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Redis的介紹 Redis 開源的記憶體資料庫,以Key-Value方式儲存資料; Redis的特點: 1)、Redis的資料完全儲存在記憶體中,使用磁碟僅僅是為了持久化資料,解決重啟伺服器而導致資料丟失的問題; 2)、相比其他Key-Value資料庫,Redis有比較豐富的資料類型; 3)、Redis可以將資料複製到任意數量的從伺服器上。
2、Redis的優勢 1)、執行非常快速:每秒能執行大約11萬集合,約81000多條記錄; 2)、豐富的資料類型:Redis支援大多資料開發人員熟悉的資料類型:字串、列表、集合、有序集合、散列資料類型; 3)、原子性操作:所有的Redis操作都是原子性的; 4)、多功能工具 + 生產力:
3、Redis安裝 Redis採用源碼編譯的形式安裝。 在Ubuntu14.04環境下,安裝Redis。 Redis版本: redis-3.0.7.tar.gz
1)、解壓redis-3.0.7.tar.gz:
tar -xzvf redis-3.0.7.tar.gz
2)、安裝相關環境(g++,make),如果伺服器已經安裝了,則這一步可以跳過: 如果未安裝g++,則需要先安裝:
sudo apt-get install g++
如果未安裝make,則需要先安裝:
sudo apt-get install make
3)、切換到redis-3.0.7目錄,編譯器,安裝程式(前提是,伺服器上要安裝了make):
make
【如果遇到錯誤】 make[1]: Entering directory `/home/cb/environment/redis-3.0.7/src' CC adlist.o ..... 則執行下面的命令來編譯:
make MALLOC=libc
編譯成功的效果圖:
4)、進入src目錄,相關檔案的解釋:
5)、建立Redis運行目錄:mkdir /home/cb/ToolSoftware/redis;
6)、把檔案:redis-cli、redis-server拷貝到Redis運行目錄中;
cp redis-cli redis-server /home/cb/ToolSoftware/redis
7)、切換到redis-3.0.7目錄,把redis.conf也拷貝到Redis運行目錄中;
cp redis.conf /home/cb/ToolSoftware/redis
8)、前端啟動Redis服務成功的效果(Ctrl+c則就會關閉服務): ./redis-server
成功啟動服務後,系統會運行一個進程:
ctrl+c後,redis-server服務也隨著關閉了。
9)、後端啟動Redis服務: 修改設定檔redis.config: 將 daemonize no ——> daemonize yes #預設服務為前端啟動,設定為yes,服務在後端啟動; 後端啟動Redis服務命令:
./redis-server redis.conf #要把設定檔傳入;
後端成功啟動Redis服務後,系統會啟動一個redis-server服務進程。
10)、進入Redis命令終端:
./redis-c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