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1、linux下的shell《linux命令、編輯器和shell編程》 (1)shell種類有很多,常用的有三種,在linux可以通過ls -l /bin/*sh 來顯示所有已安裝的shell種類 1)bourne /bin/sh 2)C /bin/csh 3)Kom /bin/ksh (2)查看目前使用的是哪種shell的命令來看請裡面的內容可以知道 env 意思是可以顯示當前作業系統的環境變數
(3)修改使用shell的版本所使用的指令是: chsh -s 輸入新的shell 如:/bin/csh 如: chsh -s /bin/csh 即可 (4)shell的命令補全功能 是指使用者輸入命令時,並不需要輸入完整的命令,而系統自動會找出最符合的名稱。這種功能可以節省經常輸入命令的時間。 直接輸入“mk”----再按兩下“tab”鍵-----出現兩頭兩個字母為“mk”的所有命令。cat p再按兩下“tab”鍵會出現開頭字母為“p”的所有檔案或目錄。 (5)查閱記錄 在linux下,我們有時可能希望知道或是使用最近執行的命令。history可能會幫上大忙。 1)history 5 此項說明會顯示最近使用的5個命令 。history 會顯示最近使用的所有命令都顯示出來。 2)!5 此項說明執行力是編號為5的命令 3)!ls 此項說明執行最後一次以“ls”開頭的命令
2、tcp/ip基礎 《tcp/ip詳解,卷1:協議》,《tcp/ip詳解,卷2:協議》,《tcp/ip詳解,卷3:協議》 (1)OSI模型(七層理論分層):應用程式層,展示層,會話層,傳輸層,網路層,資料連結層,物理層。 tcp/ip(實際四層使用):應用程式層,傳輸層,網路層(ip定位ip地址和確定連結路徑),鏈路層(link與硬體驅動對話) 其主要過程是:(發送端)首先使用者通過發送一個訊息後,系統通過將訊息打包成一個包,然後經過應用程式層之後,該包的包頭前添加了一個app包頭,表明該包是哪 個應用程式的,接著,進入到傳輸層,則在包頭上再添加一個tcp頭,,再接著經過ip層,則再加一個ip頭,表示將要發送到目的地址,此時該包稱為資料包,最後 經過鏈路層,會給該資料包增加一個幀頭和幀尾。再發送到本機上的網卡上去發送到其他裝置。 (接受端)首先目的地的網卡收到相應的資料包,則經過鏈路層把幀頭和幀尾去掉,在經過ip層將ip頭去掉,在經過傳輸層去掉tcp頭,最後經過應用程式層去掉app頭。
(2)ip地址與包的理由傳遞關係 每個internet上的主機和路由器都有一個ip地址,它包括網路號和主機號,一般網路號是由國際標準分配的,主機號是分配的ip類後幾位作為它能使用的主機個數。所有的ip地址都是32位的,ip地址按照國際標準劃分為a,b,c,d,e五類。 a類:1.0.0.0-----127.255.255.255 b類:128.0.0.0-----191.255.255.255 c類:192.0.0.0-----223.255.255.255 d類:224.0.0.0-----239.255.255.255 e類:240.0.0.0-----247.255.255.255
在Windows下,ipconfig命令查看網路設定;在linux下ifconfig命令查看ip情況。 查看對方網域名稱的ip地址的命令是:ping 網域名稱/ip之地 追蹤ip地址,查看經過多少個網關路由:tracert 網域名稱/ip地址
3、linux網路環境配置 (1)linux網路環境配置第一種方式: 1)用root身份登入,運行setup命令進入到text mode setup utiliy 介面對network網路進行配置。這裡可以進行ip,子網路遮罩,預設閘道,dns設定。 2)這時網卡的配置沒有生效。運行 /etc/rc.d/init.d/network restart命令,剛才設定的才生效
(2)linux網路環境配置第二種方法: 1)ifconfig eth0 x.x.x.x 對網卡進行設定 2)ifconfig eth0 network x.x.x.x 對子網路遮罩設定 對廣播位址和dns使用預設的。 注意:這樣配置網路會立即生效,但是是臨時生效,系統重啟之後會恢複原來的網路設定。 (3)linux網路環境配置第三種方法: 1)修改/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這個檔案裡面各個屬性可以修改,包括ip,子網路遮罩,廣播位址,預設閘道。即vi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 2)這時網卡的配置沒有生效,運行/etc/rc.d/init.d/network restart命令我們剛才做的修改才會生效。 這種方法是最底層的修改方法。 在linux中,所有的裝置都是檔案。
(4)window和linux網路如何互相ping通:
4、rpm包管理 rpm包管理是一種用於互連網下載包的打包及安裝工具,它包含在某些linux發布版本中。它產生具有.rpm副檔名的檔案。rpm是redhat package manager(redhat軟體包管理工具)的縮寫,這一檔案格式名稱雖然打上了redhat的標誌,但是其原始設計理念是開放式的。 RPM包的名稱格式: apache-1.3.23-11.i386.rpm,其中 “apache”軟體名稱,“1.3.23-11”軟體的版本號碼,主要版本和次版本,“i386”是軟體所啟動並執行硬體平台,“rpm”副檔名,代表是rpm包。
