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開發 Native APP、Hybrid APP和Web APP介紹

來源:互聯網
上載者:User

標籤:native app   hybrid app   web app   

快速區分定義:

Native App

       以基於智能手機本地作業系統如IOS、Android、WP並使用原生程式(SDK)編寫啟動並執行需要使用者安裝使用的第三方應用程式;

Web APP

        以HTML+JS+CSS等WEB技術編程,代碼運行在移動端瀏覽器中,通過該移動端瀏覽器來調用Device API(取決於HTML5未來的支援能力)的不需要使用者安裝的應用程式;

Hybrid App

       同時使用網頁語言(Web技術)與程式語言(Java、Objective-C等)開發,通過市集區分移動作業系統分發,需要使用者安裝使用的行動裝置 App。

【轉載使用,請註明出處:http://blog.csdn.net/mahoking/article/details/30235243】

介紹瞭解:

Web App、Hybrid App、Native App對比


Native App

    Native App 該部分介紹參看【快速區別定義】

 

Web App

    Web App 是基於HTML5標準開發的,Web App的出現得益於各大瀏覽器廠商對HTML5標準的支援。

    目前主流作業系統iOS、Android以及Windows Phone的瀏覽器都對於html5大部分特性的支援也更加突顯HTML5在未來行動裝置端的地位。眾所周知,HTML5不僅僅給我們帶來了更多語義化的標籤,還有canvas繪圖、音頻視頻、本機存放區、離線應用、地理位置定位等新特性。

【注】該部分詳細資料參閱http://www.w3school.com.cn/html5/


Native App的優勢:
1、優秀的使用者體驗和華麗的互動操作,能夠針對不同平台提供不同使用者體驗;
2、可不受網路速度限制,節省頻寬成本;
3、可訪問本地硬體裝置和資源;
4、盈利模式明朗。

Native App的劣勢:
1、不同平台之間的移植麻煩;
2、維持多個版本的成本比較高;
3、需要通過第三方審核;
4、盈利需要與第三方分成。

    針對Native App的不足,Web App很好了彌補了這些劣勢,開發商只需瞭解HTML5、CSS3、js以及Device API即可完成應用在多終端裝置和平台的運行,很好的保證了應用跨平台的一致性,相對於Native App開發成本更低,同時更新維護更容易,使用者幾乎沒有安裝成本,也更加自由和開放。但任何新技術總是有利有弊,Web App其自身也會遇到在使用者體驗、UI效果及調用本地裝置和資源的相關問題。

 

Hybrid App

Hybrid App通常分為三種類型:多View混合型,單View混合型,Web主體型。 

多View混合型: 

    即Native View和Web View獨立展示,交替出現。目前常見的Hybrid App是Native View與WebView交替的情境出現。這種應用混合邏輯相對簡單。即在需要的時候,將WebView當成一個獨立的View(Activity)運行起來,在WebView內完成相關的展示操作。這種行動裝置 App主體通常是Native App,Web技術只是起到補充作用。開發難度和Native App基本相當。 


單View混合型: 

    即在同一個View內,同時包括Native View和Web View。互相之間是覆蓋(層疊)的關係。這種Hybrid App的開發成本較高,開發難度較大,但是體驗較好。如百度搜尋為代表的單View混合型行動裝置 App,既可以實現充分的靈活性,又能實現較好的使用者體驗。 

 

Web主體型: 

    即行動裝置 App的主體是Web View,主要以網頁語言編寫,穿插Native功能的Hybrid App開發類型。這種類型開發的行動裝置 App體驗相對而言存在缺陷,但整體開發難度大幅降低,並且基本可以實現跨平台。Web主體型的行動裝置 App使用者體驗的好壞,主要取決於底層中介軟體的互動與跨平台的能力。國外的appMobi、PhoneGap、國內的AppCan和Rexsee都屬於Web主體型行動裝置 App中介軟體。其中Rexsee不支援跨平台開發。appMobi和PhoneGap除基礎的底層能力更多是通過外掛程式(Plugins)擴充的機制實現Hybrid。而AppCan除了外掛程式機制,還提供了大量的單View混合型的介面來完善和彌補Web主體型Hybrid App體驗差的問題,接近Native App的體驗。[紅色部分的有爭議,待完善。]

【摘自】http://www.iteye.com/news/25442  更多資訊請查看此頁。

【轉載使用,請註明出處:http://blog.csdn.net/mahoking/article/details/30235243】

參考文獻:

1、http://www.w3school.com.cn/html5/

2、http://www.iteye.com/news/25442




相關文章

聯繫我們

該頁面正文內容均來源於網絡整理,並不代表阿里雲官方的觀點,該頁面所提到的產品和服務也與阿里云無關,如果該頁面內容對您造成了困擾,歡迎寫郵件給我們,收到郵件我們將在5個工作日內處理。

如果您發現本社區中有涉嫌抄襲的內容,歡迎發送郵件至: info-contact@alibabacloud.com 進行舉報並提供相關證據,工作人員會在 5 個工作天內聯絡您,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

A Free Trial That Lets You Build Big!

Start building with 50+ products and up to 12 months usage for Elastic Compute Service

  • Sales Support

    1 on 1 presale consultation

  • After-Sales Support

    24/7 Technical Support 6 Free Tickets per Quarter Faster Response

  • Alibaba Cloud offers highly flexible support services tailored to meet your exact nee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