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React單元測試——十八般兵器齊上陣,環境構建篇
一個完整、優秀的項目往往離不開單元測試的環節,就 github 上的主流前端項目而言,基本都有相應的單元測試模組。
就 React 的項目來說,一套完整的單元測試能在在後續迭代更新中迴歸錯誤時候給與警示,但鑒於 React 本身的特殊性,我們又常常將其與 webpack 等工具相結合,其單元測試的部署相比常規的項目要折騰的多。
本文將作為 React 單元測試系列的開篇,和大家一同逐步構建其單元測試的環境。
你可以在我的倉庫下載到本文的樣本。
檔案組織和配置
1. 目錄結構
我們在項目根目錄下建立 src 和 test 檔案夾,前者用於存放我們編寫的各 React 組件模組,後者則用於存放對應單元測試模組。
接著我們需要一個最本質的 package.json 檔案,來描述項目的資訊跟相依模組,在根目錄執行
npm init
然後分部輸入相關資訊(你也可以先一路斷行符號,後續再修改),即可自動產生 package.json。
接著我們先通過 npm 安裝 React 所需的兩個模組—— react 及 react-dom:
npm install --save-dev react react-dom
這裡順便說一聲,React 在 v0.14 開始把 react 模組拆分成了上述的兩個包,其中 react 模組 中包含 React.createElement、React.createClass 等API,react-dom 模組中則包含 ReactDOM.render 等API(更具體的可以戳這裡瞭解)。
安裝完成後根目錄會產生存放各 npm 模組的檔案夾 node_modules,我們此刻看到的目錄結構是這樣的,簡簡單單:
2. webpack 配置
我們打算隨主流以ES6的形式來書寫指令碼模組,同時新版的 React 也已經把 JSX 的轉換權移交給 babel 之類的工具,所以我們打算以 webpack 的形式來配置載入器跟打包。
如果你還不瞭解 webpack,請移步我的這篇入門文章。
先通過 npm 安裝 webpack(後續模組的安裝方式不再贅述):
npm install --save-dev webpack
我們要搭建一個極其簡單的測試環境,所以暫時只需用到一個很簡單的webpack配置,所以咱直接在根目錄下建立一個 webpack.config.js:
var webpack = require(‘webpack‘);module.exports = { entry: undefined, output: { pathinfo: true }, module: { //載入器配置 loaders: [ { test: /\.js$/, loader: ‘babel-loader‘ } ] }};
注意我們打算對所有 .js 檔案配置一個 babel-loader 來轉換 JSX 跟 ES6,所以記得通過 npm 安裝上 babel-loader。
3. karma 配置
一個好的測試載入器能大大提升你的工作效率,而作為Angular團隊出品的 karma 是出眾的、最受歡迎的一款測試載入器,它有如下特點:
1. cli 運行,webstorm下配合完美 2. 良好支援 mocha、jasmine 等測試架構 3. 支援多瀏覽器的測試 4. 生態好,外掛程式多 5. 整合監控解放雙手,檔案變化時自動啟測,類似gulp的watch功能
要留意的是 karma 的安裝最好是以全域的形式來安裝,這樣才能確保正常使用 karma 的cli功能(我們後續將以karma XXX 的形式來執行測試):
npm install karma -g
接著我們在根目錄下建立 karma.conf.js 設定檔:
var isCI = process.env.CONTINUOUS_INTEGRATION === ‘true‘;var webpackConfig = require(‘./webpack.config.js‘);module.exports = function(config) { config.set({ basePath: ‘‘, files: [ ‘test/*.js‘ ], preprocessors: { ‘test/*.js‘: [‘webpack‘] }, webpack: webpackConfig, webpackMiddleware: { noInfo: true }, port: 9876, colors: true, autoWatch: true, singleRun: isCI });};
其中 isCI 變數用於判斷當前系統內容是否已預設支援持續整合(通過環境變數CONTINUOUS_INTEGRATION判斷,具體CI的變數名或值是什麼得依據具體情況來定,譬如 vuejs 中使用的是CI_PULL_REQUEST),若沒開啟CI則將 singleRun 設為false。
另外我們在 preprocessors 做了定義,要求執行 test 目錄下的指令碼時先通過 webpack 預先處理(轉JSX、ES6),並在 webpack 配置項設定其配置為我們之前建立的 webpack.config.js 。
我們打算使用 mocha 來作為單元測試的架構(當然你也可以使用 jasmine),然後使用 phantomjs 來作為測試瀏覽器引擎。
所以先通過 npm 包安裝好這倆個模組的 karma 外掛程式:
