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終端視窗操作
終端視窗中只能使用鍵盤,不能使用滑鼠
終端視窗中的命令預設操作的是目前的目錄,目前的目錄指在終端視窗中直接關聯的目錄
終端視窗中的大部分命令都是對目前的目錄進行操作的
每一個帳號都有一個自己的home目錄,在終端視窗中使用~表示當前帳號的home目錄
每次開啟終端視窗時,目前的目錄就是這個帳號的home目錄 2 Linux檔案系統結構
作業系統使用檔案系統來管理檔案,檔案系統中儲存了電腦裡所有需要長期儲存的資訊
檔案系統由檔案夾(目錄)和檔案構成
檔案夾是用來對檔案進行分組管理的,檔案夾可以逐層嵌套,檔案是用來儲存資訊的
每個檔案一定屬於一個檔案夾
如果目錄A包含目錄B,則目錄A叫做父目錄(上一級目錄),目錄B叫做子目錄(下一級目錄)
Linux的檔案系統是從一個源頭髮展出來的,這個源頭叫做根目錄 3 絕對路徑與相對路徑
路徑用來描述檔案或檔案夾的位置
路徑的寫法分為兩種:絕對路徑、相對路徑
絕對路徑是從根目錄開始直到檔案或檔案夾為止的描述方式,
相對路徑是從檔案系統的某一個目錄開始直到目的檔案或檔案夾為止的描述方式
在終端視窗中使用/表示根目錄
相對路徑的三個基本內容:
. 代表目前的目錄
.. 代表父目錄
<目錄名稱> 代表這個名字的目錄 4 常用操作命令
pwd:查看目前的目錄的絕對路徑
cd:可以修改目前的目錄的位置,使用方法為: cd <路徑>
cd ~和cd 返回家目錄 cd - 回到先前所在的目錄
clear:清屏
whoami:可以知道當前使用的帳號
Tab鍵具有補全路徑與命令的功能
ls命令可以查看目前的目錄下的內容,使用方法為: ls <路徑>
-a 查看目錄下的所有檔案
-l 查看每個檔案或檔案夾的詳細資料(ll)
-al 查看所有檔案的詳細資料
注意:用ls查詢是有顏色的,黑色表示檔案,藍色表示目錄,紅色表示壓縮檔,淺藍色表示軟連結檔案,黃色表示裝置檔案,綠色表示可執行檔
上下方向鍵可以調出以前使用過的所有命令
mkdir命令可以建立新目錄,使用方法為: mkdir <路徑>
路徑必須對應一個還不存在的目錄,而這個目錄的父目錄又必須存在
mkdir -p abc/def/xyz -p選項可以把一個路徑中的多個目錄同時建立出來
mkdir abc def xyz 同時建立多個互相無關的目錄
rmdir:可以刪除一個已經存在的空目錄,使用方法為:rmdir <路徑>
rm命令可以用來刪除檔案,使用方法為: rm <路徑>
rm -rf abc rm -rf選項可以刪除一個非空目錄,rm -r 選項也可以
touch:可以建立新檔案,也可以把已經存在的檔案的最後修改時間設定成執行touch命令的時間
cat -n filename:帶行號顯示檔案內容
cp:可以拷貝一個檔案,使用方法為: cp <路徑1> <路徑2>
路徑1對應一個已經存在的檔案,路徑2對應一個還不存在的檔案
-r 參數用於複製目錄
在Linux中拷貝一個目錄,又要儲存來源目錄中的一些連結關係,可以用cp -a或者cp -rd
mv:可以剪下檔案,使用方法為: mv <路徑1> <路徑2>
兩個路徑的使用和上一個命令一樣,還可以移動多個檔案或目錄到一個目錄中去,還可以變更檔名 mv adc def 就把目錄名abc改為了def
tar:可以對一組檔案和檔案夾進行壓縮和解壓縮
tar zcvf 壓縮檔名.tar.gz 要被壓縮的檔案或目錄名稱
壓縮檔必須以.tar.gz或者.tgz作為副檔名
tar命令解壓縮檔案的命令為: tar zxvf 壓縮檔名.tar.gz -C 欲解壓縮的目錄*/
還有.bz2格式的壓縮,這個要用-j參數來壓縮和解壓,而不是-z參數。 5 vi的使用
vi是Linux系統下的文字編輯工具
三種不同的工作模式:
正常模式下使用者在鍵盤上輸入的內容被當成功能表命令看待。每次啟動vi後都處於正常模式
插入模式下使用者在鍵盤上輸入的內容直接出現在文檔中
命令模式下使用者可以輸入多種複雜的命令
正常模式可以和另外兩個模式互相轉換,插入模式和命令模式之間不可以互相轉換
vi的啟動方式有兩種:
1、直接使用vi命令啟動
2、使用vi命令的同時還提供一個檔案路徑
vi的退出方法:
1、在命令模式下使用q或q!退出
2、在命令模式下使用wq或者x命令
正常模式下使用shift+:鍵可以進入命令模式
命令模式下使用esc鍵可以進入正常模式
正常模式下使用i,I,a,A,o,可以進入插入模式,在插入模式下使用esc鍵可以進入正常模式
nyy命令可以在正常模式下把連續n行拷貝到剪貼簿上
ndd命令可以在正常模式下把連續n行剪下到剪貼簿上
