或是一些大的公司和科研機構,留校任教的有不少是本碩博連讀下來的,自己都缺乏相關行業實踐經驗,怎樣強求他們能將實踐性如此之強的電腦科學技術向學生講好?另外,畢業留校其實就是近親繁殖,從生物學上看,近親繁殖不能促進生物群體的壯大,弊端不少。

此外,高校現行體制中,教師的報酬是與講課課時數,職稱高低以及發表論文數等“硬指標”來決定的,幾乎甚至完全不考慮教學效果與科研品質,於是有人開玩笑說:愛因斯坦如果在中國大學任教,他是不可能當上博導的,他一輩子才發了幾篇論文?

這種體制下,教師們都忙著爭職稱,發論文去了,還有幾個能靜下心來把教學搞好?電腦開發與技術創新的主力軍是40歲以下的年輕人,許多優秀的軟體人才甚至30不到或30剛出頭,按照高校論資排輩的制度,這批人在學校內收益是遠小於社會上給予的,因此,他們中有幾人願意在學校中浪費青春熬年頭?這種體制又怎能吸引一流軟體人才加盟軟體教育職業教師隊伍?

教育的兩個主要方面就是教師與學生,前者有心無力,後者困惑不已,這種情況之下,怎能指望中國高校能培養大批合格的軟體人才?沒有人才,什麼發展都是空話。

但堅冰是遲早被打破的,因為這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是個大趨勢,大鍋飯是不能永遠吃下去的。

   3.我對電腦教師職業的看法

唐代著名文學家韓愈在《師說》中寫到: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者也……

何謂傳道?講授做人的道理。

何謂授業?傳授專業的技術知識。

何謂解惑?回答學生各種各樣的困惑。

作為一名教師,得努力在以上三個方面履行自己的職責,方才無愧“教師”這個稱號。

一直認為,在思想道德方面的因素,比單純的技術因素對一個人的最終成才影響更大,在現在這個功利並且浮躁的時代,更需要精神方面的支柱。我接觸的許多學生,真的非常聰明,學習能力很強,只要能注意培養出良好的思想素質,比如求實嚴謹,勤奮創新,立志高遠、腳踏實地,具備堅韌的毅力,未來的前途定然不可限量,真是羨慕他們!軟體人以年輕為最大財富。

我所在的大學是一所理工科為主體的大學,人文方面的教育實在太少。我有過數年獨自自學電腦技術經曆,知道我這一經曆的一個學生問過我當時怎樣是堅持下來。除了個人性格方面的因素,我感覺最主要的就是當時我看了不少充滿著樂觀向上精神的曆史、社會及人文書籍,這些古今中外的意志堅強成就卓著的人的言語與事迹,是一種無形但極為巨大的力量。

       我想,作為一名教師,就一定要向學電腦的學生指出:多學學人文方面的東西,對個人未來的發展是極為重要的。

       談到軟體技術,話就多了。現在的軟體技術進步之快,真叫人眼花繚亂。在新技術面前,學生和老師往往居於同一起跑線上。

作為一名教師,應有勇氣承認自己在日新月異的技術面前,有大量的東西不瞭解不掌握,跟不上時代的發展,而學生則具有學習能力強,吸收速度快的優點,完全可以在幾年內在某個具體領域內超過教師的水平,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如果學生不能超過老師,這樣的教育又有何意義?不打破教師一定比學生強這一“神話”,學生就不能解放思想,做出創造性的成就。

中國缺的不是考試八九十分的好學生,最缺的就是具備創新意識與能力的高素質人才。教師年歲較長,經驗與知識較多,但相應的條條框框也很多,很難打破。軟體最講究創新,在這方面,年青學生最有創造性。看看在軟體技術方面有成就者,許多在大學本科和研究生階段就有突出的成績。中國的孩子從小學,中學再到大學,接受的都是一種被動灌輸的教育方式,在大學再想改,已很難了,但大學階段往往是人生預備生涯中最後最好的一個培養創造能力的階段,教師應努力讓學生意識到這點。

教師是個職業的“授業者”,講授電腦課程的教師應該同時具備軟體開發人員與職業教師兩方面的素質,必須研究教學法。我總結了一下,可以把大學教師講課水平大致分為以下幾個層次:

