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malloc/free 的使用要點
函數malloc的原型如下:
| void * malloc(size_t size); |
用malloc申請一塊長度為length的整數類型的記憶體,程式如下:
| int *p = (int *) malloc(sizeof(int) * length); |
我們應當把注意力集中在兩個要素上:“類型轉換”和“sizeof”。
* malloc傳回值的類型是void *,所以在調用malloc時要顯式地進行類型轉換,將void * 轉換成所需要的指標類型。
* malloc函數本身並不識別要申請的記憶體是什麼類型,它只關心記憶體的總位元組數。我們通常記不住int, float等資料類型的變數的確切位元組數。例如int變數在16位系統下是2個位元組,在32位下是4個位元組;而float變數在16位系統下是4個位元組,在32位下也是4個位元組。最好用以下程式作一次測試:
cout << sizeof(char) << endl; cout << sizeof(int) << endl; cout << sizeof(unsigned int) << endl; cout << sizeof(long) << endl; cout << sizeof(unsigned long) << endl; cout << sizeof(float) << endl; cout << sizeof(double) << endl; cout << sizeof(void *) << endl; |
在malloc的“()”中使用sizeof運算子是良好的風格,但要當心有時我們會昏了頭,寫出 p = malloc(sizeof(p))這樣的程式來。
* 函數free的原型如下:
| void free( void * memblock ); |
為什麼free函數不象malloc函數那樣複雜呢?這是因為指標p的類型以及它所指的記憶體的容量事先都是知道的,語句free(p)能正確地釋放記憶體。如果p是NULL指標,那麼free對p無論操作多少次都不會出問題。如果p不是NULL指標,那麼free對p連續操作兩次就會導致程式運行錯誤。
9、new/delete 的使用要點
運算子new使用起來要比函數malloc簡單得多,例如:
int *p1 = (int *)malloc(sizeof(int) * length); int *p2 = new int[length]; |
這是因為new內建了sizeof、類型轉換和型別安全檢查功能。對於非內部資料類型的對象而言,new在建立動態對象的同時完成了初始化工作。如果對象有多個建構函式,那麼new的語句也可以有多種形式。例如
class Obj { public : Obj(void); // 無參數的建構函式 Obj(int x); // 帶一個參數的建構函式 … } void Test(void) { Obj *a = new Obj; Obj *b = new Obj(1); // 初值為1 … delete a; delete b; } |
如果用new建立對象數組,那麼只能使用對象的無參數建構函式。例如
| Obj *objects = new Obj[100]; // 建立100個動態對象 |
不能寫成
| Obj *objects = new Obj[100](1);// 建立100個動態對象的同時賦初值1 |
在用delete釋放對象數組時,留意不要丟了符號‘[]’。例如
delete []objects; // 正確的用法 delete objects; // 錯誤的用法 |
後者相當於delete objects[0],漏掉了另外99個對象。
10、一些心得體會
我認識不少技術不錯的C++/C程式員,很少有人能拍拍胸脯說通曉指標與記憶體管理(包括我自己)。我最初學習C語言時特別怕指標,導致我開發第一個應用軟體(約1萬行C代碼)時沒有使用一個指標,全用數組來頂替指標,實在蠢笨得過分。躲避指標不是辦法,後來我改寫了這個軟體,代碼量縮小到原先的一半。
我的經驗教訓是:
(1)越是怕指標,就越要使用指標。不會正確使用指標,肯定算不上是合格的程式員。
(2)必須養成“使用調試器逐步跟蹤程式”的習慣,只有這樣才能發現問題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