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檔案類型
linux 檔案可以分6類,普通檔案(按內部結構可分為:文字檔,二進位檔案),目錄檔案,連結檔案,裝置檔案(根據訪問資料方式的不同可分為: 塊裝置檔案,字元裝置檔案),管道檔案(主要用於不同進程間的資訊傳遞),通訊端(socket) 檔案(該檔案類型與網路通訊有關)。
2,檔案的相關資訊
檔案目錄結構:
系統每個目錄都處於一定的目錄結構中,該結構含有目錄中所有的目錄項的列表。每個目錄項都含有一個名稱和索引節點。
索引節點:
linux中所有檔案都有一個與之相連的索引節點(inode)。索引節點是用來儲存檔案資訊的,包含以下資訊:
*檔案使用的裝置號
*索引節點號
* 檔案的位元組數
* 檔案擁有者的User ID
* 檔案的Group ID
* 檔案的讀、寫、執行許可權
* 檔案的時間戳記,共有三個:ctime指inode上一次變動的時間,mtime指檔案內容上一次變動的時間,atime指檔案上一次開啟的時間。
* 連結數,即有多少檔案名稱指向這個inode
* 檔案資料block的位置
系統定義了stat結構體來存放這些資訊
struct stat {
dev_t st_dev; /* ID of device containing file */
ino_t st_ino; /* inode number */
mode_t st_mode; /* protection */
nlink_t st_nlink; /* number of hard links */
uid_t st_uid; /* user ID of owner */
gid_t st_gid; /* group ID of owner */
dev_t st_rdev; /* device ID (if special file) */
off_t st_size; /* total size, in bytes */
blksize_t st_blksize; /* blocksize for file system I/O */
blkcnt_t st_blocks; /* number of 512B blocks allocated */
time_t st_atime; /* time of last access */
time_t st_mtime; /* time of last modification */
time_t st_ctime; /* time of last status change */
};
st_dev 代表包含這個檔案名稱和相應的索引節點的檔案系統的裝置號。st_rdev 則只有字元裝置檔案或塊裝置檔案才具有,表示的是實際裝置的裝置號。
資料:
通常檔案中包含一定的資料,普通檔案和目錄檔案都有相應的硬碟地區儲存資料。這些資料是儲存在由索引節點指定的位置上的。而其他一些特殊檔案,如裝置檔案等,並不具有這樣的在硬碟上的儲存地區。
虛擬檔案系統VFS
linux支援的所有檔案系統稱為邏輯檔案系統,而linux在傳統的邏輯檔案系統的基礎上增加料一個蓄念檔案系統( Vitual File System ,VFS) 的介面層。
虛擬檔案系統(VFS) 位於檔案系統的最上層,管理各種邏輯檔案系統,並可以屏蔽各種邏輯檔案系統之間的差異,提供統一檔案和裝置的提供者。
讀檔案目錄
#include <dirent.h>struct dirent *readdir(DIR *dirp);
readdir() 函數返回一個代表目錄 dirp 裡下一個項目的指向
dirent結構的指標。如果到達目錄流結尾或出錯它返回 NULL。
在 Linux 系統裡,dirent 結構定義如下:
struct dirent { ino_t d_ino; /* inode number */ off_t d_off; /* 下一個項目的位移 */ unsigned short d_reclen; /* 本記錄的長度 */ unsigned char d_type; /* 檔案類型;不是被所有檔案系統支援 */ char d_name[256]; /* 檔案名稱 */};
如:
while((pdirent=readdir(pdir))!=NULL)
{
printf("%s\n",pent->d_name);
}
c == 優先順序高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