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物理世界與虛擬世界的區別與特性
文/項有建 摘自《衝出數字化》一書
互連網與傳統製造業的最大區別,一個是傳送位元,另一個是在製造原子,而在物聯網世界中,我們要做的,是通過位元的傳輸來實現對原子的控制。
在傳統的製造業中,我們製造的是原子,將原子做成各式各樣的我們所需要的形狀,這些原子,具有唯一性,並且是不可替代的,當我需要一台電冰箱的時候,你就不能夠拿一個吸塵器來替代電冰箱賣給我,而我從商家手中買了一個電冰箱之後,商家的手中就少了一台電冰箱。
而在互連網時代,我們需要的是位元的鏡象,而不是那個記錄在你硬碟上的真實的位元。當你發一封電子郵件給我的時候,你向我所傳輸的,是一些以位元為單位的資料,而不是你寫在你的電腦上的文字。
這種情況,有點像我們常常能在偵探電影裡所看到的情節一樣,情報員們為了保密起見,常常用一本固定的書,作為密碼本,互連資訊。
比如說,用《聖經》來做密碼本;情報員把情報的內容,用一些數字來表示,如12-23-34,表示的是《聖經》中第12頁第23行第34個字。這樣,情報部門在收到這樣一些數字組後,對《聖經》進行反查,就能夠得知對方要說的是什麼內容。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所得到的資訊,是每個字的具體座標,而不是字的本身,它的原理就像是通過一面鏡子,讓我們看到對方所寫的是什麼字一樣,因此,對於這種狀態,我們用一個叫做“鏡象”的術語來進行描述。
能不能通過網路進行傳輸,從本質上來說,就在於我們是否能夠用鏡象來替代它的本身,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
只有鏡象,才能夠通過網路進行傳輸,就目前的技術手段而言,我們還沒有辦法通過網路來實現對原子的傳輸,那怕是在理論的層面也不行,也就是說,我們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發現通過網路傳送原子的可行性。
數字技術的互動,是建立在鏡象的基礎之上的,這個獨特的特性,給我們所帶來的是數字時代的兩大應用特點,一個是無成本複製,另一個是無距離傳送。
無成本複製,指的是技術層面的複製不需要成本,而不是指的商務方面的盜版與侵權或者是著作權之類的問題。
從電腦上,複製一本電子書,是不花費成本的,它佔用的只是你的硬碟空間,而在物理世界中,生產多一個產品,是需要耗費真實的原材料的,這樣就會產生了製作的成本,比如說,工廠裡,製造一個打火機與製造十個打火機,成本是明顯不同的,而在電腦上,複製一份電子書與複製十份電子書,在成本上並沒有區別。
手機軟體下載店的例子能讓我們更清楚地看到這一個特點。
軟體一經製作出來,成本也就不會再起變化了,而無論是有十個人通過下載的方式來購買你的這個軟體,還是有一萬個人購買,對你來說,成本是一樣的。
無距離傳送,指的是傳輸的對象只與線路是否暢通有關,與兩者之間的距離無關,從理論上說,在北京,向市內傳輸一個數字訊號,與向美國傳輸一個數字訊號並沒有什麼原則上的差別。
對於由原子所組成的物品而言,它的鏡象對我們來說,是沒有什麼用處的,你總不能拿一個鏡子裡面的電冰箱來做冰水喝吧?
在物聯網世界中,我們要做的,和我們能夠做的,不是通過網路製造原子,而僅僅是通過網路來控制原子。而控制這些原子的數字訊號,是適用於鏡象原則,由於有了這個前提,我們一方面可以通過網路來對原子進行控制,另一方面還可以讓它響應各種具備了網路特徵的各種理論,如長尾理論。
人們的世界,分為兩個部分,一個部分是虛擬,主要是通過大腦在起作用的,另一個部分是現實的,主要是改變原子的位置,結構與形態,通過對虛擬世界進行數字化的改造,人們迎來了一個曆史性的大發展,電腦,互連網,徹底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這兩個世界沒有可替代性。就好像當一個人餓了,就要吃飯,而不能靠精神填飽肚子,而當一個人不學無術的時候,也不能夠用飯來補充他的智商一樣。
虛擬世界,自從人類進始產生思想活動的那天起,就開始存在。黃粱美夢,描述的就是一種慮擬世界的意境,只是到了數字時代的到來,虛擬世界領域獲得了重大的突破和發展,虛擬世界一詞,才成為了人們的口頭禪。而數字技術,卻莫名其妙地其為了虛擬世界的代名詞,然而在現實的物理世界之中,早已經廣泛地對數字技術進行運用,在數字世界中,mp3的檔案是屬於虛擬世界的,而mp3唱機卻是屬於現實世界的,在世界各地,數控機床,數字機器人早已經得到了大面積的應用。
現在,到了人們對現實世界進行數字化改造的時候了,這就是所謂的物聯網。
拙著 《衝出數字化——物聯網引爆第四次資訊技術革命》不日上市,敬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