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自媒體,一個新的生態

來源:互聯網
上載者:User

標籤:微博 uc 360

  昨日,微博、UC和360,三方宣布將聯合打造自媒體平台,這是繼公眾平台、搜狐新聞用戶端、百度百家、今日頭條之後的又一大自媒體平台。自媒體平台之爭正愈演愈烈,而這對自媒體人和讀者來說都算是好事。


為何巨頭們鐘愛自媒體

  起初做的公眾平台不經意間成了自媒體平台的主要陣地,百度在看到自媒體影響力之後果斷上線百家收編大批優秀作者,而與此同時作為新聞APP的搜狐和今日頭條也先後推出了自媒體平台,半年之後微博、UC和360三方達成共識欲打造自媒體生態平台。很多人想不通,為何巨頭們現在如此鐘愛自媒體?


  簡單的說,這是讀者市場的成熟帶來的市場契機。隨著生活越來越好,民眾對於資訊的渴求越來越旺盛,尤其在移動互連網時代,民眾接收資訊早已從報紙雜誌轉為微博、朋友圈和用戶端了。讀者已不再滿足於簡單的報道形式,而是追求更為深度的評論分析以及趣味吐槽。


  而這些深度評論分析吐槽哪裡來的?指望各家的編輯記者團隊不現實,龐大的自媒體團隊有強大的寫作產出能力,雖然品質參差不齊,但讀者的品味卻也各異,充分釋放自媒體的內容產出,不僅能吸引大批讀者,而且還能通過自媒體的影響力帶來廣告價值。平台方只需做好嫁接讀者、自媒體人和廣告主的運營工作即可“坐享其成”。


自媒體生態:WU3各司其職

  在昨天的WU3自媒體平台發布會上,UC方面提到了“粉絲、入口、變現”的自媒體生態,其實,這個生態構成各家自媒體平台都具備,但彼此之間略有各異。需要補充的是,自媒體生態中還有輸出環節,大多數情況下被統一划歸為入口,沒有明確提及。流量入口與傳播途徑是內容傳播的一進一出,讀者從入口進來擷取內容,然後會對內容進行再次傳播輸出。


650) this.width=650;" src="http://a.36krcnd.com/photo/2014/ea1a2d88887eb059fbb7109aa3fac505.jpg" width="693" height="332" alt="ea1a2d88887eb059fbb7109aa3fac505.jpg" />


  上表簡要總結了各大自媒體平台的生態架構,從上可以看出,有其他自媒體平台做參考,WU3的自媒體生態從勾踐之初就很完善了。


  WU3自媒體生態是以微博自媒體為主要平台,UC主要負責在移動端的流量匯入,360主要負責在PC端的引流,三方分工明確,各司其職。自媒體人在微博自媒體平台產生內容,然後通過UC和360引入移動端和PC端流量,之後在以微博為基礎形成社交的二次傳播。


  360安全瀏覽器月活躍使用者已達3.54億,PC端具備超強的導流能力;而UC瀏覽器目前全球使用者超過5億,也確保了穩定的移動端流量;微博自身的使用者規模超過5億,今年一季度的月活躍使用者達到1.438億,仍然具備強大的傳播實力。


  不難發現,WU3聯合打造的自媒體平台正在同時針對公號平台、搜狐新聞用戶端、今日頭條以及百度百家發起衝擊。微博VS公號、UC VS搜狐APP和今日頭條、360VS百度百家。


  從傳播產品的角度上看,公眾平台是對微博的一次產品複製,訂閱公號與關注微博其實是一個意思,二者都是做粉絲的傳播工具,屬於直接競爭關係,前不久微博封殺大號推廣公號二維碼也正因如此。在成為自媒體的主要棲息地時,作為以傳播為核心的微博自然要想辦法扳回一城。


  UC瀏覽器在移動端的優勢成為與搜狐新聞用戶端與今日頭條競爭的主要火力。搜狐APP與今日頭條已在移動端自媒體形成一定規模,微博需要一個強有力的夥伴來提升自身在移動端的傳播實力,同為阿里系的UC正是最合適的選擇。據艾瑞資料顯示,UC在國內行動瀏覽器市場的月度覆蓋人數佔比達到了65.9%,是使用者普及率最高的幾款行動裝置 App之一,而UC旗下移動搜尋業務神馬在國內移動搜尋引擎市場的滲透率也已經超過20%,成為國內第二大移動搜尋平台。


   在PC端,能與百度相抗衡的就只有360了,360將其原有自媒體平台注入到三方合作當中,同時還依託其導航優勢向WU3自媒體生態輸入PC端流量。除了導航向自媒體導流,開放360自媒體平台外,360的PC搜尋也將提升自媒體的影響力,搜尋結果提權,賦予自媒體作者新聞源等方式也提升了自媒體的曝光機會。


      自媒體生態最關鍵的三要素是粉絲、入口、變現。粉絲是自媒體影響力的體現,入口是自媒體擴散影響力的渠道,變現是自媒體持續發展之本。以往自媒體平台都會面臨一個問題:粉絲、入口、變現三者不能完全。缺少官方推薦入口,搜狐APP和今日頭條主要集中在移動端,而百度則主抓PC端尚缺少粉絲能力。


  微博、聯合UC和360的立意就是要儘力補全整個自媒體生態,結合各方優勢提升整體的競爭力,勾踐完整的自媒體生態平台,而這種自媒體生態結構是否穩固,未來能否持續就需要等待時間檢驗了。


文/王利陽

關注公號:科技不吐不快(tucaokeji)

 

 


相關文章

聯繫我們

該頁面正文內容均來源於網絡整理,並不代表阿里雲官方的觀點,該頁面所提到的產品和服務也與阿里云無關,如果該頁面內容對您造成了困擾,歡迎寫郵件給我們,收到郵件我們將在5個工作日內處理。

如果您發現本社區中有涉嫌抄襲的內容,歡迎發送郵件至: info-contact@alibabacloud.com 進行舉報並提供相關證據,工作人員會在 5 個工作天內聯絡您,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

A Free Trial That Lets You Build Big!

Start building with 50+ products and up to 12 months usage for Elastic Compute Service

  • Sales Support

    1 on 1 presale consultation

  • After-Sales Support

    24/7 Technical Support 6 Free Tickets per Quarter Faster Response

  • Alibaba Cloud offers highly flexible support services tailored to meet your exact nee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