np命令可以把剪貼簿上的內容在游標所在行下面粘貼n次
在命令模式下使用w命令儲存檔案內容,w命令後可以使用檔案路徑指定要儲存的檔案位置
在命令模式下使用命令set nu可以顯示行號 :set nonu取消顯示行號
~/.vimrc檔案中可以儲存set命令。每次vi啟動後都會執行這個檔案中的所有set命令
vimtutor,有的Linux系統中有這個關於vi的使用手冊。
vi查看文檔的操作:
在一行內,移動游標到行首0(數字,非字母),移動到行尾$
下翻屏:ctrl + f
上翻屏:ctrl + b
vi -o2 file1 file2,可使用vi呈上下開啟這兩個檔案當o為大寫時,可左右開啟這兩個檔案。
:sp filename 上下
:vsp filename 左右
:。command 執行完shell命令command後回到vi
rc 用c替換游標所指向的當前字元
x 刪除游標所指向的的當前字元,nx連續刪除n個字元,要刪除全部字元,可將游標先定位到首行,然後dG。
在正常模式下,當我們在看程式時,當滑鼠停留在某個函數上,敲“shift+k”相當於man命令來查詢這個函數,還有2K,3K,用法同man。
:n1,n2 co n3 把n1行到n2行之間的內容拷貝到n3行下
:n1,n2 m v3 把n1行到n2行之間的內容移動到n3行下
:n1,n2 d 刪除n1行到n2行間的內容
:%s/tns/chin/g[c],這條命令的意思是把tns替換為chin,全域替換。最後的c選項可以讓你確定是不是替換,輸入y就替換,這可以用在要替換一個欄位,但不確定有沒有別的用到它時,來一一確認替換。
截取vi中某一塊內容:在命令模式下輸入:36,51 w 檔案名稱,就可以把36行到51行的內容存到某檔案名稱的檔案中
要把某一檔案加到當前檔案時,操作為:r 檔案名稱
windows中有一個類似vi的文本編輯工具叫gvim 6 檔案的操作屬性
Linux系統中檔案的操作屬性由9個字母表示
這9個字母分成三組,每組針對特定的使用者群
每組內部的三個字母表示讀,修改和執行這三個操作行為(讀用字母r表示,修改用字母w表示,執行用字母x表示)
每一組可以用一個0到7之間的數字表示(r轉換成4,w轉換成2,x轉換成1,-轉換成0,這是由三個二進位位來的,100就是讀,010就是寫,001就是可執行,它們可做位或運算)
chmod命令可以修改一個檔案的操作屬性,使用方法為: chmod <屬性數字> <檔案路徑>
指令檔中包含大量的命令,可以被當作程式執行
指令檔–用./執行 7 永久連結和軟串連
ln命令可以用來建立連結檔案,使用方法為: ln <路徑1> <路徑2>(路徑1為源檔案,路徑2為連結檔案)
這樣建立的連結檔案叫永久連結,使用-s選項可以建立軟連結檔案
永久連結不能對目錄建立連結,而軟串連對目錄和檔案都可以建立連結。
在Unix的檔案系統中,儲存在磁碟分割中的目錄或檔案都有一個索引節點號(inode),使用該節點號即可找到檔案,永久連結只是增加了inode值,軟連結則是產生一個特殊的檔案,有自己的inode,檔案中儲存著源檔案的路徑。
永久連結是別名,軟連結是捷徑。使用ls命令查看時,第二列即為inode數,另外只有軟串連才在最前面有”l”標識,“d”標識是目錄。
(題外話:檔案名稱和檔案內容是不同的部分) 8 進程相關簡單操作
程式指的是可執行檔
程式運行時會產生一個進程
Linux系統為每一個進程分配一個ID,系統就通過ID來區分不同的進程
ps:可以查看進程,使用-aux選項可以查看系統中所有進程
kill:可以殺死一個進程 使用方法為:kill 進程ID,使用-9選項可以強制殺死
ctrl+c可以結束一個進程 9 萬用字元
在命令中編寫路徑時可以使用萬用字元,包含萬用字元的路徑可以代表多個其他路徑
。可以用來代表任何一個其他字母
*可以代表任意多個字母
[]可以用來代表某個範圍內的任何字母
rmdir day1[2-5] 可以刪除day12 day13 day14 day15
rmdir * 刪除所有目錄 10 輸入輸出重新導向
輸出重新導向可以把某個命令的執行結果寫入到檔案中
“>”是一個輸出重新導向符號,它會把檔案中原有內容刪除
”>>“也是一個輸出重新導向符號,會在檔案原有內容後面追加新內容
輸入重新導向可以讓命令從檔案中讀取需要的資訊
command >& file 將命令的標準輸出和標準錯誤一起重新導向到一個檔案中。
”<“是一個輸入重新導向符號 11 管道
管道可以把多個命令串連起來,把前一個命令的執行結果當成後一個命令的初始資料
管道使用|符號表示,例如
ls |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