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周晚上冒著大雨參加了IT龍門陣主辦的,由口袋購物候迅發表的主題為“智能推薦在移動電子商務中的應用”的主題演講。在演講中,候迅提出了一種”發現式無意識購物“的觀點。很多人在很多時候,去商場,或者去壓馬路,可能並不是專門買什麼而去的,或者是為了專門買什麼而去,但是在逛的過程中,發現了一些促銷資訊、一些吸引眼球的廣告、一些好玩感興趣的東西等等,在很大可能上會產生購買行為。
由於手機的移動性,隨處可用,無處不在,我覺得在移動互連網上實現”發現式無意識購物“更具有意義。使用者購物,使用者在手機上逛街,這些都是使用者行為,但是怎麼提供給使用者虛擬購物環境,也就是這個”街“,讓使用者在無目的行為中,產生興趣,促使消費,這就是移動互連網應用開發商應該考慮的問題。
現實生活中,我的購物環境,也就是這個街,正常情況是個死的。你今天去,還是明天去,店鋪商品一般變化不大。但是在移動互連網的虛擬環境下,就不會存在這種情況。他沒有時間性,沒有地區性。在現實中逛街,當你在店鋪裡面發現了一件自己感興趣的商品,那麼店員就會給你講解溝通。在網路上,當然不會存在類似的角色,但是,我覺得,智能推薦提供了類似的功能。
智能推薦、Recommendation Engine、個人化智能推薦,這些都是在電子商務領域不可缺少的功能和研究課題。通過對使用者行為的分析,使用者分類彙總,推薦使用者可能感興趣的商品,這就是商品Recommendation Engine的目錄。
個人化智能推薦,我覺得也可以稱之為基於內容相關的推薦。使用者個人化推薦區別於普適推薦,使用者在使用應用時,有一些當時的使用情境,即上下文資訊,比如時間、所處地理位置、活動狀態、網路狀態等等。
基於內容相關的個人化智能推薦,這是一個目前在學術界研究的一個痛點課題,據我所知目前還沒有完善的模型。在實際應用中,我覺得可以這麼處理,一種方法是 利用上下文資訊在資料處理前進行過濾,另一種方式是在資料處理後,利用上下文資訊對結果進行過濾,第三種方法就是在運行時,根據上下文資訊參與資料運算。我覺得前兩種方法應該更容易些。
無論是傳統的普適推薦,還是個人化推薦,還是基於內容相關的個人化推薦,都離不開基本數學理論,但是針對實際應用情境,採用適合自己的演算法,模型,還是需要在實踐應用中進行逐步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