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機房重構】——建立資料庫三部曲,機房三部曲
進行過了基礎三層思想的熏陶,馬上就進入了個人機房重構的階段,感覺自己這隻菜鳥中的菜鳥,任重而道遠。要想建造高樓大廈,必須有水泥、磚瓦。資料庫是管理資料資源的容器,下面是我自己建表的過程,如果有不妥的地方,還請大家指正!
一、“三範式”瞭然於胸
好處:關聯式資料庫的規範,為了減少資料冗餘。滿足三範式,說明資料庫比較健全,資料冗餘少,後期維護方便。
詳細內容:
第一範式(1NF):資料庫表中的欄位都是單一屬性,不可再分,確保了每列的原子性。
例如:住址 就要拆成 省份 城市,直到不能拆了為止。
第二範式(2NF):第一範式的升級版~目標是確保表中的每列都和主鍵相關。
例如:比如要設計一個學生考試成績表(表1),聯合主鍵是學號和課程。學號作為主鍵,學分僅僅跟課程相關。這樣就違背了第二範式的設計原則。
所以,遇到這樣的情況,我們就應該把這個表進行拆分,把學生資訊分離到一個表(表2.0),課程資訊分離到另一個表(2.2).
如果不拆分,會出現什麼問題?
資料冗餘:如果1個同學選修n門課程,那麼學生資訊就會被重複n-1次(表3的1區是資料冗餘的地方),n個同學選修1門課程,課程和學分也會被重複n-1次。
更新異常:如果需要更新一門課程的學分,表中所有的學分都要更新,否則會出現同課不同學分的情況。
如果增加課程,暫時沒有學生選修,沒有主鍵:學號,就不能再資料庫中存入課程資訊。
刪除異常:如果一批學生畢業,要刪除成績記錄,課程名稱、學分都會被刪除,難不成還要等開學了,進來一批新的學生再填進去???
第三範式(3NF) :在第二範式的基礎上更進一層。確保每列都和主鍵列直接相關,而不是間接相關。
例如:一個學生資訊的表(表4),存在決定關係:學號——>姓名、年齡、性別,還存在下面的決定關係
學號——>卡號——>餘額、狀態,存著餘額、狀態對學號的傳遞依賴,是間接相關的。違反了第三範式的原則。
因此把它拆分成表5和表6就很完美啦!
當然第三範式也會出現資料冗餘、更新異常、刪除異常,詳情與第二範式的類似。
二、“E-R圖”分析利器
E-R(Enitity Relationship diagram) :提供了表示實體、聯絡、屬性的方法,用來描述宏觀世界的概念性模型。
這是我畫的E-R圖。畫圖的過程是理清思路的過程。當初對充值、退卡等表只是會用,知道確定一個表裡面有卡號、操作者的ID等資訊。當時還覺得ID挺多餘的,不過現在發現它和卡號組成了聯合主鍵,起的作用還不小~
三、”SQL建表“落到實處 個人感覺,這個地方的建表,建表語句並沒有什麼難的地方,重點要注意以下幾點:
1.命名為什麼要規範?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命名是專業素質的一種體現,同時規範的命名也便於我們後期的修改、維護。
2.資料類型是char 還是 varchar?char是定長的,當輸入的字元小於指定的數目,char(8),輸入的字元小於8,它會在後面補空值。如果大於8,會截取超出的字元。varchar是長度為n個位元組的可變長度且非Unicode的字元資料。n是介於1-8000之間的數值。相對節省儲存空間。因為char固定長度,所以在處理速度上要比varchar快很多,但是相對比較費儲存空間,所以對儲存不大,但在速度上有要求的可以使用char類型,反之可以用varchar.
其他欄位的資料類型也要選擇合適的,不能全部寫成char類型了。
3.建表完成後不允許修改欄位怎麼辦?在SQL SERVER2008中,建立的表無法修改欄位名和增加欄位名。可以選擇菜單裡面 工具——選項——Designers——資料表設計工具和資料庫設計器,去掉勾即可。
四、總結 每次到最後都要扯上一點點自己的感受,以此記錄我獻身於電腦事業的心路曆程(此處應該有掌聲O(∩_∩)O~)。建表給我最大的感觸是:1.不怕不知道,就怕不知道。三範式,E-R圖開始並沒有好好的鑽研過,只是知道它對建表有很大用處。雖不知,但是用的時候知道,就馬上能學,節省了很多走彎路的時間。2.寫東西是自己的看的,大不了噁心了別人~別人說的再好,自己照別人的操作一遍,也不如自己寫一遍部落格印象深刻。3.時間管理真是救苦救難的活菩薩啊!自從被老師逼著,認真的學了幾天時間管理,發現頭不疼了,眼不花了,幹事有重點了,每天活的都很有成就感,很快樂。還沒幾天,自我感覺就不錯了,堅持下去,小菜鳥有一天一定會成大鳥的,吼吼~
構建機房需要那些網路通訊協定
你好.ASKER. 您說的應該是機房建設標準吧.
