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style strong 問題 line 時間 生活
愛心排第一的考慮
那麼,為什麼這一條和別人的有關的,是描述為“愛心”的品質呢?事實上你的價值是來源於你對別人的貢獻,所以,理應把和別人有關的事放在第一位。
這裡的“愛心”,我第一點考慮的是老子的三德:“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這裡的慈,所講的核心,就是對別人的貢獻。稻盛和夫也講,要“敬天愛人”,也是要向別人盡量多的釋放你的善意。當然,這裡還有最重要的一點,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會按計劃的發展,包括大家對你愛心的回報。所以,對於回報方式的不確定,你需要做的就是不要期待回報。這是自然的道理,種下去的種子,它總會以某種方式成長,不是以個人意志為轉移的。不管怎樣,正是因為你的慈,所以才會有關鍵時刻大家對你的支援,或者至少是不為敵;儘管是長出來的花不同,但都必是你種過種子。反過來,如果把大家都當做敵人對手,處處為敵,你也只能戰戰兢兢。
“慈”更多的算是一種大愛,同時,更進一步的,愛更應該是一種責任。大家願意和你交往,建立關係,出發點無非就是需要你;反過來從你的角度,你需要承擔相應的責任。甚至可以說,這是你存在的意義也不為過。或者從生態的角度考慮,你孤零零是沒法活下來的,即使你是站在生態鏈頂端的王者;花朵貢獻出花蜜,而蜜蜂協助花朵傳播花粉。當然,這裡的責任的範圍包含也是很廣的,包括,血濃於水的親情,海誓山盟的愛情,出生入死的戰友情誼,指點江山的同學之情。。。哪怕是樓下的阿婆,你問聲早安,她會在你下班的時候回報一句,下班了啊。
“慈”和“責任心”說是你立足於世的根本也不為過。
本心是一切的核心
就像看起來的那樣,它是愛心和野心的中心所在。正如佛洛依德的心理理論來講,人所做的所有一切,都是為本我服務的。這個怎麼理解?本我就是那個你身體裡的動物我:會餓,會累,會生病,會擔心死亡,遇到不高興的事會沮喪難過等等等等。簡單的條件反射就是,餓了就吃,困了就睡,誰惹了不高興就把他搞定或者是讓他消失。這是自然賦予你的權力,在賦予你理性的權力之前,賦予你生的權力;同時,也是自然對你的約束,你所作所為不能偏離本心,不能背叛自己。很多疾病本身的原因就是對自己的背叛,過於勞累,過於壓抑自己的心情,過於計較有的沒的東西。身體總會在恰當的時候告訴你,你對我做的過分了。這是天道,逆天就是自我毀滅。
所以,人都沒了,你還混嘛?
野心不是對現狀的背叛
那麼為什麼還有一個野心?第三個的存在,說明你僅僅通過交換來滿足自己的有意識或潛意識需求是不夠的。
第一個,野心是競爭的需要。自然界的一個重要法則是競爭:你不讓自己變得更強,那就應該被淘汰。這是生存的危機意識,是狩獵者的本能。
第二個,同樣是自然法則,沒有永遠豐茂的草場,做好遷徙的準備,或者等待被餓死。這一點更多的被描述為創新,發現新的狩獵場。
“三顆心” 原則之外
當然,如果只是總結為這三顆心,指導意義並不是特別的大。所以,還應該有更加具體的操作指導。思考的最後,落到了“勤”、“敬”二字上來,適當描述和上面的統一性。
一說,敬天愛人。第一條應該敬的是“禮”,何為“禮”?往小了說,禮應該是一個組織的權力架構,是一個小圈子內的尊卑長幼。往大了說,“禮”就是一個社會的道德輿論,是一個更為廣泛的尊卑長幼。從“愛心”和“慈”的角度出發,你對他們的敬畏也應該是善意的。不要跟“道德”作對,不要站在“禮”的對立面;遵從禮的規矩去做。第二條應該敬的是自然,而且首當其衝的是尊重身體給自己的訊號。你畢竟還是自然的一部分,一個動物,一個物質的存在,就不要嘗試做違背物理規律的事;比如,不好的情緒是內心告訴你,我調節出問題了,你該注意了。愛人如第一條所說不同贅述。
二說,克勤克儉。“只勤不儉無底洞,只儉不勤水無源”,勤和儉應該是相輔相成的。勤應該是盡量多的去完成別人對你的期待,去承擔你的責任,去創造,去追求;儉則是對你所得的制約,對你本我需求的制約,應該是“淡泊明志、寧靜致遠”。需要特別提一下是上面提到三寶中的第二寶:儉。老子的意思是,儉能廣。首先,儉是積累,沒有克制,你是沒法積累力氣和資源走到更遠的,所以說,你要珍惜現在有的。其次,更重要的,儉是一種節制的態度,從這一點出發,衣食住行當奉行適當的原則,更進一步,生活還應當是可以盈餘的。於是,你再沒有特別的對某項東西不滿,然後,你才能坦然的往前行走,而不再被“我缺xxx”這樣的想法帶走;平衡照顧到方方面面,不糾結於一點,視野和胸懷也就開了。不儉,則會無節制的索取,則會有缺失,則會產生偏執,那又怎樣達到廣呢?
另外看到餘鋒說得,非常認可:無論在哪裡做什麼,堅持,服務,創新,創造價值,其他的東西自然都會來的。
有限思考的原則,最近關於如何做人的問題,應該告一段落了,留出更多的時間去做具體的事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