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android style class blog code http
WebGL 規範(WebGL Specification)
太陽火神的漂亮人生 (http://blog.csdn.net/opengl_es)
本文遵循“署名-非商業用途-保持一致”創作公用協議
轉載請保留此句:太陽火神的漂亮人生 - 本部落格專註於 敏捷開發及移動和物聯裝置研究:iOS、Android、Html5、Arduino、pcDuino,否則,出自本部落格的文章拒絕轉載或再轉載,謝謝合作。
看看下面的使用方法,幾年前系統地看過 Objective-C 2.0 的官方文檔和那本老外寫的教程,感覺自已的記憶中不曾出現過這種情況:實現部分定義類成員變數的方法,是不是有些怪異?沒有在介面中聲明公用的,也沒有使用類別來以隱式協議的方式定義私人的。
實際測試,是可以列印出數組值的。
@implementation ViewController { NSArray *recipes;}
看來,真得又一次研讀一遍了,要不然,技術該長毛兒,發黴了
#import "ViewController.h"@interface ViewController ()@end@implementation ViewController { NSArray *recipes;}- (void)viewDidLoad{ [super viewDidLoad]; recipes = [[NSArray alloc] initWithObjects:@"A", @"b", @"C", nil]; [recipes enumerateObjectsUsingBlock:^(NSString *obj, NSUInteger idx, BOOL *stop){ NSLog(@"Number %lu = %@", idx, obj); }];}- (void)didReceiveMemoryWarning{ [super didReceiveMemoryWarning]; // Dispose of any resources that can be recreated.}@end
這段代碼是從這裡摘到的,有心人看出來了,俺在研究 StoryBoard,是的,這門技術在一年前研究一次後,一直沒用過,一直在研究 OpenGL ES ,由於每一次建測試project,預設都是 StoryBoard,每次都得手工改project結構,弄回到 xib 去,儘管這個非常熟了,閉眼睛都能改回去,但畢竟已經不再是正統了,為省事,開始著手 StoryBoard。
網上找到的一些好的資源簡列例如以下:
http://my.oschina.net/plumsoft/blog/53886
http://onevcat.com/2013/12/code-vs-xib-vs-storyboard/
http://blog.csdn.net/ryantang03/article/details/7919234
http://iaiai.iteye.com/blog/1493956
http://www.raywenderlich.com/zh-hans/18161/ios-5-storyboard-%E5%85%A5%E9%97%A8-1
http://segmentfault.com/a/1190000000380380
http://www.cocoachina.com/applenews/devnews/2013/1213/7537.html
http://www.tairan.com/archives/5365
有重的沒?當然會有啦,自個甄選吧。
另外,明天,也就是中國6月3號端午節,美國6月2號,蘋果將公布 iOS 8,那麼作為 iOS 6 中的特性 自己主動布局 也應該列入研究使用議程了,畢竟,蘋果不想為了 4 寸下面的手機迎得市場而降價,那麼明天的公布會上,4.6寸 和 5.5 寸的 iPhone 6 和 iPhone Air 不管公布與否,或早或晚,但都已經把蘋果拉到了多尺寸適配這一行列中來了。
蘿蔔白菜各有所愛,這就是市場須要,曾經蘋果以主導一個潮流,但細節,確實不是能主導的來的,螢幕的大小也不例外,我從3.2寸的摩托,到5寸的聯想又到4寸的三星,又到聯想的4.6寸,終於認為還是4.6寸比較適合。
就像2010年時,我就魔音5寸 mp4 所大膽猜想的,5寸屏左右的裝置將成為主流,終於果然應驗了。
事實上倒不是我多能預知,而是市面兒上有非常多產品已經在做了,出於品牌小或者其他原因,不被看重。
但我認為,還有一個非常關鍵的因素,就是人們還沒有被4寸及下面屏的小累吐,還沒為7寸到10寸的大傢伙不能即時消失而感到困惑,沒受過這些苦難,就沒有反思,何來須要。
餓了的人,才知道乾巴饅頭是多麼美味。。。
生得逢時,不逢時,那就等時機到吧,耐心、信心終會將不可能的事情變為可能,由於世間沒有不可能的事情,僅僅是時機未到,就像七八十年代流行的燙榮布料,在十幾年前又流行開了,如今沒人穿 了,說不上哪一年哪一天又有人開始穿 ,流行節奏,走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