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React 起源於Facebook內部項目,是一個用來構建使用者介面的javascript庫,相當於MVC架構中的V層架構,與市面上其他架構不同的是,React 把每一個組件當成了一個狀態機器,組件內部通過state來維護組件狀態的變化,當組件的狀態發生變化時,React通過虛擬DOM技術來增量並且高效的更新真實DOM。本文將對React的這些特點進行簡單的介紹。
一個簡單的React組件 —— HelloReact
考慮到有的同學還不曾瞭解過React,我們先來寫一個簡單的React組件,讓大家一睹為快!
// 建立一個HelloReact組件var HelloReact = React.createClass({ render:function(){ return ( <div> Hello React! </div> ) }});// 使用HelloReact組件ReactDOM.render( <HelloReact />, document.querySelector(‘body‘))
這樣就定義了一個React組件,當然要運行這段代碼是有條件的,需要引入React庫,還需要引入JSX文法轉換庫,這裡不多說了,這些基礎的東西還需要各位親自實踐才好!
React 核心技術 —— 虛擬DOM(Virtual DOM)
在前端開發的過程中,我們經常會做的一件事就是將變化的資料即時更新到UI上,這時就需要對DOM進行更新和重新渲染,而頻繁的DOM操作通常是效能瓶頸產生的原因之一,有時候我們會遇到這樣一種尷尬的情況:比如有一個列表資料,當使用者執行重新整理操作時,Ajax會重新從後台請求資料,即使新請求的資料和上次完全相同,DOM也會被全部更新一遍並進行重新渲染,這樣就產生了不必要的效能開銷。
React為此引入了虛擬DOM(Virtual DOM)機制:對於每一個組件,React會在記憶體中構建一個相對應的DOM樹,基於React開發時所有的DOM構造都是通過虛擬DOM進行,每當組件的狀態發生變化時,React都會重新構建整個DOM資料,然後將當前的整個DOM樹和上一次的DOM樹進行對比,得出DOM結構變化的部分(Patchs),然後將這些Patchs 再更新到真實DOM中。整個過程都是在記憶體中進行,因此是非常高效的。借用一張圖可以清晰的表示虛擬DOM的工作機制:
React 的生命週期
React 把每個組件都當作一個狀態機器來維護和管理,因此每個組件都擁有一套完整的生命週期,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過程:初始化、更新和銷毀。生命週期的每一個過程都明確的反映了組件的狀態變化。對於開發來說就能很容易的把握組件的每個狀態,不同的狀態時期做對應的事情,互不干擾。以下是和組件生命週期相關的幾個方法:
getDefaultProps —— 組件建立時
getInitialState —— 組件執行個體化狀態
componentWillMount —— 組件掛載前
componentDidMount —— 組件掛載後
componentWillReceiveProps —— 組件屬性被改變時
shouldComponentUpdate —— 組件是否更新
componentWillUpdate —— 組件更新前
componentDidUpdate —— 組件更新後
componentWillUnmount —— 組件銷毀前
初始化
對於外部系統來說,組件是一個獨立存在的封閉系統,內部的邏輯被隱藏,只對外暴露傳遞資料的介面,而React為我們提供了兩種方式來向組件傳遞資料,即 props 和 state。
props 是在調用ReactDOM.render() 時通過標籤屬性xxx傳遞,然後通過 this.props.xxx 來擷取,getDefaultProps允許你為組件設定一個預設的props值,在沒有傳遞props的情況下顯示預設值。
// 建立HelloReact組件var HelloReact = React.createClass({ /** * 當設定props的預設值 當沒有傳遞時顯示預設值 * @return {} */ getDefaultProps:function(){ return { data:"暫無資料" } }, render:function(){ return ( <div> //顯示data,當props發生變化時會自動更新 {this.props.data} </div> ) }});//傳遞props屬性dataReactDOM.render( <HelloReact data={"Hello React!"} />, document.querySelector(‘body‘))
和 props 不同的是,state不能通過外部傳遞,因此在使用state之前,需要在getInitialState中為state設定一個預設值,然後才能通過this.state.xxx來訪問,當組件被掛載完成時,觸發componentDidMount方法,我們可以在這裡通過Ajax請求伺服器資料,然後再通過setState()把state的值設定為真實資料。
// 建立HelloReact組件var HelloReact = React.createClass({ /** * 設定組件的初始值 * @returns {{data: Array, msg: string}} */ getInitialState:function(){ return { data:"資料載入中..." //初始值為[] } }, /** * 掛載後首次載入資料 */ componentDidMount:function(){ this.requestData();//請求資料 }, /** * 請求後台資料 */ requestData:function(){ $.ajax({ url:‘xxxx.ashx‘, data:{}, success:function(data){ this.setState({ data:data //通過setState()補救伺服器資料 }) } }.bind(this)) }, render:function(){ return ( <div> {this.state.data} </div> ) }});ReactDOM.render( <HelloReact />, document.querySelector(‘body‘))
更新
props屬性是唯讀,如果想要改變props的值,只能通過重新調用render()來傳遞新的props,但要注意的是,重新執行render()組件不會被重新掛載,而是通過虛擬DOM技術進行累加式更新和渲染,這時還會觸發componentWillReceiveProps方法,並將新的props作為參數傳遞,你可以在這裡對新的props進行處理。
相比props,state天生就是用來反映組件狀態的,因此它的值是可以被改變的,當state的值被改變時,通過setState就可以改變state的值,React同樣也是採用虛擬DOM技術來計算需要被更新的部分,而不是牽一髮動全身的更新和渲染。
當props和state的狀態發生變化後,組件在即將更新之前還會觸發一個叫shouldConponentUpdate的方法,如果shouldConponentUpdate返回的是true,不管props和state的值和上一次相比有沒有變化,React都會老老實實的進行對比。此時,如果你確定以及肯定兩次資料沒有變化,那就讓shouldConponentUpdate返回false,React就不會進行diff了,更不會重新渲染了。瞬間省去了diff的時間,是不是很機智的說。
銷毀
當組件從DOM中被移除時,React會銷毀之。在銷毀之前,細心的React還觸發componentWillUnmount來通知你,看你最後有沒有什麼話想對這個即將逝去的組件說,當然你沒什麼事就不用了。
什麼時候用props,什麼時候用state
我們已經知道可以通過props和state兩種方式向組件傳遞資料,props是唯讀不能被改變,而state是用來反映一個組件的狀態,是可以改變的。因此,當組件所需要的資料在調用時是已經確定的,不頻繁發生變化的,就可以使用props來傳遞,相反,當組件所需要的資料在調用時不能確定,需要等待非同步回調時才能確定,比如ajax請求資料,input的onchange事件,這時就需要使用state來記錄和改變這些值得變化。
React 給前端帶來的反思
以上便是對React的一個簡單認識,React到底有多好? 我們需要反思,在WebApp橫行霸道的時代,各路優秀的JS庫百花齊放,旨在解決移動端的效能問題和開發效率。對於一個前端開發人員來說,既要跟上時代的步伐,也不能被這些新事物迷失了方向,每當一個新的事物被推出來之前,一定有一個強大的力量在背後做足了品牌封裝。因此,對於我們來說既不能盲目崇拜,也不能消極對待,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在取與舍之間找到一個平衡,來開闊自己的眼界,因為React僅僅只是你的界限。
React 僅僅只是你的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