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討論】動嘴不如動手
鄭昀 20070707
……超前,但不希望成為先烈……
大熊留言說“個人化在國內應用需求還不大,特別在資訊領域,因為中文互連網高品質的內容並不多。”
我並非不知道這是一件有點超前的事情。
我向龍如俊兄弟提問說“國外新聞彙總如火如荼,你覺得國內對於微內容彙總以及資訊過濾器的需求是否還停留在高端人群的口頭上而不是實際需求呢?”
他的回答很肯定“對。所以鄭兄你們要規劃好。”
所以我初期就不能走福士路線,而就是要針對geek的閱讀習慣。深入下去把這一兩個最被geek看好的領域做好,品質做高。
……動手同時動腦……
袁嶽昨日講述道“馬鈴薯網的王微在參加我的節目時講過,他的一個朋友18年前就給他講過要創業的故事,今天還繼續講著但從沒試過。而他想到要做播客的事,沒怎麼說就做了,而今居然就有了點模樣。”其實剛開始那時候播客也是在國外剛剛興起,中國到底有多少需求呢,頻寬是否足夠呢,有多少人願意費盡周折主動上傳自拍video呢?
“而動手者不一樣,即使笨嘴拙舌的行動者也可以成就很多的事,即使他們思慮不全,他們也可在行動中用試錯法,如同在打靶中調準目標那樣進行修正,而在最後有所進步。我們在企業家或者學問不高的人中看到太多這樣的例子。古語中“笨鳥先飛”也是這樣一個行動故事,這個故事沒有說“笨鳥先想”。”
我們從去年8月份下決心做這件事情開始,執行的過程,也是學習的過程,畢竟以前我都是做副手,這次是第一次領著一群人操盤,所以不可避免地一再調整操作思路,雖然有時犯了通病,為了迎合VC的口味而設計過於宏大、以我們人力物力不可能完成的IDEA,但還好我們的技術在不斷地積累,對新媒體或者微內容彙總的理解也更深入了。
麥田披露了他過去的8個月中所走過的曲折道路,而我們也是走了不少的彎路:
“第一套方案(2006.8~2006.11):基於主題聚類的主題互動社區”
"第二套方案(2006.11~2006.12):由於主題聚類受到聚類演算法和爬蟲抓取到的資訊源的限制,所以轉而想依賴於獨門秘技熱點自動探索演算法,做到techmeme模式,不過由於當時的熱點計算效果不是太好,所以沒有實施到底"
"第三套方案(2006.12~2007.2):為了迎合VC的口味,拿出了一個更大的概念:主題互動交友社區,把能囊括的概念都囊括進來了,熱點自動探索+主題自動彙總+個人空間+網摘收藏+SNS。但由於能力有限,無從下嘴。"
"第四套方案(2007.6開始),還是把我們擅長的做好,第一階段的第一回合達到了Topic Engine+Connections Engine+熱點自動探索,堅定地走微內容彙總之路,稍後加入國人常用的互動元素;然後第二階段加入個人化計算;第三階段才是運營社區"
不過我的差距是,不能及時轉變思路,雖然能夠找到問題,但沒有想好過渡時期的方案。
希望這第四套方案能夠象麥田說的
"現在的螞蟻網像一輛正在總裝車間的汽車,車架上了一些,外殼上了一些,但車架和外殼都沒做完善;更重要的是,發動機還沒裝呢。一旦螞蟻網裝上"發動機",ok ,這輛車就會跑起來"
一樣先給玩聚網裝上微內容彙總的發動機,然後再設計帥氣的外形,刷上漆,推廣自己的品牌。
也希望我們在這個學習創業的過程中,能夠既動手也動腦,象袁嶽說的“當然如果動手者還擅長動腦,或者動腦者還擅長動手動腳則可蒙受上帝特別的祝福,但在這裡最不可缺少的是行動,一切知識的真正創新和進步與行動而不只是思想本身密切相關。”
其實,我也是2005年就想做這件事了,但那時候因為移動資料領域的經驗蠻多的而就是沒做過互連網業務,所以瞻前顧後,呆在神州泰嶽做了一年飛信。那麼現在既然已經下決心動手開始做了,那就要知道“動手需要主意、勇氣與行動本身,與思想相比,動手有更高的成本,也因為實際的行動要牽涉影響周圍的環境,而需要與此相應的社會調適能力,動手因會引起一系列與此相應的後果而需要去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