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MLHttpRequest來完成ajax有些老而過時了。
fetch()能讓我們完成類似 XMLHttpRequest (XHR) 提供的ajax功能。它們之間的主要區別是,Fetch API 使用了 Promises,它讓介面更簡單、簡潔,避免了回調的複雜性,省去了使用複雜的 XMLHttpRequest API。
如果你之前未使用過Promises,你應該先看看《JavaScript Promises 用法》這篇文章。
一、基本Fetch用法
讓我們先用一個例子來比較一下使用 XMLHttpRequest 和使用 fetch 之間的不同。我們要請求一個URL,擷取JSON格式的返回結果。
XMLHttpRequest
一個 XMLHttpRequest 請求需要兩個監聽器來捕捉 success 和 error 兩種情形,而且需要調用 open() 和 send() 方法。
function reqListener() { var data = JSON.parse(this.responseText); console.log(data); }function reqError(err) { console.log('Fetch Error :-S', err); }var oReq = new XMLHttpRequest(); oReq.onload = reqListener; oReq.onerror = reqError; oReq.open('get', './api/some.json', true); oReq.send();
Fetch
我們的 fetch 請求的代碼基本上是這樣的:
fetch('./api/some.json') .then( function(response) { if (response.status !== 200) { console.log('Looks like there was a problem. Status Code: ' + response.status); return; } // Examine the text in the response response.json().then(function(data) { console.log(data); }); } ) .catch(function(err) { console.log('Fetch Error :-S', err); });
我們首先檢查請求響應的狀態是否是 200,然後才按照 JSON 對象分析響應資料。
fetch()請求擷取的內容是一個 Stream 對象。也就是說,當我們調用 json() 方法時,返回的仍是一個 Promise 對象,這是因為對 stream 的讀取也是非同步。
返回資料對象的中繼資料(Metadata)
在上面的例子中,我看到了伺服器響應對象Response的基本狀態,以及如何轉換成JSON。返回的相應對象Response裡還有很多的中繼資料資訊,下面是一些:
fetch('users.json').then(function(response) { console.log(response.headers.get('Content-Type')); console.log(response.headers.get('Date')); console.log(response.status); console.log(response.statusText); console.log(response.type); console.log(response.url); });
響應的對象Response類型
當我們執行一個fetch請求時,響應的資料的類型response.type可以是“basic”, “cors” 或 “opaque”。這些類型用來說明應該如何對待這些資料和資料的來源。
當請求發起自同一個域時,響應的類型將會是“basic”,這時,對響應內容的使用將沒有任何限制。
如果請求來自另外某個域,而且響應的具有CORs頭資訊,那麼,響應的類型將是“cors”。 “cors” 和 “basic” 類型的響應基本是一樣的,區別在於,“cors”類型的響應限制你只能看到的頭資訊包括`Cache-Control`, `Content-Language`, `Content-Type`, `Expires`, `Last-Modified`, 和 `Pragma`。
“opaque”類型的響應說明請求來自另外一個域,並且不具有 CORS 頭資訊。一個opaque類型的響應將無法被讀取,而且不能讀取到請求的狀態,無法看到請求的成功與否。當前的 fetch() 實現無法執行這樣的請求。
你可以給fetch請求指定一個模式,要求它只執行規定模式的請求。這個模式可以分為:
“same-origin” 只有來自同域的請求才能成功,其它的均將被拒絕。
“cors” 允許不同域的請求,但要求有正確的 CORs 頭資訊。
“cors-with-forced-preflight” 在執行真正的調用前先執行preflight check。
“no-cors” 目前這種模式是無法執行的。
定義模式的方法是,使用一個參數對象當做fetch方法的第二個參數:
fetch('http://some-site.com/cors-enabled/some.json', {mode: 'cors'}) .then(function(response) { return response.text(); }) .then(function(text) { console.log('Request successful', text); }) .catch(function(error) { log('Request failed', error) });
串聯 Promises
Promises最大的一個特徵是,你可以串聯各種操作。對於fetch來說,我們可以在各個fetch操作裡共用一些邏輯操作。
在使用JSON API時,我們需要檢查每次請求響應的狀態,然後解析成JSON對象。使用promise,我們可以簡單的將分析狀態和解析JSON的代碼放到一個單獨函數裡,然後當做promise返回,這樣就是代碼更條理了。
function status(response) { if (response.status >= 200 && response.status < 300) { return Promise.resolve(response) } else { return Promise.reject(new Error(response.statusText)) } }function json(response) { return response.json() }fetch('users.json') .then(status) .then(json) .then(function(data) { console.log('Request succeeded with JSON response', data); }).catch(function(error) { console.log('Request failed', error); });
我們用 status 函數來檢查 response.status 並返回 Promise.resolve() 或 Promise.reject() 的結果,這個結果也是一個 Promise。我們的fetch() 調用鏈條中,首先如果fetch()執行結果是 resolve,那麼,接著會調用 json() 方法,這個方法返回的也是一個 Promise,這樣我們就得到一個分析後的JSON對象。如果分析失敗,將會執行reject函數和catch語句。
你會發現,在fetch請求中,我們可以共用一些商務邏輯,使得代碼易於維護,可讀性、可測試性更高。
用fetch執行表單資料提交
在WEB應用中,提交表單是非常常見的操作,用fetch來提交表單資料也是非常簡潔。
fetch裡提供了 method 和 body 參數選項。
fetch(url, { method: 'post', headers: { "Content-type": "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 charset=UTF-8" }, body: 'foo=bar&lorem=ipsum' }) .then(json) .then(function (data) { console.log('Request succeeded with JSON response', data); }) .catch(function (error) { console.log('Request failed', error); });
在Fetch請求裡發送使用者身份憑證資訊
如果你想在fetch請求裡附帶cookies之類的憑證資訊,可以將 credentials 參數設定成 “include” 值。
fetch(url, { credentials: 'include' })
顯而易見,fetch API相比起傳統的 XMLHttpRequest (XHR) 要簡單的多,相比起jQuery裡提供ajax API也絲毫不遜色。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內容,希望對大家的學習有所協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援雲棲社區。