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agreement searching voluntary 網路營銷 children
有的時候,總是在思考我們所學的技術能夠指導我們的生活跟工作不能。在今晚聽完包老師的課後,好像有所啟發。
第一堂課講的是面向雲端運算,即時資料處理的資料中心。雖說內容記憶了許多,但是對未來的趨勢個人覺得把握的很好。詳細講解了為什麼伺服器市場是那麼的重要,同時也有點明白華為為什麼那麼看重他的伺服器產品線。實際上,未來的趨勢,IDC會佔很大的趨勢,雲的推出勢必會將使用者的儲存投資一降再降。大量的檔案會儲存在遠端伺服器上。當前的矛盾主要集中在使用者的感知回應時間上,而這一方面,除去網路及使用者端的回應時間上,資料中心的處理時間佔比達到50-60%。而如何最佳化及縮短這一時間是可以用技術得以實現的。也就是說,使用者的終端可能不一樣,但是IDC通過相應的最佳化後可以大大縮短回應時間。從而提高在未來網路營銷成功率的保證。
再來說說即時資料處理,現階段我們的資料分析還是基於全面抓取以及離線儲存下來然後再進行分析,大資料時代的到來,勢必會要求我們對資料的即時分析及響應要達到一種近乎智能的地步。這也就是機器智能的功效。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當你在外在旅遊的時候,每刷一次卡就會給你推薦相應的優惠活動,將傳統的被動營銷轉化為主動營銷。這一方面在國外已經有所實際使用,而在國內,還正處於推廣階段。還有就是跨平台資料採礦與分析,大資料的產生不再像傳統的的基於PC,而是PC,PAD,Phone...這些,所以勢必會有移動互聯的資料採礦及分析。這一塊相信也是要對未來伺服器的處理提出挑戰。
簡單之美
前邊都是技術方面的,而這一部分。個人的領悟就是,有的時候,我們在做一個程式或一個系統的時候會遇到的一些處理方法。
有的時候自己也是一個完美主義者,這一點在工作,尤其是在系統設計中很不可取。正如包老師說的一樣,在工作中也是這樣,特別是在做一些前所未有的工作或創新型工作的時候,我們更多的是要用簡單的方法去完成。也就是說用20%的時間去做完這一個系統。然後用80%的時間去最佳化我們的系統。
有的時候,工作也是同樣,很少有人一次就能把一項工作做完整。完美主義的一個缺點就是會有不斷的挫敗感。在一項工作中,要有工程節點的思路,把一項很重要的工作分成若干個小點,然後一點一點的再去完成。留最多的時間來回顧與反思。這樣才是我們提高自己編程能力的核心。
最後,也講到了創業。就記得一句話,你寫一百篇好的論文也比不上你去創業。讓你的技術,讓你的系統真正的創造出價值才是有意義的。第一次聽到:關於只會拉風投而不能把企業做大的CEO沒有人要!
創業需要一個平衡的團隊,需要在技術,市場,管理每個方面都要找到合適的人。需要知道自己的不足,然後通過一個團隊來彌補。
還有就是關於“碼農”的定義:超級“碼農”寫程式不是讓機器執行,而是讓人執行!後來想明白了,若是按照“程式化”的思路來管理我們的學習,你會發現,你所需要學的內容不是很多,你所要理解與掌握的內容很多。而這一點,正是搞IT人士的長處。
多將“程式化”的思維應用到工作與生活中,讓自己的生活簡單,充實!加油!
本文出自 “資料採礦與可視化” 部落格,轉載請與作者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