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說telnet是明文傳輸不太安全,但總有點必要抽時間學一學。據我非深入的理解,現在大部分情況是用SSH方式(不太懂)。
我實驗的環境是在windows xp(host) + CentOS 6.2 Linux (guest)下進行。其實可以舉一反三,這種情況下出現的錯誤可以類推至遠端連線到路由器、交換器和伺服器等。
小知識點:xp中查看ip地址等資訊是用ipconfig命令,而Linux下是ifconfig。
XP:ipaddr:192.168.1.3
CentOS:ipaddr:192.168.1.4
預設狀態下直接在xp中telnet linux會發生“正在串連到192.168.1.3...不能開啟到主機的串連, 在連接埠 23: 串連失敗”的錯誤。
於是google,百度後得到的大部分答案是:
1:“管理工具”-> “服務”->開啟Telnet服務(或者cmd->net start telnet開啟telnet服務)
2:“控制台”->“windows防火牆”->“例外”->“添加連接埠”->加上telnet tcp 23和telnet udp 23
然而這樣一番操作過後,事實卻是,一點作用也沒起到,還是報錯,不能開啟主機的串連。
其實,在這個問題上,上面的兩個操作是完全沒必要的,問題是出在我們想要遠端連線的Linux端。
我們現如今是想把Linux端當成伺服器端,而XP只是用戶端,所以完全沒必要配置XP的telnet服務使其開啟,防火牆也不需要開啟。
不過,如果你想讓他機把你的XP當成伺服器端遠端存取的話這樣做是必要的。好,現在就針對性地去解決問題。
Linux下有兩個telnet功能包,telnet-client作為用戶端,telnet-server作為服務端。
在終端下輸入telnet localhost而系統提示“command not found”,我以為是沒有安裝telnet-client的緣固,於是
用我嫻熟地敲擊技術鍵上yum install telnet-client,結果提示“No package telnet-client available”。哎,過於自信了呀。
目前不需要關心這個問題。
在Linux下開啟終端,進入超級管理員模式,
1:檢測是否安裝了telnet-server功能包,rpm -qa|grep telnet,如果安裝了就會有個版本號碼輸出。那麼直接跳至步驟3,否則轉向步驟2
2:安裝telnet-server包,yum install telnet-server
3:開啟服務,vi /etc/xinetd.d/telnet,找到disable = yes這行,將yes改成no,ESC,wq儲存。也可以用chkconfig telnet on直接開啟
4:啟用服務,telnet是掛在xinetd底下的,所以要重新啟用xinetd,用命令service xinetd restart
5:OK,回到XP再遠端連線吧。
最後為安全起見,在實驗做完後記得把Linux的telnet服務關閉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