npm install --save-dev karma-mocha karma-phantomjs-launcher
然後我們進一步配置 karma.conf.js:
var isCI = process.env.CONTINUOUS_INTEGRATION === ‘true‘;var webpackConfig = require(‘./webpack.config.js‘);module.exports = function(config) { config.set({ basePath: ‘‘, frameworks: [ ‘mocha‘, ‘phantomjs‘ ], files: [ ‘test/*.js‘ ], preprocessors: { ‘test/*.js‘: [‘webpack‘] }, webpack: webpackConfig, webpackMiddleware: { noInfo: true }, port: 9876, colors: true, autoWatch: true, browsers: [‘PhantomJS‘, ‘PhantomJS_custom‘], customLaunchers: { //自訂瀏覽器啟動器 ‘PhantomJS_custom‘: { base: ‘PhantomJS‘, options: { windowName: ‘my-window‘, settings: { webSecurityEnabled: false } }, flags: [‘--load-images=true‘], debug: true } }, phantomjsLauncher: { // 資源(比如測試模組)出錯時依舊保持phantom不退出 exitOnResourceError: true }, singleRun: isCI });};
到了這一步,我們先假裝配置都已經折騰完畢了(其實還沒有),下面是新增測試模組
4. 建立測試模組
現在 src 目錄下還沒有任何 React 組件,我們建立一個 Alert.js:
import React from ‘react‘;const Alert = React.createClass({ render() { return ( <div {...this.props}> {this.props.children} </div> ); }});export default Alert;
接著在 test 目錄下新增一個 Alert.js 檔案,用於對上述的 src/Alert.js 組件進行簡單的單元測試:
import React from ‘react‘;import ReactTestUtils from ‘react/lib/ReactTestUtils‘;import Alert from ‘../src/Alert‘;describe(‘Alert‘, () => { it(‘往頁面插入一段帶有strong標籤的組件‘, () => { let instance = ReactTestUtils.renderIntoDocument( <Alert> <strong>Message</strong> </Alert> ); assert.ok(ReactTestUtils.findRenderedDOMComponentWithTag(instance, ‘strong‘)); });});
如上述代碼所示,我們假設往<Alert>組件中放置了一個<strong>標籤並渲染到頁面上(這裡使用了 react/lib/ReactTestUtils 是我們下篇文章要介紹的東西)。
於是我們斷言頁面上通過此形式所掛載上去的 Alert 組件裡肯定有一個 <strong> 標籤,如果找不到這個 <strong> 標籤則意味著該單元測試失敗。
現在我們似乎基本完成了全部的配置,執行 karma 啟動單元測試看一看:
karma start --browsers PhantomJS_custom
會發現報錯了:
這是 phantomJS 的一個坑導致的—— phantomJS 不支援 Function.prototype.bind ,詳情可見此issue。
解決方案也簡單,把 karma-phantomjs 替換為 karma-phantomjs-shim 即可。
通過 npm 安裝好 karma-phantomjs-shim 後我們修改 karma.conf.js 裡的 frameworks 配置項:
frameworks: [ ‘mocha‘, ‘phantomjs-shim‘ ],
然後重新執行 karma,會發現繼續妥妥地報錯:
這是因為 karma 最終是將單元測試運行於一個用戶端瀏覽器中的,而不是node裡,而我們的測試模組又沒有 require(‘assert‘) 的引用,用戶端自然取不到assert對象了。
解決方案是使用 karma-chai,通過 npm 安裝後進一步修改 karma.conf.js 裡的 frameworks 配置項,加上 chai 外掛程式:
frameworks: [ ‘mocha‘, ‘chai‘, ‘phantomjs-shim‘ ],
然後再執行 karma:
666的~ 到此為止我們的全部配置都折騰完畢。在後續可以使用此方案對 src 目錄下的全部組件進行簡單的單元測試~ 更多有趣的配置或工具我們在後續的文章再做介紹。
最後依舊提醒一下,本文的樣本可以從我的倉庫上下載到,有興趣的讀者可以下載了自行研究~ 共勉~
單元測試Re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