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非直接引用變數:
在Shell中提供了三種為標準(直接)變數賦值的方式:
1. 直接賦值。
2. 儲存一個命令的輸出。
3. 儲存某類型計算的結果。
然而這三種方式都是給已知變數名的變數賦值,如name=Stephen。但是在有些情況下,變數名本身就是動態,需要依照啟動並執行結果來構造變數名,之後才是為該變數賦值。這種變數被成為動態變數,或非直接變數。
/> cat > test7.sh
#!/bin/sh
work_dir=`pwd`
#1. 由於變數名中不能存在反斜線,因此這裡需要將其替換為底線。
#2. work_dir和file_count兩個變數的變數值用於構建動態變數的變數名。
work_dir=`echo $work_dir | sed 's/\//_/g'`
file_count=`ls | wc -l`
#3. 輸出work_dir和file_count兩個變數的值,以便確認這裡的輸出結果和後面構建的命令名一致。
echo "work_dir = " $work_dir
echo "file_count = " $file_count
#4. 通過eval命令進行評估,將變數名展開,如${work_dir}和$file_count,並用其值將其替換,如果不使用eval命令,將不會完成這些展開和替換的操作。最後為動態變數賦值。
eval BASE${work_dir}_$file_count=$(ls $(pwd) | wc -l)
#5. 先將echo命令後面用雙引號擴住的部分進行展開和替換,由於是在雙引號內,僅完成展開和替換操作即可。
#6. echo命令後面的參數部分,先進行展開和替換,使其成為$BASE_root_test_1動態變數,之後在用該變數的值替換該變數本身作為結果輸出。
eval echo "BASE${work_dir}_$file_count = " '$BASE'${work_dir}_$file_count
CTRL+D
/> . ./test7.sh
work_dir = _root_test
file_count = 1
BASE_root_test_1 = 1
八、在迴圈中使用管道的技巧:
在Bash Shell中,管道的最後一個命令都是在子Shell中執行的。這意味著在子Shell中賦值的變數對父Shell是無效的。所以當我們將管道輸出傳送到一個迴圈結構,填入隨後將要使用的變數,那麼就會產生很多問題。一旦迴圈完成,其所依賴的變數就不存在了。
/> cat > test8_1.sh
#!/bin/sh
#1. 先將ls -l命令的結果通過管道傳給grep命令作為管道輸入。
#2. grep命令過濾掉包含total的行,之後再通過管道將資料傳給while迴圈。
#3. while read line命令從grep的輸出中讀取資料。注意,while是管道的最後一個命令,將在子Shell中運行。
ls -l | grep -v total | while read line
do
#4. all變數是在while塊內聲明並賦值的。
all="$all $line"
echo $line
done
#5. 由於上面的all變數在while內聲明並初始化,而while內的命令都是在子Shell中運行,包括all變數的賦值,因此該變數的值將不會傳遞到while塊外,因為塊外地命令是它的父Shell中執行。
echo "all = " $all
CTRL+D
/> ./test8_1.sh
-rw-r--r--. 1 root root 193 Nov 24 11:25 outfile
-rwxr-xr-x. 1 root root 284 Nov 24 10:01 test7.sh
-rwxr-xr-x. 1 root root 108 Nov 24 12:48 test8_1.sh
all =
為瞭解決該問題,我們可以將while之前的命令結果先輸出到一個臨時檔案,之後再將該臨時檔案作為while的重新導向輸入,這樣while內部和外部的命令都將在同一個Shell內完成。
/> cat > test8_2.sh
#!/bin/sh
#1. 這裡我們已經將命令的結果重新導向到一個臨時檔案中。
ls -l | grep -v total > outfile
while read line
do
#2. all變數是在while塊內聲明並賦值的。
all="$all $line"
echo $line
#3. 通過重新導向輸入的方式,將臨時檔案中的內容傳遞給while迴圈。
done < outfile
#4. 刪除該臨時檔案。
rm -f outfile
#5. 在while塊內聲明和賦值的all變數,其值在迴圈外部仍然有效。
echo "all = " $all
CTRL+D
/> ./test8_2.sh
-rw-r--r--. 1 root root 0 Nov 24 12:58 outfile
-rwxr-xr-x. 1 root root 284 Nov 24 10:01 test7.sh
-rwxr-xr-x. 1 root root 140 Nov 24 12:58 test8_2.sh
