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ACLE中%TYPE和%ROWTYPE的使用,%type%rowtype
1 %TYPE說明
為了使一個變數的資料類型與另一個已經定義了的變數(尤其是表的某一列)的資料類型相一致,Oracle提供了%TYPE定義方式。當被參照的那個變數的資料類型改變了之後,這個新定義的變數的資料類型會自動跟隨其改變,容易保持一致,也不用修改PL/SQL程式了。當不能確切地知道被參照的那個變數的資料類型時,就只能採用這種方法定義變數的資料類型。
2 %ROWTYPE說明
如果一個表有較多的列,使用%ROWTYPE來定義一個表示表中一行記錄的變數,比分別使用%TYPE來定義表示表中各個列的變數要簡潔得多,並且不容易遺漏、出錯。這樣會增加程式的可維護性。
為了使一個變數的資料類型與一個表中記錄的各個列的資料類型相對應、一致,Oracle提供%ROWTYPE定義方式。當表的某些列的資料類型改變了之後,這個新定義的變數的資料類型會自動跟隨其改變,容易保持一致,也不用修改PL/SQL程式了。當不能確切地知道被參照的那個表的結構及其資料類型時,就只能採用這種方法定義變數的資料類型。
一行記錄可以儲存從一個表或遊標中查詢到的整個資料行的各列資料。一行記錄的各個列與表中一行的各個列有相同的名稱和資料類型。
3 舉例說明3.1 資料準備
--組織機構結構表CREATE TABLE SF_ORG(ORG_ID INT NOT NULL, --組織機構主鍵IDORG_NAME VARCHAR2(50),--組織機構名稱PARENT_ID INT--組織機構的父級)--一級組織機構INSERT INTO SF_ORG(ORG_ID, ORG_NAME, PARENT_ID) VALUES(1, '一級部門1',0);--二級部門INSERT INTO SF_ORG(ORG_ID, ORG_NAME, PARENT_ID) VALUES(2, '二級部門2',1);INSERT INTO SF_ORG(ORG_ID, ORG_NAME, PARENT_ID) VALUES(3, '二級部門3',1);INSERT INTO SF_ORG(ORG_ID, ORG_NAME, PARENT_ID) VALUES(4, '二級部門4',1);
3.2 %TYPE
聲明兩個與SF_ORG表中的PARENT_ID和ORG_NAME列的資料類型相同的變數,然後用替換變數&ORG_ID接受輸入的組織機構編碼,查詢並顯示該組織機構的名稱、上層業務ID。注意,在使用由%TYPE定義的變數時要用“.”運算子指定表名限定詞。
執行結果如所示:
type01.txt裡的SQL語句如下:
DECLARE V_ORG_NAME SF_ORG.ORG_NAME%TYPE; --與ORG_NAME類型相同 V_PARENT_ID SF_ORG.PARENT_ID%TYPE;--與PARENT_ID類型相同BEGIN SELECT ORG_NAME,PARENT_ID INTO V_ORG_NAME,V_PARENT_ID FROM SF_ORG SO WHERE SO.ORG_ID=&ORG_ID; DBMS_OUTPUT.PUT_LINE('部門名稱:' || V_ORG_NAME); DBMS_OUTPUT.PUT_LINE('上層業務編碼:' || TO_CHAR(V_PARENT_ID));END;
1.1.3.3 %ROWTYPE
聲明一個與SF_ORG表中各個列的列名、資料類型都相同的行記錄變數V_SF_ORG_REC,然後用替換變數&ORG_ID接受輸入的組織機構編碼,查詢並顯示該組織機構的名稱、上層業務ID。注意,在使用由%ROWTYPE定義的變數時要用“.”運算子指定記錄變數名限定詞。
執行結果如所示:
rowtype01.txt裡的SQL語句如下:
DECLARE V_SF_ORG_REC SF_ORG%ROWTYPE; --與SF_ORG表中的各個列相同BEGIN SELECT * INTO V_SF_ORG_REC FROM SF_ORG SO WHERE SO.ORG_ID=&ORG_ID; DBMS_OUTPUT.PUT_LINE('部門ID:' || TO_CHAR(V_SF_ORG_REC.ORG_ID)); DBMS_OUTPUT.PUT_LINE('部門名稱:' || V_SF_ORG_REC.ORG_NAME); DBMS_OUTPUT.PUT_LINE('上層業務編碼:' || TO_CHAR(V_SF_ORG_REC.PARENT_ID));END;
Oracle %rowtype的用法
表示該類型為行資料類型,儲存的是一行資料,一行資料裡可以有多列,類似於表裡的一行資料,也可以是遊標裡的一行資料,如:
vs_row1 表%rowtype;
vs_row2 遊標%rowtype;
[轉]Oracle PL/SQL中怎使用%TYPE與%ROWTYPE
在許多情況下,PL/SQL變數可以用來儲存在資料庫表中的資料。在這種情況下,變數應該擁有與表列相同的類型。例如,students表的first_name列的類型為VARCHAR2(20),我們可以按照下述方式聲明一個變數:DECLARE v_FirstName VARCHAR2(20);但是如果first_name列的定義改變了會發生什麼(比如說表改變了,first_name現在的類型變為VARCHAR2(25))?那就會導致所有使用這個列的PL/SQL代碼都必須進行修改。如果你有很多的PL/SQL代碼,這種處理可能是十分耗時和容易出錯的。這時,你可以使用”%TYPE”屬性而不是將變數類型硬性編碼。例如:DECLARE v_FirstName students.first_name%TYPE;通過使用%TYPE,v_FirstName變數將同students表的first_name列的類型相同(可以理解為將兩者邦定起來)。每次匿名塊或命名塊運行該語句塊以及編譯儲存物件(過程、函數、包、對象類和觸發器)時,就會確定該類型。使用%TYPE是非常好的編程風格,因為它使得PL/SQL更加靈活,更加適應於對資料庫定義的更新。2. 使用%ROWTYPE2.1 PL/SQL記錄PL/SQL記錄類型類似於C語言中的結構,是一種複合類型,是使用者自訂的。記錄提供了一種處理獨立的但又作為一個整體單元相關的變數的機制。請看:DECLARE v_StudentID NUMBER(5); v_FirstName VARCHAR2(20); v_LastName VARCHAR2(20);這3個變數在邏輯上是相互關聯的,因為他們指向students表中不同的欄位。如果為這些變數聲明一個記錄類型,那麼他們之間的關係就十分明顯,可作為一個單元進行處理。DECLARE /*Define a record type to hold common student informationi*/ TYPE t_StudentRecord IS RECORD( StudentID NUMBER(5), FirstName VARCHAR2(20), LastName VARCHAR2(20); /*Declare a variable of this type.*/ v_StudentInfo t_StudentRecord;2.2 記錄賦值 可以用SELECT語句向記錄賦值,這將會從資料庫中檢索資料並將該資料存放區到記錄中。注意的是,記錄中欄位應該和查詢結果清單中的欄位相匹配。SELECT studentID,firstName,lastNameinto v_StudentInfofrom students where studentID=32;2.3 使用%ROWTYPE在PL/SQL中將一個記錄聲明為具有相同類型的資料庫行的作法是很常見的。PL/SQL提供了%ROWTYPE運算子,使得這樣的操作更為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