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aS是Software-as-a-service(軟體即服務)的簡稱,是隨著互連網技術的發展和應用軟體的成熟,而在21世紀開始興起的一種完全創新的軟體應用模式。它與“on-demand software”(按需軟體),the application service provider(ASP,應用服務提供者),hosted software(託管軟體)所具有相似的含義。
它是一種通過Internet提供軟體的模式,廠商將應用軟體統一部署在自己的伺服器上,客戶可以根據自己實際需求,通過互連網向廠商定購所需的應用軟體服務,按定購的服務多少和時間長短向廠商支付費用,並通過互連網獲得廠商提供的服務。使用者不用再購買軟體,而改用向供應商租用基於Web的軟體,來管理企業經營活動,且無需對軟體進行維護,服務提供者會全權管理和維護軟體,軟體廠商在向客戶提供互連網應用的同時,也提供軟體的離線操作和本機資料儲存,讓使用者隨時隨地都可以使用其定購的軟體和服務。SAAS是小企業採用先進技術的最好途徑,它消除了企業購買、構建和維護基礎設施和應用程式的需要。
我們可以將SAAS的應用成熟度等級分為以下層級:
第一級: 特定的/定製的
成熟度等級的第一級類似於 20 世紀 90 年代傳統的應用服務供應商 (ASP) 提供軟體的模式。在這種情況下,不同的客戶擁有各自主機應用的定製版本,在主機伺服器上運行自己的應用執行個體。從架構上說,這種成熟層級的軟體與傳統銷售的企業系列軟體很相似,即公司中的不同客戶串連到伺服器上啟動並執行相同執行個體,但該執行個體完全獨立於主機上其他客戶啟動並執行其他執行個體或進程。
一般說來,傳統的用戶端—伺服器應用無需太多開發工作,也不必從頭重新設計整個系統,就能轉變為第一級成熟度等級的 SaaS 模型。儘管這一層級的成熟性難以提供全面成熟型 SaaS 解決方案的很多優勢,但仍能協助供應商整合伺服器硬體和管理,從而降低成本。
第二級:可配置性
對於第二級成熟度等級而言,供應商為不同的客戶(或使用者)分別提供應用執行個體主機服務。就第一級成熟度等級而言,每個執行個體都是對使用者分別定製的,而在第二級成熟度等級上,所有執行個體都使用相同的代碼實施,供應商提供詳細的配置選擇,讓客戶能改變應用的外觀和行為,從而滿足客戶的需求。儘管不同執行個體在代碼層面上彼此相同,但彼此之間仍完全隔離。
供應商所有客戶都使用相同的程式碼程式庫,這大幅降低了 SaaS 應用的服務需求,因為程式碼程式庫的任何更改都能立刻方便地作用於供應商的所有客戶,從而無需逐一更新或最佳化每個定製執行個體了。但是,在應用最初針對獨立定製而不是配置中繼資料進行設計的情況下,將傳統的應用轉變為第二級成熟度等級的 SaaS 應用時,比起第一級成熟度等級的轉型而言,將需要多得多的架構重新設計工作。
與第一級成熟度等級類似,第二級成熟度等級也要求供應商提供足夠的硬體和儲存資源,以支援大量應用執行個體同時運行。
第三級:可配置性與多使用者效率
對於第三級成熟度等級,供應商藉助單個執行個體來滿足不同客戶的需求,並採用可配置的中繼資料為不同的使用者提供獨特的使用者使用體驗和特性集。授權與安全性策略可確保不同客戶的資料彼此區分開來。從終端使用者的角度來看,不會察覺到應用是與多個使用者共用的。
這使我們就不再需要為不同客戶的不同執行個體提供大量伺服器空間,因此使用計算資源的效率將大大超過第二級成熟度等級,從而直接降低了成本。但是,這時的一大弱點在於,應用的可擴充性有限。如果不用分區來管理資料庫效能的話,我們只能通過採用更強大處理器來擴充應用(向上擴充),但是這樣做只能使投入回報逐漸降低,最終導致功能的提高難以適應低成本的要求。
第四級:可擴充性、可配置性與多使用者效率
第四級成熟度等級也是最進階成熟度等級,這時供應商在Server Load Balancer的伺服器群上為不同客戶提供主機服務,運行相同的執行個體,不同客戶的資料彼此分開,可配置的中繼資料可以提供獨特的使用者體驗與特性集。SaaS 系統具備可擴充性,可輕鬆適應大規模客戶的需要,可在無需對應用進行額外架構設計的情況下根據需求靈活地增減後端伺服器的數量,不管有多少使用者,都能像針對單個使用者一樣方便地實施應用修改。
<轉自>http://sduzy.blog.sohu.com/560163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