(1)原樣照書念;這種教師99%是因為自己對要講授的課不懂,所以只能照書本念,遺憾的是,這樣的老師在我十幾年的學生生涯中,還真有一些,這種老師的課,逃課的學生比例之高是一定的,如果學生不逃課,一定是因為有懲罰措施,比如中途上課點名,不到者期末成績扣分之類(一向遵守紀律的好學生例外)。這是一種不合格的老師。

(2)照書講,對一些難理解的地方舉些例子,讓學生好懂一些。這種老師好一些,至少他是對這門學科是學進去了,是懂的,他的講課對學生縮短學習過程是有協助的,因為他至少把教材上的內容給學生講明白了。這種教師,勉強算是合格。

(3)不照書本念,從實際出發對教材內容進行結構重組和最佳化,擴充教材薄弱的部分,講自己的理解與體會。這種老師一般都有一定的實踐經驗,因而知道教材哪些部分知識老化已被淘汰,他對自己講授的學科有自己的理解,可以用自己的話解釋書上枯燥的理論,並能展示理論是如何與實踐結合的。這種老師講課時會有不少新東西,學生對於新東西的好奇感彌補了教師在教學法方面的不足,但存在的弱點是引入的新東西可能過多,讓學生消化不良。這種老師我遇見的不多。這種老師可以說是合格的。

(4)對講授的內容精熟,對相關的理論教學找到了精巧合適的例子,能在很有限的教學過程中讓學生非常自然地吸收與掌握相關的知識;這種老師比較第三種老師的更高明之處在於他對大量新技術和知識進行了深入的思索、總結,有選擇有針對性地講授相關的知識,並下了大功夫去設計合適精巧的執行個體,讓學生能很快把握住知識的脈絡與核心,從而引發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這種水平的老師,可謂好教師了。我見過幾個這樣的老師,他們的講課,是不需要通過點名這種措施來限制學生逃課率的。

(5)真正做到了深入淺出,用大白話講述複雜的理論,語言精彩,能始終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在有限的教學時間中時有所悟,聽這樣的課,學生上課想睡覺和逃課的可能性幾乎為零……。這種老師,具有相當高的語言藝術水平,言語平和幽默,聽他的課,學生始終興趣勃勃,時常開懷大笑,而又於笑聲中有所感悟,有所啟發,是專業技術與表達能力完美結合的典範。這種老師,我有幸見過一位,印象極為深刻,這種教學水平,沒幾十年的人生磨練與工作實踐,達不到的。

一方面不斷學習與研究專業技術,另一方面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這是從事電腦教育的教師所面臨的兩大主要任務。

時代在進步,現在學生與教師所面臨的情況已與過去有很大的不同。尤其是作為人類技術進步速度最快的學科之一,軟體教育又與其他工科教育有著不同的特點。

從教師的角度,面對洶湧而來的技術浪潮,自己得不斷地學,只有自己先懂會用了,才能將這些新的知識及時補充到教學中去,這是一個非常沉重的負擔,在現有教育體制下,這種額外勞動並不能帶來直接的回報,只能靠教師自身的責任感了,但我相信,教育體制的改革最終一定會轉到真正以教學品質為根本的方向上來的,在體制上保證教師的這種努力有相應的回報,就可以形成一種良好的教學研究環境。

       電腦技術具有極強的滲透性,在目前的各行業中,幾乎找不到一個沒有使用電腦技術的,因而各個專業的學生都有要學習電腦技術的願望。

       我所在大學各專業的本科生中,有部分出於強烈的興趣,自學軟體技術已到了一個較高的水準,部分學生甚至在中學階段就已接觸電腦並進行過一定的編程實踐。除了這部分學生之外,還有相當大比例的學生對軟體知之甚少,但如果能讓他們接觸一些先進的軟體開發技術,其中一定會有對軟體技術產生興趣並主動鑽研的學生。適當地激發並引導學生這種熱情,是搞好電腦教學的關鍵。

事實上,軟體技術具有極強的實踐性與創造性,是很容易地引發青年學生強烈興趣的,關鍵在於用哪種方法來激發並引導這種熱情。

學習軟體技術,重在能力培養。個人認為,應該從理論與實踐兩個方面,走相互促進的道路。換句話說,一方面要學習相關的理論知識,另一方面也需要同步掌握現實的軟體開發技術以將理論付諸實踐。在學習理論並將理論主動應用於實踐的過程中培養真正的軟體開發能力,進而達到提高學生各方面素質的目的。