(1)rpm的常用命令 rpm -qa:查詢所安裝的所有rpm軟體包。如:rpm -qa|more rpm -qa|grep X rpm -q 軟體包名:查詢軟體包是否安裝。如:rpm -q xinetd rpm -q foo rpm -q xinetd file bash rpm -qi 軟體包名:查詢軟體包資訊。如:rpm -qi file rpm -ql 軟體包名:查詢軟體包中的檔案。如:rpm -ql file rpm -ql jdk rpm -qf 檔案全路徑名:查詢檔案所屬的軟體包。如:rpm -qf /etc/passwd rpm -qf /root/install.log rpm -qp 包檔案名稱: 查詢包的資訊對這個軟體包的介紹。如:rpm -qp jdk-1_5_0-linux-i586.rpm
(2)安裝rpm包 rpm -i RPM包全路徑名稱 :表示安裝包到當前系統。其中i表示的是install
rpm -ivh RPM包全路徑名稱 :表示安裝包到當前系統有提示資訊 參數說明: i=install 安裝 v=verbose 提示 h=hash 進度條
(3)卸載RPM包 rpm -e RPM包的名稱:表示卸載RPM包。如:rpm -e jdk (4)升級RPM包 rpm -U RPM包全路徑名 如:rpm -U cvs-1.11.2-10.i386.rpm
5、samba安裝和配置 samba服務軟體是用來實現windows和linux之間實現資源共用。SMB通訊協定採用的是c/s結構,所以SAMBA軟體可分階段用戶端即服務端兩部分,通過執行SAMBA用戶端程式,linux主機便可使用網路上的windows主機所共用的資源,而在linux主機上安裝SAMBA伺服器,則可以使用windows主機訪問samba伺服器共用的資源。
(1)samba伺服器的安裝 步驟如下: 1)檢查是否安裝了samba。 rpm -qa|grep samba 此命令會檢查出已經安裝了samba軟體包。如是已經安裝了,下面會出現samba軟體包的具體名稱。 2)mount /mnt/cdrom 載入鏡像檔案到/mnt/cdrom, 然後進入cd /mnt/cdrom ,找到samba-common-2.2.7a-7.9.0.i386.rpm軟體包 客戶和伺服器都需要的檔案: rpm -ivh samba-common-2.2.7.a-7.9.0.i386.rpm rpm -ivh samba-2.2.7a-7.9.0.i386.rpm 服務端軟體 rpm -ivh samba-client-2.2.7a-7.9.0.i386.rpm 用戶端軟體 cd ~ umount /mnt/cdrom 卸載鏡像檔案 (2)設定samba密碼的檔案 //先在linux中建立一個普通使用者shunping //將/etc/passwd中的使用者都加到smbpasswd中 cat /etc/passwd|mksmbpasswd.sh > /etc/samba/smbpasswd //和 smbpasswd shunping
(3)啟動samba服務 service smb start 啟動 service smb stop 停止 service smb restart 重啟
首先要保證window和linux是可以ping 的通的,然後可以在windows上在命令列輸入:\\linux的ip地址,則會彈出對話方塊,輸入使用者名稱和密碼:shunping和密碼(設定使用者shunping的samba的密碼),則可以訪問共用的檔案了。
(4)配置網路是windows和linux在一個網段上,ip互連。 ifconfig 查看網路資訊 ifconfig eth0 192.168.0.34設定eth0的ip為192.168.0.34 ifconfig eth0 down 禁止使用eth0 ifconfig eth0 up 開啟eth0
(5)關閉linux中的防火牆(用setup命令道text mode設定) 為了讓網路設定生效,運行下面的命令 /etc/rc.d/init.d/network restart /etc/rc.d/init.d/xinetd restart
(6)在windows中輸入"\\ip地址"就可以訪問linux中的共用檔案了。共用的目錄是使用者的預設登陸目錄。
(7)共用資源的基本設定 /etc/samba/smb.conf 1)comment:針對共用資源所做的解說文字。預設值為空白字串。 comment =dir for todayhero :表示這個目錄為todayhero這個使用者。 2)path:若共用的資源是目錄,是指定該目錄的位置。 path = /tmp :表示共用tmp這個目錄 3)guest ok :是否允許使用者不使用帳號和密碼訪問此資源 guest ok=yes :表示允許使用者不使用帳號和密碼訪問此資源 guest ok=no:表示不允許使用者不使用帳號和密碼訪問此資源 4)hosts allow:設定串連主機的地址 hosts allow=192.168.0.0 server.abc.com:表示允許來自192.168.0.0 或server.abc.com訪問此samba伺服器共用資源 5)hosts deny:設定禁止連結的主機地址 hosts deny=192.168.0.0 server.abc.com:表示不允許來自192.168.0.0 或server.abc.com訪問此samba伺服器共用資源 6)read only:用於設定共用的資源是否為唯讀 read only=yes:允許唯讀 read only=no:不僅僅唯讀,也可以寫入 7)writable:設定是否允許寫入 writable=yes :允許寫入 writable=no :允許寫入 8)browseable:設定使用者是否可看到此共用資源 browseable=yes :允許使用者看到次資源 browseable=no :不允許使用者看到次資源 9)available:設定是否啟用資源共用 available=yes :啟用資源共用 available=no :不啟用資源共用
linux學習筆記3:linux的網路設定,rpm包,shell以及samba伺服器的使用和安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