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sheji
650) this.width=650;" src="http://zhuyi.blog.techweb.com.cn/files/2016/10/huawei3.jpg" title="huawei3" width="500" height="333" class="size-full wp-image-1921 aligncenter" style="border:0px;margin-left:auto;margin-right:auto;" />
在以電腦為特徵的第三次工業革命爆發之後,越來越蓬勃發展的資訊技術帶來了不同產業的複興,在終端裝置和移動資訊技術方面,移動互連網浪潮更是成為時代發展的不可扭轉趨勢。在個人消費者層面,從2010年開始的智能手機浪潮開始登上舞台,成為革新一個時代的全新標誌,這個時期湧現的iOS和Android智能手機作業系統奠定了智慧型裝置廣域發展的潮流,基於這兩大作業系統的智能硬體也從此迎來全新鼎盛局面。
在中國市場上,龐大的潛在市場使用者基數、便利的供應鏈管理和更為低廉的人力成本等等因素,都決定了中國市場是最適合智能手機生產的最佳選擇。在過去幾年的發展過程中,無數智能手機品牌相繼崛起和蘋果將iPhone代工廠設定於大陸地區的舉措和現象,無一不在說明中國市場對於推進智能手機裝置發展的重要性正日趨凸顯。
但是,在中國智能手機市場迎來生產力不斷超越的同時,另一個制約智能手機產業同維度發展的桎梏也同期存在,這個問題便是“設計”。
1、中國智能手機發展之桎梏:“設計”阻滯創新
中國擁有智能手機發展的天時地利人和因素,但在設計方面,中國智能手機產業卻一直備受詬病。
在功能機時代,獨具創新的工業設計是當時手機產品的最大特色,國產手機品牌在這方面雖然還遠落後於外來品牌,但這些國產手機卻一直秉承不斷創新和探索精神。從今天的角度來看,功能機時代的手機產品雖然因為不同品牌溢價而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價格差距,但中國手機品牌的工業設計卻並未落入產業話題之中。不過,這種情形隨著iOS成為智能手機行業領導者之後,中國智能手機品牌也隨之進入了“類iPhone臉面”的時代,比如今天的智能手機產品,無論在ROM操作邏輯還是在工業設計方面,都有清一色地向iPhone靠齊的節奏。
出現這種阻滯工業設計行業彼端的問題有多方面因素,手機廠商本身過於著急商業進程和對設計缺乏足夠重視,是其中不可忽略的兩大問題根源。
首先,大多技術類、產品驅動類公司對設計不予足夠重視,是導致這一現象產生的主要原因。在智能手機產品身上,“技術至上”論理論是大多裝置公司信奉的教條,這樣的公司的潛意識中潛移默化的理念便是技術決定一切,只要擁有技術便可擁有整個市場。正是這樣過於片面的意識,正導致了大多裝置公司缺乏對設計的足夠重視,因而在其智能手機產品身上也就因此無法見到真正的設計創新。
其次,早期的國內智能手機市場缺乏專業的設計大師、設計界優質人才匱乏,是造成整個智能手機產品在工業設計方面無法比擬外來品牌的又一因素。
除此之外,大多國內手機廠商習慣“外來主意”的借鑒原則,也使得整個產業也競相一窩蜂地模仿和借鑒國外公司產品設計的思維模式,一定程度上也致使行業抄襲成風、缺乏創新。在今天的智能手機產品身上,大多品牌之間只有價格和配置不同,而工業設計千篇一律雷同的方式正是這種弊端帶來的後遺症影響。
2、智能手機的設計變遷:從抄襲到探索創新之路
因為中國智能手機在工業設計上習慣“拿來主義”的惡劣性影響,越來越多的輿論指責開始針對中國智能手機產業,一些手機廠商更是備受“山寨”等稱謂的影響而無法在市場擴充、產品更迭等方面實現跨越式發展。針對這種越發嚴峻的行業拷問趨勢,一部分廠商開始在工業設計方面嘗試全新的創新探索之路,其中一些手機廠商經過數年時間的發展,迄今為止在工業設計、使用者體驗、產品理念等領域均取得不少優質成果。
對於中國智能手機產業而言,這種進步起到的價值和意義具有非常巨大的作用。一些商業公司和大公司更是為此設立了專門的設計團隊,對設計、體驗等曾經被忽略的問題進行專業研究,這些舉措和行為,一定程度上也為行業的發展帶來了豐碩的收穫,比如在9月25日舉辦的“設計之夜”開幕活動上,華為手機榮獲2016北京國際設計周最高大獎“經典設計獎”,而與華為手機一起入圍的上海虹橋綜合交通樞紐、中國手扶曳引車、中國北鬥導航系統、蜂窩煤、南京長江大橋5個設計項目分別獲得經典設計提名獎。
