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huobumingbai.blog.51cto.com/1196746/309113
1. 準備工作: 1) 兩台Linux機器,其中一台做伺服器,一台做客戶機。(這裡使用虛擬機器來示範)
2) 把兩台Linux機器網路配通: 伺服器的IP地址為:192.168.1.100,客戶機的IP地址為:192.168.1.150。 Ø 伺服器ping客戶機:
Ø 客戶機ping伺服器:
2. 服務端配置: 1) 開啟印表機圖形化設定:
2) 配置新印表機:
3) 設定印表機名:
4) 選擇串連:
選擇為一台網路印表機,並輸入其主機名稱或主機IP地址與印表機名。 5) 選擇PPD: PPD(PostScript Printer Description)PostScript印表機描述,PPD是一個文字檔,它包含了有關一個特定的印表機的特徵和效能的描述。
保持預設的普通類型,直接單擊前進。 6) 選擇印表機類型:
這裡採用文本型的印表機做示範,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7) 添加完成:
8) 伺服器設定:
勾選Share published printers connected to this system(共用串連到這個系統上的公用印表機)。 9) 設定為預設印表機:
點擊剛才設定好的印表機server ,將他設定成預設印表機,然後關閉。 10) 設定服務為開機啟動:
3. 用戶端配置: 用戶端的配置與伺服器差不多,需注意看其區別。 1) 開啟印表機圖形化設定:
2) 配置新印表機:
3) 設定印表機名:
這裡的印表機名只是作為用戶端的一個標識。 4) 選擇串連:
注意選擇的是網路列印協議IPP,並且在主機名稱填寫的是伺服器主機名稱(前提是要能解析這個主機名稱)或伺服器IP地址,印表機名填寫在伺服器上設定的印表機名。 5) 選擇PPD:
同樣保持預設的普通類型,直接單擊前進。 6) 選擇印表機類型:
跟服務端一樣,這裡採用文本型的印表機做示範,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7) 添加完成:
8) 設定為預設印表機:
將用戶端的本機印表機設定為預設印表機,然後關閉即可。 4. 測試: 通過列印一個檔案的方式來測試。 1) 用戶端: Ø 添加一個列印檔案:
每列印一個檔案就會有一個列印佇列。 Ø 雙擊查看檔案列印佇列狀態:
Ø 檔案列印佇列狀態:
列印佇列中顯示了剛剛需要列印檔案的檔案名稱,所使用的印表機,檔案大小,提交的時間,以及列印的狀態。 2) 服務端: Ø 列印: 我們在用戶端已經列印了install.log這個檔案,在服務端我們也同樣列印這個檔案,列印方式與用戶端相同。
Ø 開啟瀏覽器:
Ø 輸入:http://192.168.1.100:631/jobs/
利用網頁的方式查看一下伺服器上的jobs:
在列印佇列中的User可以看到remroot與root兩個使用者,說明我們的印表機已經設定成功。
本文出自 “活不明白的部落格--技術..” 部落格,轉載請與作者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