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從保羅 •薩繆爾森的 《經濟學》裡 看到這句話,當然,這句話並不是他老人家說的, 薩繆爾森引用十八世紀愛爾蘭 哲學家埃德蒙.伯克的這句話作為《經濟學》第一章的開篇。
初一看, 埃德蒙 •伯克真牛,十八世紀就預言未來將是電腦天才的世界了。要知道,電子電腦在這個“預言”後的差不多兩個世紀才發明出來(1946年, 世界上第一台電子數字電腦“ENIAC”出現)。
埃德蒙 •伯克咋就這麼牛呢。 兩百年前就可以未蔔Crowdsourced Security Testing了啊。 遂翻了一下英文版的《經濟學》,找到了這句話的原文" The age of chivalry is gone--that of sophisters, economists, and calculators has succeeded; ",呵呵,原來是calculator, 咋翻譯呢。很糾結啊,說他是電腦天才也不為過,何況電腦天才這個名稱在當今網路時代確實是很給力啊。但是這個“電腦”確實跟我們平時所講的電腦有點區別。要搞清楚這點還得再回顧一下電腦曆史。
在大家腦海裡, 電腦曆史的起點就是那個在無數教科書裡都會出現的 "ENIAC",其實這個觀點與事實相差甚遠,"ENIAC"只能說是電子電腦時代的標誌。完整的電腦曆史要追溯到"ENIAC"之前幾個世紀的機械電腦--通過機械裝置獲得計算能力:1623年,德國科學家契克卡德(W. Schickard)製造了人類有史以來第一台機械電腦,這台機器能夠進行六位元的加減乘除運算。然後經過 帕斯卡(B.Pascal)、 萊布尼茨( 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 巴貝奇(C.Babbage)、 霍列瑞斯等人的努力機械電腦的計算能力獲得很大進步,到十九世紀末期,機械電腦已經普遍應用於大規模資料處理。
所以, 埃德蒙.伯克當初的“預言”也就變得相當靠譜了,畢竟在他那個年代,機械電腦已經出現了,“calculator”就是可以駕馭機械電腦的那種人才,而不是我們所說的"computer genius",至於他老人家有沒有預測到電子電腦的出現,那就另當別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