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章:
http://baike.baidu.com/view/2959759.htm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945c360100ffvk.html
http://www.51testing.com/?44957/action_viewspace_itemid_90758.html
shell與export命令
export命令
功能說明:設定或顯示環境變數。
語 法:export [-fnp][變數名稱]=[變數設定值]
補充說明:在shell中執行程式時,shell會提供一組環境變數。export可新增,修改或刪除環境變數,供後續執行的程式使用。export的效力僅及於該此登陸操作。
參 數:
-f 代表[變數名稱]中為函數名稱。
-n 刪除指定的變數。變數實際上並未刪除,只是不會輸出到後續指令的執行環境中。
-p 列出所有的shell賦予程式的環境變數。
使用者登入到Linux系統後,系統將啟動一個使用者shell。在這個shell中,可以使用shell命令或聲明變數,也可以建立並運行shell指令碼程式。運行shell指令碼程式時,系統將建立一個子shell。此時,系統中將有兩個shell,一個是登入時系統啟動的shell,另一個是系統為運行指令碼程式建立的shell。當一個指令碼程式運行完畢,它的指令碼shell將終止,可以返回到執行該指令碼之前的shell。從這種意義上來說,使用者可以有許多 shell,每個shell都是由某個shell(稱為父shell)派生的。在子shell中定義的變數只在該子shell內有效。如果在一個shell指令碼程式中定義了一個變數,當該指令碼程式運行時,這個定義的變數只是該指令碼程式內的一個局部變數,其他的shell不能引用它,要使某個變數的值可以在其他shell中被改變,可以使用export命令對已定義的變數進行輸出。export命令將使系統在建立每一個新的shell時定義這個變數的一個拷貝。這個過程稱之為變數輸出。
例(1):
vim a.sh
內容:
#!/bin/bash/
echo "printf a.sh" $aa
vim b.sh
內容:
#!/bin/bash/
aa="123"
export aa
#調用a.sh
./a.sh
執行:./b.sh
結果是顯示:"printf a.sh 123"
補充說明:關於source命令
source命令用法:
參考文章:http://eagletff.blog.163.com/blog/static/116350928201002204933414/
source FileName
作用:在當前bash環境下讀取並執行FileName中的命令。
註:該命令通常用命令“.”來替代。
如:source .bash_rc 與 . .bash_rc 是等效的。
注意:source命令與shell scripts的區別是,
source在當前bash環境下執行命令,而scripts是啟動一個子shell來執行命令。這樣如果把設定環境變數(或alias等等)的命令寫進scripts中,就只會影響子shell,無法改變當前的BASH,所以通過檔案(命令列)設定環境變數時,要用source 命令。
如果例(1)改成
vim a.sh
內容:
#!/bin/bash/
aa "abc"
vim b.sh
內容:
#!/bin/bash/
aa="123"
#調用a.sh
source a.sh
echo "printf b.sh" $aa
執行:./b.sh
結果是顯示:"printf b.sh abc"
source命令用法:
source FileName
作用:在當前bash環境下讀取並執行FileName中的命令。
註:該命令通常用命令“.”來替代。
如:source .bash_rc 與 . .bash_rc 是等效的。
source命令(從 C Shell 而來)是bash shell的內建命令。點命令,就是個點符號,(從Bourne
Shell而來)是source的另一名稱。同樣的,當前指令碼中配置的變數也將作為指令碼的環境,source(或點)命令通常用於重新執行剛修改的初始化
文檔,如 .bash_profile 和 .profile 等等。例如,假如在登入後對 .bash_profile 中的 EDITER 和
TERM 變數做了修改,則能夠用source命令重新執行 .bash_profile 中的命令而不用登出並重新登入。
比如您在一個指令碼裡export $KKK=111 ,假如您用./a.sh執行該指令碼,執行完畢後,您運行 echo $KKK
,發現沒有值,假如您用source來執行 ,然後再echo
,就會發現KKK=111。因為調用./a.sh來執行shell是在一個子shell裡啟動並執行,所以執行後,結構並沒有反應到父shell裡,但是
source不同他就是在本shell中執行的,所以能夠看到結果
source命令的一個妙用
在編譯核心時,常常要反覆輸入一長串命令,如
make mrproper
make menuconfig
make dep
make clean
make bzImage
.......
這些命令既長,又繁瑣。而且有時候容易輸錯,浪費你的時間和精力。如果把這些命令做成一個檔案,讓它自動按順序執行,對於需要多次反覆編譯核心的用
戶來說,會很方便。用source命令可以辦到這一點。它的作用就是把一個檔案的內容當成是shell來執行。先在/usr/src/linux-
2.4.20目錄下建立一個檔案,取名為make_command:
在其中輸入如下內容:
make mrproper &&
make menuconfig &&
make dep &&
make clean &&
make bzImage &&
make modules &&
make modules_install &&
cp arch/i386/boot/bzImge /boot/vmlinuz_new &&
cp System.map /boot &&
vi /etc/lilo.conf &&
lilo -v
檔案建立好之後,以後每次編譯核心,只需要在/usr/src/linux-2.4.20下輸入
source make_command
就行了。這個檔案也完全可以做成指令碼,只需稍加改動即可。這裡主要是讓大家理解source的用法。如果你用的不是lilo來引導系統,可以把最後兩句話去掉。配置你自己的引導程式來引導新核心。
shell編程中的命令有時和C語言是一樣的。&&表示與,||表示或。把兩個命令用&&聯結起來,如
make mrproper && make menuconfig
,表示要第一個命令執行成功才能執行第二個命令。對執行順序有要求的命令能保證一旦有錯誤發生,下面的命令不會盲目地繼續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