all = -rwxr-xr-x. 1 root root 284 Nov 24 10:01 test7.sh -rwxr-xr-x. 1 root root 135 Nov 24 13:16 test8_2.sh
上面的方法只是解決了該問題,然而卻帶來了一些新問題,比如臨時檔案的產生容易導致效能問題,以及在指令碼異常退出時未能及時刪除當前使用的臨時檔案,從而導致產生過多的垃圾檔案等。下面將再介紹一種方法,該方法將同時解決以上兩種方法同時存在的問題。該方法是通過HERE-Document的方式來替代之前的臨時檔案方法。
/> cat > test8_3.sh
#!/bin/sh
#1. 將命令的結果傳給一個變數
OUTFILE=`ls -l | grep -v total`
while read line
do
all="$all $line"
echo $line
done <<EOF
#2. 將該變數作為該迴圈的HERE文檔輸入。
$OUTFILE
EOF
#3. 在迴圈外部輸出迴圈內聲明並初始化的變數all的值。
echo "all = " $all
CTRL+D
/> ./test8_3.sh
-rwxr-xr-x. 1 root root 284 Nov 24 10:01 test7.sh
-rwxr-xr-x. 1 root root 135 Nov 24 13:16 test8_3.sh
all = -rwxr-xr-x. 1 root root 284 Nov 24 10:01 test7.sh -rwxr-xr-x. 1 root root 135 Nov 24 13:16 test8_3.sh
九、自連結指令碼:
通常而言,我們是通過指令碼的命令列選項來確定指令碼的不同行為,告訴它該如何操作。這裡我們將介紹另外一種方式來完成類似的功能,即通過指令碼的軟串連名來協助指令碼決定其行為。
/> cat > test9.sh
#!/bin/sh
#1. basename命令將剝離指令碼的目錄資訊,只保留指令碼名,從而確保在相對路徑的模式下執行也沒有任何差異。
#2. 通過sed命令過濾掉指令碼的副檔名。
dowhat=`basename $0 | sed 's/\.sh//'`
#3. 這裡的case語句只是為了示範方便,因此類比了應用情境,在實際應用中,可以為不同的分支執行不同的操作,或將某些變數初始化為不同的值和狀態。
case $dowhat in
test9)
echo "I am test9.sh"
;;
test9_1)
echo "I am test9_1.sh."
;;
test9_2)
echo "I am test9_2.sh."
;;
*)
echo "You are illegal link file."
;;
esac
CTRL+D
/> chmod a+x test9.sh
/> ln -s test9.sh test9_1.sh
/> ln -s test9.sh test9_2.sh
/> ls -l
lrwxrwxrwx. 1 root root 8 Nov 24 14:32 test9_1.sh -> test9.sh
lrwxrwxrwx. 1 root root 8 Nov 24 14:32 test9_2.sh -> test9.sh
-rwxr-xr-x. 1 root root 235 Nov 24 14:35 test9.sh
/> ./test9.sh
I am test9.sh.
/> ./test9_1.sh
I am test9_1.sh.
/> ./test9_2.sh
I am test9_2.sh.
十、Here文檔的提示:
在命令列互動模式下,我們通常希望能夠直接輸入更多的資訊,以便當前的命令能夠完成一定的自動化任務,特別是對於那些支援自訂指令碼的命令來說,我們可以將指令碼作為輸入的一部分傳遞給該命令,以使其完成該自動化任務。
#1. 通過sqlplus以dba的身份登入Oracle資料庫伺服器。
#2. 在通過登入後,立即在sqlplus中執行oracle的指令碼CreateMyTables和CreateMyViews。
#3. 最後執行sqlplus的退出命令,退出sqlplus。自動化工作完成。
/> sqlplus "/as sysdba" <<-SQL
> @CreateMyTables
> @CreateMyViews
> exit
> SQL
十一、擷取進程的運行時間長度(單位: 分鐘):
在進程監控指令碼中,我們通常需要根據指令碼的參數來確定有哪些績效參數將被收集,當這些績效參數大於最高閾值或小於最低閾值時,監控指令碼將根據實際的情況,採取預置的措施,如郵件通知、直接殺死進程等,這裡我們給出的例子是收集進程運行時間長度績效參數。
ps命令的etime值將給出每個進程的運行時間長度,其格式主要為以下三種:
1. minutes:seconds,如20:30
2. hours:minutes:seconds,如1:20:30
3. days-hours:minute:seconds,如2-18:20:30
該指令碼將會同時處理這三種格式的時間資訊,並最終轉換為進程所流經的分鐘數。
/> cat > test11.sh
#!/bin/sh
#1. 通過ps命令擷取所有進程的pid、etime和comm資料。
#2. 再通過grep命令過濾,只擷取init進程的資料記錄,這裡我們可以根據需要替換為自己想要監控的進程名。
