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一個指令被建立的時候,都會有這樣一個選擇,是繼承自己的父範圍(一般是外部的Controller提供的範圍或者根範圍($rootScope)),還是建立一個新的自己的範圍,當然AngularJS為我們指令的scope參數提供了三種選擇,分別是:false,true,{};預設情況下是false。
1.scope = false
JS 代碼:
html 代碼:
result:
修改文字框的內容,兩個名字都會變,實際上修改的是同一個$scope的name屬性。
2. scope=true
修改上面的JS代碼,將指令中的:scope:false修改為scope:true
然後我們再試著在我們的input輸入框中寫一些字串,會發現,指令中的那個name發生了變化,但是指令外的那個name卻沒有發生變化,這說明了一個問題。
當我們將scope設定為true的時候,我們就新建立了一個範圍,只不過這個範圍是繼承了我們的父範圍;我覺得可以這樣理解,我們新建立的範圍是一個新的範圍,只不過在初始化的時候,用了父範圍的屬性和方法去填充我們這個新的範圍。它和父範圍不是同一個範圍。
當我們將scope設定為false的時候,我們建立的指令和父範圍(其實是同一個範圍)共用同一個model模型,所以在指令中修改模型資料,它會反映到父範圍的模型中。
3. scope={}
當我們將scope設定為{}時,意味著我們建立的一個新的與父範圍隔離的新的範圍,這使我們在不知道外部環境的情況下,就可以正常工作,不依賴外部環境。
JS代碼:
html代碼:
result:
修改文字框內容只有指令中的名字會被修改.
scope: {@=&}
@
這是一個單項綁定的首碼標識符
使用方法:在元素中使用屬性,好比這樣<div my-directive my-name="{{name}}"></div>,注意,屬性的名字要用-將兩個單詞串連,因為是資料的單項綁定所以要通過使用{{}}來綁定資料。
=
這是一個雙向資料繫結首碼標識符
使用方法:在元素中使用屬性,好比這樣<div my-directive age="age"></div>,注意,資料的雙向繫結要通過=首碼標識符實現,所以不可以使用{{}}。
&
這是一個綁定函數方法的首碼標識符
使用方法:在元素中使用屬性,好比這樣<div my-directive change-my-age="changeAge()"></div>,注意,屬性的名字要用-將多個個單詞串連。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於angularJs指令的Scope(範圍)介紹全部內容了,希望大家多多支援雲棲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