軟體開發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必須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為此,我認為針對理工科專業的大學生學習現代電腦技術的需求,可以開設以下三個層級的開發實踐系列課程(以軟體技術為例):

1.入門級:針對低年級本科生開設,講授VB,Delphi等RAD開發工具,利用這些開發工具軟體簡單高效的優點,講解程式設計的基本知識,介紹Windows的基本技術,主要目的是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導他們邁入軟體開發的大門;

2.實踐級:在這一層級,主要介紹物件導向的軟體技術,電腦系的課程如C++/Java類就是,但現在的問題是這些課程以學習語言為主,不能讓學生意識到該如何應用學到的知識。為此,建議開設講授現代軟體開發平台的課程,如.net平台技術。這種課程學生學習的難度並不比C++或Java大,但卻較純語言教學有趣得多,可以鞏固學生的興趣並引導他們深入鑽研。這一部分課程以大二大三學生為主。

3.提進階:面向高年級本科生,目的是提升他們的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物件導向分析與設計,J2EE,UML,軟體工程等等。

通過這三個層級,安排一系列的相應軟硬體開發實踐項目,從大二到大四,用三年的時間培養出具備一定電腦應用開發能力的專業人才。

對於電腦專業的學生,則應提出更高的要求,除了必要的專業基礎課,要擴充對電腦應用各領域技術的學習,比如可以開設Unix/Linux作業系統,嵌入式軟體開發平台,工業自動控制系統開發等課程。這些課程,其教學目的不在於講得很深很專業,而是要讓學生明了這些領域是如何應用電腦技術的,從而為他們在廣闊的電腦技術應用領域中進行選擇提供基礎,最終確定自己的未來發展方向。

另外,電腦專業的培養方嚮應分為工程師和研究者兩個大方向。在每個大方向又應設計出多個成系列的具體子領域的課程,供學生進行選擇和學習,而不是象現在這樣,不分對象場合,眉毛鬍子一把抓,所有學生上同樣的課程,軟體硬體理論課程一齊上,一學期學它八九門理論課,結果理論課全都煮成了夾生飯,學生吃不下不說,就算硬咽下去也消化不了,因為用於實踐這些理論的機會少得可憐!不咀嚼過的飯怎可能被好好消化吸收?長久下去,學生必得胃病無疑!

在我看來,學生的很多困惑都源於對自己發展方向的不明確,我們的高校應該提供大量的教學和實踐資源讓學生有機會去瞭解,去嘗試各種不同領域的東西,從而開闊學生視野,培養他們獨立思索的能力。教師在其中給予學生適當的引導,起一個“煸風點火”的作用。

教育應把學生看成是一個有著無限發展可能的潛在人才,而不是只會被動接收知識的容器,教育的目的就是讓學生能更好地認識自己,有目的地培養適應未來工作的能力,成為某一領域合格甚至是優秀的人才。

要成為一流的大學,前提是“生產”出一流的人才。畢業生中成為合格或優秀人才的比例越高,這樣的大學教育就越成功,這樣的大學就是“牛人聚集”的“牛校”,其對社會與國家的貢獻就越大,這種“牛校”越多,國家就越有希望。

倘能如此,那麼,在中國數百萬的在校大學生中,其中一定會湧現出極為傑出的人物,為人類的發展作出自己獨特的貢獻,我們就會看到,會有越來越多的理論與高精尖技術有我們中國人的名字和身影。

堅冰必將打破,航線即將開通,中國IT這條大船,終將駛向無垠的大海……

相關文章

聯繫我們

該頁面正文內容均來源於網絡整理,並不代表阿里雲官方的觀點,該頁面所提到的產品和服務也與阿里云無關,如果該頁面內容對您造成了困擾,歡迎寫郵件給我們,收到郵件我們將在5個工作日內處理。

如果您發現本社區中有涉嫌抄襲的內容,歡迎發送郵件至: info-contact@alibabacloud.com 進行舉報並提供相關證據,工作人員會在 5 個工作天內聯絡您,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

A Free Trial That Lets You Build Big!

Start building with 50+ products and up to 12 months usage for Elastic Compute Service

  • Sales Support

    1 on 1 presale consultation

  • After-Sales Support

    24/7 Technical Support 6 Free Tickets per Quarter Faster Response

  • Alibaba Cloud offers highly flexible support services tailored to meet your exact nee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