這種現象帶來的影響是非常直觀的,因為這種現象的出線,也預示著中國資訊技術的發展水平,亟需優秀的高水準設計與之搭配,這就使得工業設計也因此成為產業發展的重要元素。在智能手機產品身上,越來越多的廠商開始意識到工業設計對於產品體驗的關鍵性影響,尤其是在優質硬體基礎上提升軟體、內容、互連網化等“軟”件體驗的方式,正是產業發展的未來。華為手機與其他產品榮獲2016北京國際設計周最高大獎的案例,正充分說明這樣的趨勢已經到來。
這個階段的工業設計告別傳統模式的“借鑒”思維,從而通過探索創新的方式,還帶來了中國工業設計水平的整體提升。在2016北京國際設計周的獲獎案例中,手扶曳引車的小巧靈活且動力強勁的特點,非常受農民的歡迎;而蜂窩煤是用無煙煤製成的蜂窩狀的圓柱形煤球,方便用於家庭生火,在半個多世紀裡帶給中國許多家庭溫暖。它們都因在生活應用中體現了設計的理念和思想,並為民眾生活帶來了極大便利而獲得提名。”這些獲獎案例的設計理念,無一不體現著美觀與實用的交集匯合。
3、中國設計的商業拷問:噱頭、商業利益與價值
華為手機榮獲2016北京國際設計周最高大獎對整個產業而言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首先,這次獲獎預示著中國智能手機產品在工業設計、產品美學、市場及使用者需求瞭解方面有了巨大進步,較之其他任何階段有了實質性的提升,是中國智能手機發展新高度的見證。其次,這次獲獎還意味著中國的工業製造方式跨越到了一個全新時代——在過去,單純的設計更多聚焦於軟體、內容等諸多“軟實力”方面,但這次華為手機則是通過產品的工業設計獲得認可,因此更具代表意義。第三,華為手機獲獎的案例,也充分透露了華為在工業設計方面取得成就的同時,其在產業斷的自主晶片設計、SOC研發等流程方面亦有相應的研發力度,目前不斷超越的麒麟晶片及技術,正是其在鍛造產業端解決方案方面的具體表現。這些從工業設計到晶片設計研發的跨越式過程,不僅體現著中國智能手機的發展脈搏,而且也推動著中國製造正走向全新的世界領域。
不過,在華為等廠商競相開創未來的同時,我們也應該清楚地看到整個產業的全面發展還有待整個行業的齊頭並進,只有產業整體向前,才能推動整個產業走向更高端的進程。
目前一些智能手機廠商為了市場利益而刻意製造的噱頭設計、反人類設計,雖然能短時間滿足媒體的曝光率需求,但這種違背消費者需求意願的設計產品,本質上並不符合時代發展趨勢。尤其是大量廠商為了媒體曝光效應而刻意製造的炒作、噱頭等方式,不僅沒為自身帶來發展水平的提升,反而對行業的有序、良性發展帶來了巨大的破壞作用。而一些廠商急功近利的商業訴求,也致使打多工業設計嚴重違背市場規律,對於這樣的工業設計產品,全行業均應積極行動起來給予抵制。
因為真正的產業發展,必須構建在符合時代發展需求、順應使用者體驗的前提下,方能構建一個使用者體驗為中心的設計時代。
4、智能手機工業設計:中國式設計有望引領未來
中國擁有最為龐大的使用者基數,在消費需求方面擁有龐大的市場潛力,對於智能手機產品而言,這樣的市場意味著巨大的潛力和未來可期的機會。尤其是在當前整個資訊技術迅猛發展的過程中,基於市場需求的產品設計,不僅能給消費者帶來更切實的體驗,而且對於提升我國的智能手機產品競爭、使用者及市場研究亦有著積極的意義。
另外,在當前的產業發展更迭中,中國智能手機產品在今年的發展過程中對工業設計的重視,以及對龐大使用者需求的基數研究,也已使得中國智能手機在工業設計方面積累了夯實的設計水準,尤其是華為手機等品牌的榮獲大獎案例,更意味著中國智能手機在主流水準上已經跨越上新的台階。在這種趨勢下,未來中國智能手機的工業水平,有望取得更好、更高的發展階段。
這既意味著,在龐大市場基數上的設計變革,對使用者體驗和審美而言更有著樣本資料支撐,這些優勢對於構建中國智能手機在未來市場上的競爭、風尚潮流等均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在未來的產業發展過程中,這樣的趨勢也將一定程度上改善和促進產業發展現狀,為中國智能手機的工業設計更上一層樓和引領未來,提供強有力的夯實基礎。
我們且拭目以待。
(完)
朱翊,科技自媒體、知名意見領袖。
:izhuyi QQ:87108198
公號:zhuyiweixin /cnitnews
著作權說明:在標註作者名稱及出處情況下,歡迎轉載本文且無須支付稿酬,亦無須徵得本人同意,但切記標註作者名稱及出處。
智能手機的設計之路:中國式設計的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