國家標準:電子電腦機房設計規範
第一章 總則
第1.0.1條 為了使電子電腦機房設計確保電子電腦系統穩定可靠運行及保障機房工作人員有良好的工作環境,做到技術先進、經濟合理、安全適用、確保品質,制定本規範。
第1.0.2條 本規範適用於陸地上建立、改建和擴建的主機房建築面積大於或等於140平方m的電子電腦機房的設計。本規範不適用於工業控制用電腦機房和微電腦機房。
第1.0.3條 電子電腦機房設計除應執行本規範外,尚應符合現行國家有關標準規範的規定。
第二章 機房位置及裝置布置
第一節 電子電腦機房位置選擇
第2.1.1條 電子電腦機房在多層建築或高層建築物內宜設於第二、三層。
第2.1.2條 電子電腦機房位置選擇應符合下列要求:
一、水源充足、電子比較穩定可靠,交通通訊方便,自然環境清潔;
二、遠離產生粉塵、油煙、有害氣體以及生產或貯存具有腐蝕性、易燃、易爆物品的工廠、倉庫、堆場等;
三、遠離強振源和強雜訊源;
四、避開強電磁場幹擾。
第2.1.3條 當無法避開強電磁場幹擾或為保障電腦系統資訊安全,可採取有效電磁屏蔽措施。
第二節 電子電腦機房組成
第2.2.1條 電子電腦機房組成應按電腦運行特點及裝置具體要求確定,一般宜由主機房、基本工作間、第一類輔助房間、第二類輔助房間、第三類輔助房間等組成。
第2.2.2條 電子電腦機房的使用面積應根據電腦裝置的外形尺寸布置確定。在電腦裝置外形尺寸不完全掌握的情況下,電子電腦機房的使用面積應符合下列規定:
一、主機房面積可按下列方法確定:
1.當電腦系統裝置已選型時,可按下式計算:
A=K∑S (2.2.2-1)
式中A--電腦主機房使用面積(m2);
K--係數,取值為5~7;
S--電腦系統及輔助裝置的投影面積(m2)。
2.當電腦系統的裝置尚未選型時,可按下式計算:
A=KN (2.2.2-1)
式中K--單台裝置佔用面積,可取4.5~5.5(m2v/台);
N--電腦主機房內所有裝置的總台數。
二、基本工作間和第一類輔助房間面積的總和,宜等於或大於主機房面積的1.5倍。
三、上機準備室、外來使用者工作室、硬體及軟體人員辦公室等可按每人3.5m2~4m2計算。
第三節 裝置布置
第2.3.1條 電腦裝置宜採用分區布置,一般可分為主機區、存貯器區、資料輸入區、資料輸出區、通訊區和監控制調度區等。具體劃分可根據系統配置及管理而定。
第2.3.2條 需要經常監視或操作的裝置布置應便利操作。
第2.3.3條 產生塵埃及廢物的裝置應遠離對塵埃敏感的裝置,並宜集中布置在靠近機房的迴風口處。
第2.3.4條 主機房內通道與裝置間的距離應符合下列規定:
一、兩相對機櫃正面之間的距離不應小於1.5m;
二、機櫃側面(或不用面)距牆不應小於0.5m,當需要維修測試時,則距牆不應小於1.2m;
三、走道淨寬不應小於1.2m。
第三章 環境條件
第一節 溫、濕度及空氣含塵濃度
第3.1.1條 主機房、基本工作間內的溫、濕度必須滿足電腦裝置的要求。
第3.1.2條 電子電腦機房內溫、濕度應滿足下列要求:
一、開機時電子電腦機房內的溫、濕度,應符合表3.1.2-1的規定。
表3.1.2-1 開機時電子電腦機房的溫、濕度
級 別 項 目 A 級 B 級
夏 季 冬 季 全 年
溫 度 23 ±2 ℃ 20±2 18-28℃......餘下全文>>
網路機房構建方案設計
題目是依照當前的情況解答的。
1、技術選擇(什麼樣的區域網路技術)
星型千兆乙太網路。
2、網路設計規劃
星型結構,參見拓撲圖。
3、線纜的選擇,為什麼。
採用非屏蔽六類雙絞線。
a.由於空間條件,裝置位於同一個網路機房內,距離不會超過100米,不超過六類雙絞線的傳輸距離限制。
b.採用六類雙絞線可以使千兆乙太網路獲得更充分的傳速速率。
c.由於同一個網路機房內幹擾問題極小,非屏蔽線纜更節省成本並且完全滿足實際需求。
4、裝置選擇:用什麼樣的裝置、個數。
伺服器和客戶機裝置共需要交換連接埠31個,交換器級聯口需要佔用2個,如果採用兩台交換器的方案,將會佔用總連接埠共33個。
方案a:根據以上網上選型,並且從成本角度考慮,可以選擇16口非網管型全千兆交換器一台和16口非網管型全千兆交換器一台;或48口全千兆一台(事實上48口產品相對較少,市面上可選擇的型號也會少,48交換產品更貴些)。
方案b:儘管只需要根據以後的可擴充性,可管理性,以及節省未來在網路裝置的重複投資角度上考慮。可以選擇24口可網管全千兆交換器兩台,或48口可網管全千兆交換器一台。
5、6、7題參見附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