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個人認為物件導向的三個特徵中最難理解的就是多態,因為他要求程式員對繼承和封裝都有一定的感悟才可以。
寫個例子來說明一下:
public PolymorphismTest
{
public work(Person person)
{
person.work();
}
public main(String[] args)
{
PolymorphismTest b = PolymorphismTest();
Person personOne = Strudent();
b.work(personOne);
Person personTwo = Teacher();
b.work(personTwo);
}
}
class Person
{
public work()
{
System..println();
}
}
class Strudent Person
{
public work()
{
System..println();
}
}
class Teacher Person
{
public work()
{
System..println();
}
}
我接下來講的所有內容都是以這個程式為基礎的。
在這個程式中:
Person personOne = Strudent();
Person personTwo = Teacher();
就是說的:父類型的引用可以指向子類型的對象。這隻是多態這個概念最最表面的意思。
多態的深層意義,需要我們通過程式和他的應用來體會。
當我們通過父類型的引用可以指向子類型的對象時,只能調用父類中有的方法,如果子類中重寫了父類中的方法,則調用子類中重寫的方法。但不能調用子類中新增的方法,否則會出錯。
多態中共有兩種強制類型轉換:
1.即將子類類型向父類類型轉換,向上類型轉換不用顯示指定。
例:
Strudent strudent = new Strudent();
Person person = strudent;
2.向下類型轉換:即將父類類型向子類類型裝換,向下類型裝換必須使用顯示指定(即強制裝換)。
例:
Person person = new Strudent();
Strudent strudent = (Strudent)person;
多態是一種晚綁定,所謂晚綁定是指在程式運行以後才能確定他的指向。根據這
特性,我們可以大大的減少代碼量。
例如上面的那個例子,如果不是這個特性,有兩個子類,我們就要在主類中寫兩個
但是有了這個特性以後,我們只需要在主類中寫一個方法就可以了,這樣就方便多了,也更符合現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