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gc roots gc roots tracing 根搜尋演算法 java虛擬機器記憶體回收過程
JVM堆中幾乎放著Java世界中所有的對象執行個體,垃圾收集器在對堆記憶體進行回收前,第一件事情就是要確定這些對象有哪些還存活著,哪些已經死去(即不可能再被任何途徑使用的對象)。
在主流的商業程式語言中,Java和c#等都是使用根搜尋演算法(GC Roots Tracing)判定對象是否存活的。這個演算法的基本思路就是通過一系列的名為“GC Roots”的對象作為起始點,從這些節點開始向下搜尋,搜尋所走過的路徑稱為引用鏈,當一個對象到GC Roots沒有任何引用鏈相連(從GC Roots到這個對象不可達),則證明此對象是停用。
在Java中可作為GC Roots的對象包括下面幾種:
1、虛擬機器棧(棧幀中的本地變數表)中引用的對象;
2、方法區中的類靜態屬性引用的對象;
3、方法區中的常量引用的對象;
4、本地方法棧中native方法引用的對象;
如果對象在進行根搜尋後發現沒有與GC Roots相串連的引用鏈,它將會被第一次標記並且進行一次篩選,篩選的條件是此對象是否有必要執行finalize()方法,當對象沒有覆蓋finalize()方法,或者finalize()方法已經被虛擬機器調用過,虛擬機器將這兩種情況都視為“沒有必要執行”。
如果這個對象被判定為有必要執行finalize()方法,那麼這個對象將會被放置在一個名為F-Queue的隊列之中,並在稍後由一條由虛擬機器自動建立的、低優先順序的Finalizer線程去執行。稍後GC將對F-Queue中的對象進行第二次小規模的標記,如果對象要在finalize()中成功拯救自己——只要重新與引用鏈上的任何一個對象建立關聯即可,拿在第二次標記時它將被移除出“即將回收”集合。
著作權聲明:本文為博主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blog.csdn.net/lingzhm
Java虛擬機器記憶體回收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