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看"吳教授談演算法改革",感受頗多,但我感覺他的努力和理念頂多就是杯水車薪,學校教育最終的目的是要把有層次的苗子培養成有層次,有差異,對社會能迅速適應的人才。
我已寫一片文字,以討伐的情緒來看這個問題:觀"吳文虎教授談演算法教學改革視頻"引發的30個怪論
學生學得好不好,願不願意學我看倒不是課程設計的問題:一個文科的學生讓他在軟體公司呆三年,每天埋頭編程和自學新知識,恐怕也就成為非常有用的人了,而且不會說出來找工作沒人要。而我們學校教育對這門實踐要求非常高的課程還是延續幾千年的理論程式化教學,這是學生的問題嗎。是課程設計的問題嗎。我看根本原因就是老師離實踐太遠太遠。老師不編程,老師不研究語言,老師不研究作業系統,老師不作項目,老師為理論而理論的惡果。國外教c++語言的老師都為語言發展獻計獻策,孜孜不倦,國內呢。幾個人搞得懂語言的內涵並能為它作點貢獻。。
電腦本來是同學們非常感興趣的課程,由選學這門課的人數可窺一斑。現在都什麼年代了,還在講運動員登山,還在講八皇后,這些數理邏輯是數學家該關心的事情。現在社會上這麼多熱點,講什麼不好。比如作一個正則的函數都比八皇后有意思。寫一個程式來算一算中國有多少台主機,探測一下網路的結點:這樣的問題會讓學生瘋狂,給年青人上課就是要藉助"流行歌曲",為何非要藉助"革命歌曲"。從小學到大學,算術,方程,幾何,微分積分,矩陣組合。。。數學把人都搞瘋了,電腦教育還要討論純數學話題。吳教授沒聽過微軟和IBM這些公司都有很多科學家嗎。電腦這門學問是站在多學科的頭頂上的,又反過來為各行各業服務的。一個不爭的事實是:管理技術抽象也是電腦科學,所以有了MRP,ERP理論。把演算法過多地用純數理邏輯來教學實在是誤入歧途。
我建議:為何不聽學生們的感受。為什麼不聽已經工作幾年的人的感受,為什麼不聽社會反饋的呼聲。為什麼讓教授教師說這說那,不讓學生跳出來說三道四。
百年可伐森林,三年可伐人。一個個重點中學的高材生,一個個高考狀元,經過三年洗禮,竟然成為遭到用人單位置疑,難道中國的教育不值得批判嗎。高等學府不值得批判嗎。老師不值得批判嗎。
中國現在對人才的需求每年都是幾十萬的缺口,而我們的高等學府又不能良好完成這個重任,為什麼社會不批判這種危急的現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