#3. 輸出結果通常為:1 09:42:09 init
pid_string=`ps -eo pid,etime,comm | grep "init" | grep -v grep`
#3. 從這一條記錄資訊中抽取出etime資料,即第二列的值09:42:09,並賦值給exec_time變數。
exec_time=`echo $pid_string | awk '{print $2}'`
#4. 擷取exec_time變數的時間組成部分的數量,這裡是3個部分,即時:分:秒,是上述格式中的第二種。
time_field_count=`echo $exec_time | awk -F: '{print NF}'`
#5. 從exec_time變數中直接提取分鐘數,即倒數第二列的資料(42)。
count_of_minutes=`echo $exec_time | awk -F: '{print $(NF-1)}'`
#6. 判斷當前exec_time變數儲存的時間資料是屬於以上哪種格式。
#7. 如果是第一種,那麼天數和小時數均為0。
#8. 如果是後兩種之一,則需要繼續判斷到底是第一種還是第二種,如果是第二種,其小時部分將不存在橫線(-)分隔字元分隔天數和小時數,否則需要將這兩個時間欄位繼續拆分,以擷取具體的天數和小時數。對於第二種,天數為0.
if [ $time_field_count -lt 3 ]; then
count_of_hours=0
count_of_days=0
else
count_of_hours=`echo $exec_time | awk -F: '{print $(NF-2)}'`
fields=`echo $count_of_hours | awk -F- '{print NF}'`
if [ $fields -ne 1 ]; then
count_of_days=`echo $count_of_hours | awk -F- '{print $1}'`
count_of_hours=`echo $count_of_hours | awk -F- '{print $2}'`
else
count_of_days=0
fi
fi
#9. 通過之前代碼擷取的各個欄位值,計算出該進程實際所流經的分鐘數。
#10. bc命令是計算機命令,可以將echo輸出的數學運算式計算為最終的數字值。
elapsed_minutes=`echo "$count_of_days*1440+$count_of_hours*60+$count_of_minutes" | bc`
echo "The elapsed minutes of init process is" $elapsed_minutes "minutes."
CTRL+D
/> ./test11.sh
The elapsed minutes of init process is 577 minutes.
十二、類比簡單的top命令:
這裡用指令碼實現了一個極為簡單的top命令。為了示範方便,我們在指令碼中將很多參數都寫成硬代碼,你可以根據需要更換這些參數,或者用更為靈活的方式替換現有的實現。
/> cat > test12.sh
#!/bin/sh
#1. 將ps命令的title賦值給一個變數,這樣在每次輸出時,直接列印該變數即可。
header=`ps aux | head -n 1`
#2. 這裡是一個無限迴圈,等價於while true
#3. 每次迴圈先清屏,之後列印uptime命令的輸出。
#4. 輸出ps的title。
#5. 這裡需要用sed命令刪除ps的title行,以避免其參與sort命令的排序。
#6. sort先基於CPU%倒排,再基於owner排序,最後基於pid排序,最後再將結果輸出給head命令,僅顯示前20行的資料。
#7. 每次等待5秒後重新整理一次。
while :
do
clear
uptime
echo "$header"
ps aux | sed -e 1d | sort -k3nr -k1,1 -k2n | head -n 20
sleep 5
done
CTRL+D
/> ./test12.sh
21:55:07 up 13:42, 2 users, load average: 0.00, 0.00, 0.00
USER PID %CPU %MEM VSZ RSS TTY STAT START TIME COMMAND
root 6408 2.0 0.0 4740 932 pts/2 R+ 21:45 0:00 ps aux
root 1755 0.2 2.0 96976 21260 ? S 08:14 2:08 nautilus
68 1195 0.0 0.4 6940 4416 ? Ss 08:13 0:00 hald
postfix 1399 0.0 0.2 10312 2120 ? S 08:13 0:00 qmgr -l -t fifo -u
postfix 6021 0.0 0.2 10244 2080 ? S 21:33 0:00 pickup -l -t fifo -u
root 1 0.0 0.1 2828 1364 ? Ss 08:12 0:02 /sbin/ini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