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講咱已經講過怎樣安裝部署android開發環境
那麼今天就要開始接觸android真正的“開發”了~
#Tip:本教程編寫環境為:Eclipse Indego + Android SDK r12 + ADT r12 on Mac OS X Lion#
好了,廢話少說,進入正題:
上次我們的教程已經完成了Eclipse + Android SDK + ADT的環境設定,那麼我們如何利用這個強大的環境開始寫代碼呢?
首先就是要建立一個Android虛擬設備。
#Tip:Android Virtual Device(AVD),是用來在電腦上類比Android裝置的虛擬機器,擁有相對獨立的體繫結構。SDK中已經包含了AVD Manager,該管理器能夠建立、編輯虛擬設備。我們可以在同一台電腦上建立、運行多個不同“虛擬硬體”配置、不同版本的AVD。如果開發人員沒有Android手機,也不用擔心。Google為我們準備的AVD基本能完成我們幾乎所有的開發工作(有關感應器可以依靠第三方開發工具進行類比)。#
為了建立一個AVD裝置,我們可以通過Eclipse工具列上的AVD Manager按鈕,開啟管理器。
#Tip:那個按鈕在哪裡嗎?就是工具列上一個機器人圖樣的按鈕#
接下來,我們可以點右邊的New,添加AVD。
在彈出的視窗中我們可以看到一些選項:
1:Name(名字):自訂裝置的名字,依照興趣選擇
2:Target(目標平台):我們可以依照我們想要的編程環境進行設定,不同版本的Target只能針對次版本支援的API層級進行開發。
3:CPU/ABI:這裡我們可以指定類比裝置所支援的指令集或者處理器二進位介面,目前為止AVD只能針對基於ARM指令集的裝置進行類比,日後可能會出現新的改善。
4:SD Card:設定機器裝載的SD卡的大小
5:Snapshot:螢幕快照
6:Skin(皮膚):我們在這裡可以設定裝置的解析度,比較常見的有HVGA(320x480),WVGA(800x480)。
7:Hardware(硬體):在這裡我們能夠針對裝置所具有的“硬體”進行設定,例如添加加速度感應器,陀螺儀等。
填好Name之後我們就可以Create AVD了。
至此我們便完成了AVD的建立工作,接下來就要在Eclipse中建立Android程式了。
我們點擊->File>New->Project
在彈出的視窗中選擇Android->Android Project。
接下來我們要填寫Name,也就是你對項目的名字,這裡我們叫“HelloWorld”
下一個我們需要注意的是選擇Build Target:我們剛才建立的AVD平台是Android 1.5 API Level 3
然後我們在下面的Properties中,需要填寫Application name(預設跟項目名稱一樣,但是我們可以改成自己喜歡的名字)、Package name(包名稱必須自己定義,用“.”串連)。
同時我們需要勾選Create Activity。然後就可以點擊Finish來建立項目了。
#Activity是Android程式的可視化核心,一個我們能看到的可視化對象幾乎都是繼承自Activity以及其衍生類別的,其中包含一些如同onCreate、onStart等用來控制生命週期的函數#
我們點擊Finish之後,項目將會建立,可以展開Helloworld項目來瞭解一下Android項目的結構。
src檔案夾下是存放自己所編寫的原始碼。
gen檔案夾是由Android SDK自動產生的程式碼。為了增加運行效率,Android SDK依靠R.java對資源進行統一管理,例如我們需要用到一個字串常量,我們可以通過R.string.xxx來訪問這個字串常量的索引值。
res檔案夾是用來儲存項目開發的各種資源檔,其中drawable中存放位元影像等檔案,layout中儲存布局檔案,values中儲存字串等檔案。
建立完項目之後我們便可以將這個Helloworld程式在AVD上執行了。
但是在運行之前,我們必須關聯一種運行方式,點擊運行按鈕旁邊的小箭頭,快顯功能表,選擇Run Configerations,這是彈出運行方式配置視窗。
這時,我們雙擊左邊的第一項:Android Application,建立了一個新的運行方式,
首先我們要指定這種運行方式的名稱,然後要選擇執行的項目,然後選擇啟動的Activity選擇完畢後應該如所示。現在點擊Apply,然後可以點擊Run。
這個時候,ADT會自動運行AVD,通過漫長的等待開機之後(第一次開機會很漫長),我們可以對螢幕解鎖,然後看到我們的程式已經執行了(有個大螢幕做開發有多重要!)~
好了~我的教程就是這麼虎頭蛇尾。不多說了。祝大家碼得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