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style blog http java color 使用
摩爾定理給所有的電腦消費者帶來一個希望,如果我今天嫌電腦太貴買不起,那麼我等十八個月就可以用一半的價錢來買。要真是這樣簡單的話,電腦的銷售量就上不去了。需要買電腦的人會多等幾個月,已經有電腦的人也沒有動力更新電腦。其它的 IT 產品也是如此。
事實上,在過去的二十年裡,世界上的個人微機銷量在持續增長。2004 年,英特爾公司估計,五年內,即到 2009 年,世界上 PC(包括個人機和小型伺服器)的銷量會增長 60%,遠遠高於經濟的增長。那麼,是什麼動力促使人們不斷地更新自己的硬體呢?IT 界把它總結成安迪-比爾定理,即比爾要拿走安迪所給的(What Andy gives, Bill takes away)。
安迪是原英特爾公司 CEO 安迪·格魯夫(Andy Grove),比爾就是微軟的創始人比爾·蓋茨。在過去的二十年裡,英特爾處理器的速度每十八個月翻一番,電腦記憶體和硬碟的容量以更快的速度在增長。但是,微軟的作業系統等應用軟體越來越慢,也越做越大。所以,現在的電腦雖然比十年前快了一百倍,運行軟體感覺上還是和以前差不多。而且,過去整個視窗作業系統不過十幾兆大小,現在要幾千兆,應用軟體也是如此。雖然新的軟體功能比以前的版本強了一些,但是,增加的功能絕對不是和它的大小成比例的。因此,一台十年前的電腦能裝多少應用程式,現在的也不過裝這麼多,雖然硬碟的容量增加了一千倍。更糟糕的是,使用者發現,如果不更新電腦,現在很多新的軟體就用不了,連上網也是個問題。而十年前買得起的車卻照樣可以跑。
這種現象,乍一看來是微軟在和大家做對。實際上,蓋茨本人和其它廠商也不想把作業系統和應用程式搞得這麼大。據瞭解,蓋茨本人多次說,他過去搞得 BASIC 只有幾十 K,你們(微軟工程師們)搞一個.NET 就要幾百兆,其中一定可以最佳化。當然,我們知道微軟現在的.NET 比二十年前的 BASIC 功能要強的多,但是否強了一萬倍,恐怕沒有人這麼認為。這說明,現在軟體開發人員不再像二十年前那樣精打細算了。我們知道,當年的 BASIC 解譯器是用組合語言寫成的,精鍊得不能再精鍊了,否則在早期的 IBM-PC 上根本運行不了。但是,要求軟體工程師使用組合語言編程,工作效率是極低的,而且寫出的程式可讀性很差,不符合軟體工程的要求。今天,由於有了足夠的硬體資源,軟體工程師做事情更講究自己的工作效率,程式的正常化和可讀性等等。另外,由於人工成本的提高,為了節省軟體工程師寫程式和調程式的時間,編程的語言越來越好用,同時效率卻越來越低。比如,今天的 Java 就比 C++ 效率低得多,C++ 又比二十年前的 C 效率低。因此,即使是同樣功能的軟體,今天的比昨天的佔用硬體資源多是一件在所難免的事。
雖然使用者很是煩惱新的軟體把硬體提升所帶來的好處幾乎全部用光,但是在 IT 領域,各個硬體廠商恰恰是靠軟體開發商用光自己提供的硬體資源得以生存。舉個例子,到去年上半年為止,因為微軟新的作業系統 Vista 遲遲不能面市,從英特爾到惠普、戴爾等整機廠商,再到 Marvell 和 Seagate 等外設廠商,全部銷售都受到很大的影響,因為使用者沒有更新電腦的需求。這些公司的股票不同程度地下跌了 20% 到 40%。去年底,微軟千呼萬喚始出來的 Vista 終於上市了,當然微軟自己的業績和股票馬上得到提升,蕭條了一年多的英特爾也在今年初扭轉的頹勢,當然惠普和戴爾也同時得到增長。今年,這三家公司的股票都有大幅度上漲。接下來不出意外的話,該輪到硬碟、記憶體和其它電腦晶片的廠商開始複蘇了。Vista 相比前一個版本 XP,也許多提供了 20% 的功能,但是它的記憶體使用量幾乎要翻兩番,CPU 使用要翻一番,這樣,除非是新機器,否則無法運行 Vista。當然,使用者可以選擇使用原來的作業系統 XP,但是很快的,微軟和其它軟體開發商會逐漸減少對 XP 系統的支援,這樣就逼著使用者更新機器。
我們可以看出,個人電腦工業整個的生態鏈是這樣的:以微軟為首的軟體開發商吃掉硬體提升帶來的全部好處,迫使使用者更新機器讓惠普和戴爾等公司收益,而這些整機生產廠再向英特爾這樣的半導體廠訂貨購買新的晶片、同時向 Seagate 等外設廠購買新的外設。在這中間,各家的利潤先後得到相應的提升,股票也隨著增長。各個硬體半導體和外設公司再將利潤投入研發,按照摩爾定理制定的速度,提升硬體效能,為微軟下一步更新軟體、吃掉硬體效能做準備。華爾街的投資者都知道,如果微軟的開發速度比預期的慢,軟體的業績不好,那麼就一定不能買英特爾等公司的股票了。
對使用者來講,現在買一台能用的電腦和十年前買一台當時能用的電腦,花出去的錢是差不多的,如果不是“中國製造”效應的影響,還會因為通貨膨脹略有提高。(這句話是不是應該是這樣:如果不是“中國製造”效應的影響,對使用者來講,現在買一台能用的電腦和十年前買一台當時能用的電腦,花出去的錢是差不多的,甚至還會因為通貨膨脹略有提高。原來的意思是現在同原來沒有什麼差別,因為我自己感覺是便宜了。修改後的結果是因為中國製造,現在比原來便宜了。)當然,微軟和其它軟體開發商在吃掉大部分硬體提升好處的同時,或多或少地會給使用者帶來一些新東西。
如果說在美國,始於二十年前的資訊革命是基於個人電腦和互連網的,那麼在亞洲,主流則是手機和移動通訊。今天的手機一般都有兩個處理器,一個數位訊號處理器(DSP)和一個與微機處理器類似的通用處理器(CPU)今天,一個中檔手機的計算效能,超過了五年前的個人微機,而且還按著摩爾定理預計的速度在增長。雖然在手機行業,並沒有一個類似微軟的通用作業系統公司存在,但是手機製造商自己、電訊廠商和增值服務商加在一起起到了微軟的作用。它們在提供新的但是越來越消耗資源的服務,使得使用者不得不幾年更新一次手機。
就這樣,安迪-比爾定理把原本屬於耐用消費品的電腦、手機等商品變成了消耗性商品,刺激著整個 IT 領域的發展。 摘自 《浪潮之巔》(吳軍 著) 相關文章:
- 【分享】IT產業中的三大定理(一) —— 摩爾定理(Moore‘s La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