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Vamei 出處:http://www.cnblogs.com/vamei 歡迎轉載,也請保留這段聲明。謝謝!
秉承著一切皆對象的理念,我們再次回頭來看函數(function)這一結構。函數實際上也是一個對象。既然是一個對象,它也具有屬性(可以使用dir()查詢)。作為對象,它還可以賦值給其它變數名,或者作為參數傳遞給其它函數使用。
1. lambda
在展開之前,我們先提一下lambda。lambda是一種簡便的,在同一行中定義函數的方法,其功能可以完全由def定義實現。lambda例子如下:
func = lambda x,y: x + y
print func(3,4)
lambda以及之後的內容實際上產生一個函數對象(也就是函數)。該函數參數為x,y,傳回值為x+y。該函數對象賦值給函數名func。func的調用與正常函數無異。
以上定義完全可以寫成以下形式:
def func(x, y): return x + y
2. 函數可以作為參數傳遞
函數可以作為一個對象進行參數傳遞。函數名(比如func)即指向該對象,不需要括弧。比如說:
def test(f, a, b): print 'test' print f(a, b)test(func, 3, 5)
我們可以看到,test函數的第一個參數f就是一個函數對象。我們將func傳遞給f,那麼test中的f()所做的實際上就是func()所實現的功能。
這樣,我們就大大提高了程式的靈活性。假設我們有另一個函數取代func,就可以使用相同的test函數了。如下:
test((lambda x,y: x**2 + y), 6, 9)
思考這句程式的含義。
3. map函數
map()是Python的內建函數,它的第一個參數是一個函數對象。
re = map((lambda x: x+3),[1,3,5,6])
這裡,map()有兩個參數,一個是lambda所定義的函數對象,一個是包含有多個元素的表。map()的功能是將函數對象依次作用於表的每一個元素,每次作用的結果儲存於返回的表re中。map通過讀入的函數(這裡是lambda函數)來操作資料(這裡“資料”是表中的每一個元素,“操作”是對每個資料加3)。
(注意,在Python 3.X中,map()將每次作用結果yield出來,形成一個迴圈對象。可以利用list()函數,將該迴圈對象轉換成表)
如果作為參數的函數對象有多個參數,可如下例:
re = map((lambda x,y: x+y),[1,2,3],[6,7,9])
map()將每次從兩個表中分別取出一個元素,帶入lambda所定義的函數。
(本小節所使用的lambda也完全可以是def定義的更複雜的函數)
4. filter函數
filter函數與map函數類似,也是將作為參數的函數對象作用於表的各個元素。如果函數對象返回的是True,則該次的元素被儲存於返回的表中。filter通過讀入的函數來篩選資料。(同樣,在Python 3.X中,filter返回的不是表,而是迴圈對象。)
filter函數的使用如下例:
def func(a): if a > 100: return True else: return Falseprint filter(func,[10,56,101,500])
5. reduce函數
reduce函數的第一個參數也是函數,但有一個要求,就是這個函數自身能接收兩個參數。reduce可以累進地將函數作用於各個參數。如下例:
print reduce((lambda x,y: x+y),[1,2,5,7,9])
reduce的第一個參數是lambda函數,它接收兩個參數x,y, 返回x+y。
reduce將表中的前兩個元素(1和2)傳遞給lambda函數,得到3。該傳回值(3)將作為lambda函數的第一個參數,而表中的下一個元素(5)作為lambda函數的第二個參數,進行下一次的對lambda函數的調用,得到8。依次調用lambda函數,每次lambda函數的第一個參數是上一次運算結果,而第二個參數為表中的下一個元素,直到表中沒有剩餘元素。
上面例子,相當於(((1+2)+5)+7)+9
(根據mmufhy的提醒: reduce()函數在3.0裡面不能直接用的,它被定義在了functools包裡面,需要引入包,見評論區)
總結:
函數是一個對象
用lambda定義函數
map()
filter()
redu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